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253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目前,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在玉米的产量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受限,总体上还是单产贡献的潜力比较大,因此,主攻单产是我国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

西南玉米生态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生态区之一,地处西南玉米生态区的重庆,玉米生产,前期受低温、阴雨、寡照,后期受高温逼熟等极端气候影响,单产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玉米生产改过去“间、混、套作模式”为净作,为趋利避害,老百姓常采用“稀大行”的种植方式,行距在1米至1.2米之间,密度与产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常年的种植习惯也限制了玉米高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即在相同密度下,缩小玉米行距,扩大株距。通过该种栽培种植技术,所得的玉米产量远远高于老百姓采用的“稀大行”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品种的选择,选择高产、抗逆、代表性强的玉米杂交种;

步骤2、整地施肥,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方正、能代表西南玉米生态区的中性肥沃的地块,年前深耕翻、炕土,播种前进行施肥,耙地保墒;

步骤3、合理密植与株行距确定:按照3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及玉米缩行扩株高产栽培种植技术选择株行距,进行定点、画线、挖穴;

步骤4、播种:采用直播,每穴播种6粒种子,保证每穴最终留苗2株,播种后用细土覆盖;

步骤5、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大面积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苗期早定苗2株/穴,同时施尿素5公斤/亩,除草;拔节期施尿素10公斤/亩,结合玉米中耕、上厢,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期施攻苞肥,尿素15公斤/亩;

步骤6、完熟收获,当苞叶发黄,籽粒种胚背面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完全成熟时,收获。

进一步地,玉米杂交种为渝单30。

进一步地,步骤2中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方正、能代表西南玉米生态区的中性肥沃的地块具体为:北纬29°18’43.81;东经107°25′4.83″,海拔840m,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无霜期长,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土质较粘,地势为缓坡,土层深厚。

进一步地,步骤2中播种前进行施肥具体为:每亩将腐熟的农家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混匀后均匀施入地块。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按照玉米缩行扩株高产栽培种植技术选择株行距具体为:

进一步地,菊酯类农药为福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缩小行距,扩大株距,可以增加种植行数,集约化利用土地,减少漏光损失,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玉米完熟收获,可以减轻籽粒灌浆不充分带来的减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渝单30在3500株/亩的密度下不同株行距间的产量表现;

图2是本发明渝单30在3500株/亩下棒三叶光合效率;其中,系列1为穗上叶,系列2为穗为叶,系列3为穗下叶,1为0.6米行距,2为0.7米行距,3为0.8米行距,4为0.9米行距,5为1米行距,6为1.2米行距;

图3是本发明渝单30在3500株/亩下产量及光合的相关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包括品种的选择、整地施肥、合理密植、株行距确定、播种、田间管理和完熟收获等步骤,其中:

步骤1:品种的选择,选择高产、抗逆、代表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己选育,拥有知识产权的普通玉米新品种渝单3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4,父本为渝9537,母本为渝8954)。

步骤2:整地施肥,进行整地施肥前,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方正、能代表西南玉米生态区的中性肥沃的地块,年前深耕翻、炕土,播种前每亩将腐熟的农家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混匀后均匀施入