一种海黍子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464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黍子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海藻良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褐藻,不仅可以食用和作为水产养殖饲料,由于对富营养化物质和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还可作为净化近海海洋环境的工具海藻。海黍子富含具有生物活性的褐藻多糖、多酚,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同时也是制造褐藻胶的重要原料,因此海黍子在农业、环境保护、医药和化工等领域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随着北方海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海黍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利用海黍子有性繁殖特点,通过种菜促熟、室内采苗培育、海上养殖等技术方法,已实现了海黍子苗种的人工繁育。但是目前规模化人工育苗所用种菜均未经系统定向选育,因此缺乏对种质资源的优选整理,使培育的部分苗种产量不高,抗逆能力低,有效成分含量不高。因此,培育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是目前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解决了现有海黍子苗种产量不高,抗逆能力低,有效成分含量不高的问题,能够实现海黍子苗种的品质改良,选育优良品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绳,绕在两个滑轮上,形成闭合的环路,随着滑轮的转动,两条平行的连接绳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滑轮,固定在海区筏架上;支撑框,是无上盖的长方体,体壁上布满小孔,棱边的外侧面上设有穿孔;吊绳,沿所述支撑框的棱边依次穿过多个穿孔,并固定在穿孔上,所述吊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平行的连接绳上。

为了与附着基的尺寸相匹配,且综合考虑吊绳、连接绳的承载能力,所述支撑框的尺寸为80cm×20cm×15cm-120cm×60cm×25cm。

为了保证框体内海水的流动性,所述小孔的直径为0.5-1cm。

为了提高吊绳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所述吊绳为聚乙烯绳,直径≥0.8cm。

为了使支撑框始终位于合适的水层深度,所述附着基支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水下照度计,所述水下照度计安装在支撑框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水下照度计实际测得的水层深度,与设定的水层深度进行比较,做出判断,控制滑轮的转动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步骤为:

1)附着基的准备:所述附着基为长方形水泥块,附着基上附苗的一面粗糙;

2)海黍子附苗:海区温度在12℃时开始采集海黍子种菜,挑选植株高大,藻体健壮,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的单个母本,并测定其褐藻胶含量;将优选出的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海黍子种菜用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采苗池,进行采苗;幼苗在车间内继续暂养20-25天,待长度达到5-8mm后运输到海上养殖;

3)海上养殖:使用所述的附着基支撑装置,转动滑轮,将支撑框浮出水面,将附苗的附着基置于支撑框中,反向转动滑轮,将支撑框连同附着基置于海面以下;在海上养殖过程中,定期将支撑框抬出水面,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并定期洗刷附着基,直到幼苗养成成体;

4)次年5月份,海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将支撑框内培育的海黍子取出,挑选生长势旺盛,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的单株,测定褐藻胶含量,将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做种菜,按第一年的育苗方法繁育,同样的方法培育3年以上,经过3代以上的种质繁育与筛选,最终选育出生长势旺盛、褐藻胶含量高的优良品种。

为了保证采苗的效果,所述步骤2)采苗过程中,光照控制在3000-10000lx,水温在20-22 ℃,盐度不低于25‰;营养元素NO3-N含量为2-4 g/m3、PO4-P含量为0.2-0.4 g/m3

为了保证幼苗的生长,所述步骤2)中幼苗在车间内暂养条件为:光照不高于30000lx,水温不高于20℃,盐度不低于25‰,可溶性无机氮含量15-20 μmol/L,可溶性无机磷含量0.3-0.5μmol/L,水流流速不高于0.8m/s。

为了防止运输过程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所述步骤2)由车间运输到海上养殖的过程,选择早晚气温低时运输(温度不高于22℃),并且用海水浸泡的湿布覆盖在附着基上,保持幼苗处于湿润状态。如果运输过程超过1小时,需要用保温箱加冰瓶密封运输,温度控制在13℃-20℃。

为了保证苗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所述步骤3)支撑框中相邻两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6cm,附着基的四边距离支撑框侧壁的距离为8-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将连接绳缠绕在两个定滑轮上形成闭合的环路,将附有幼苗的附着基放于支撑框中,吊绳穿过支撑框上的穿孔,两端分别固定到两条平行的连接绳上,所述连接绳随滑轮的转动而左右移动,带动同一根吊绳的两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将支撑框上下移动。因此本发明可以方便的控制支撑框所在的水层深度,将附着基上的幼苗始终处在适合生长的光照条件下。当将支撑框抬出水面时可以进行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洗刷附着基或采收藻体的工作,从而避免了养殖人员进入海水中作业,方便对海黍子养殖的日常管理。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施例的附着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如图1中滑轮顺时针转动后的附着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连接绳1、吊绳2、滑轮3和支撑框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所提到的比例、“份”,如果没有特别的标记,均以重量为准。

本发明为了提高海黍子苗种产量、提高抗逆能力、提高有效营养成分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黍子良种选育的附着基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绳1、吊绳2、滑轮3和支撑框4,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绳绕在两个滑轮上,形成闭合的环路,随着滑轮的转动,两条平行的连接绳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滑轮固定在海区筏架上。所述支撑框是无上盖的长方体,尺寸为80cm×20cm×15cm-120cm×60cm×25cm。所述支撑框的体壁上布满小孔,作用是将支撑框变成透水的框体,保证框体内海水的流动性,小孔的直径为0.5-1cm。所述支撑框上棱边的外侧面上设有穿孔,将所述吊绳沿棱边依次穿过多个穿孔,并固定在穿孔上,然后将吊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条平行的连接绳上。为了增加稳定性,在每个支撑框上平行设置多个吊绳,所述吊绳优选为聚乙烯绳,直径≥0.8cm。

使用时,将支撑框通过吊绳固定连接到连接绳上,由于同一根吊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条平行的连接绳上,当滑轮转动时,两条平行的连接绳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带动吊绳的两端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拉近支撑框与连接绳之间的距离,支撑框浮出海面。此时将附着有幼苗的附着基固定在支撑框内,将滑轮反向移动,带动吊绳逐渐恢复原位,从而拉远支撑框与连接绳之间的距离,支撑框进入海面以下,幼苗开始海上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支撑框所在的水层深度,将附着基上的幼苗始终处在适合生长的光照条件下。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可将所述滑轮和连接绳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吊绳固定到连接绳上时,朝向内侧倾斜,降低吊绳两端朝向相反方向移动时支撑框侧翻的风险。

为了保证海黍子处于最佳的光照条件下,需要将支撑框放置在合适的水层,本实施例的培育方法中,最适水层深度是海平面以下3米,但是海水平面会因涨潮落潮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将支撑框的位置随海平面的变化而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基支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水下照度计,所述水下照度计安装在支撑框上,用于测定水层深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水下照度计实际测得的水层深度,与设定的水层深度进行比较,做出判断,控制滑轮的转动方向。由于滑轮和连接绳的位置是固定的,通过转动滑轮,调整支撑框的位置,使支撑框始终位于合适的水层深度。

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将支撑框升高或降低,当支撑框浮出水面时,进行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洗刷附着基或采收藻体的工作,从而避免了养殖人员进入海水中作业,方便对海黍子养殖的日常管理。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步骤为:

1)附着基的准备:所述附着基为长方形水泥块,尺寸为25cm×15cm×3cm- 35cm×25cm×8cm,优选的尺寸为30cm×20cm×5cm,中间设有直径为0.8-1.5cm的圆孔,水泥块附苗的一面用毛刷刷粗糙,以利于海黍子幼苗的附着。

所述附着基在使用之前在淡水中浸泡7天,期间需换水2-3次,然后在海水中浸泡7天,期间需换水2-3次,最后用高锰酸钾(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ppm)消毒处理。

2)海黍子附苗:海区温度在12℃时开始采集海黍子种菜,挑选植株高大,藻体健壮,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的单个母本,并选取部分样本,用醋酸钙法测定其褐藻胶含量。

采苗池预先消毒,池底平铺上附着基,再放入海水,水深不低于50cm。将优选出的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海黍子种菜用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采苗池,标记好对应的附着基,并用坠石固定,以防止海黍子种菜在采苗池中移动。流水培养,以延长种菜在车间的成活时间。

采苗过程中,光照控制在3000-10000lx,水温在20-22 ℃,盐度不低于25‰ ;营养元素NO3-N含量为2-4 g/m3、PO4-P含量为0.2-0.4 g/m3。每隔2天检查附苗密度,附苗密度达到5-10株/cm2,捡出种菜。幼苗在车间内继续暂养20-25天,暂养条件为:光照不高于30000lx,水温不高于20℃,盐度不低于25‰,可溶性无机氮含量15-20 μmol/L,可溶性无机磷含量0.3-0.5μmol/L,水流流速不高于0.8m/s,以防冲刷造成掉苗。 待长度达到5-8mm后运输到海上养殖。

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对幼苗的伤害,选择早晚气温低时运输(温度不高于25℃),并且用海水浸泡的湿布覆盖在附着基上,保持幼苗处于湿润状态。如果运输过程超过1小时,需要将附着基放入保温箱加冰瓶密封运输,温度控制在13℃-20℃。。

3)海上养殖:使用上述附着基支撑装置,转动滑轮,将支撑框浮出水面,将附苗的附着基置于支撑框中,使用扎条穿过附着基上的圆孔把附着基固定在塑料筐底部,反向转动滑轮,将支撑框连同附着基置于海面以下3m。支撑框中相邻两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6cm,附着基的四边距离支撑框侧壁的距离为8-12cm,以保证苗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在海上养殖过程中,定期将支撑框抬出水面,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并定期洗刷附着基,以防止杂藻附着,直到幼苗养成成体。并且在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或由控制器控制滑轮的转动,使支撑框始终位于适合海黍子幼苗生长的水层深度。

4)次年5月份,海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将支撑框内培育的海黍子取出,挑选生长势旺盛,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的单株,测定褐藻胶含量,将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做种菜,按第一年的育苗方法繁育。

5)第三年5月,在第二年培育的海黍子中挑选生长势旺盛,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做种菜,按第一年的育苗方法繁育。

6)第四年5月,在第三年培育的海黍子中挑选生长势旺盛,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褐藻胶含量高的单株做种菜,按第一年的育苗方法繁育。

7)经过3代以上的种质繁育与筛选,最终选育出生长势旺盛、褐藻胶含量高的优良品种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培育海黍子,实现了海黍子优良单株个体连续三代自交选育,从最初优质种菜的选择从生长势旺盛,生殖托多且成熟度好,褐藻胶含量高等几个因素进行了单株筛选,有利于确定稳定的遗传性状品系。再经过3代以上的繁育与筛选,最终选育出可稳定遗传的褐藻胶含量高、个体大的抗逆优良品种。

采用本实施例的海黍子海上养殖方法,克服了潮间带干出对海黍子幼苗的不利影响。结合所述附着基支撑装置,可方便的将支撑框抬出水面,进行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洗刷附着基等工作,便于对海黍子幼苗的管理和跟踪观察。通过控制器控制支撑框始终处于合适的水层深度,有利于海黍子的茁壮生长。因此本实施例的良种选育方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适合规模化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若干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几种,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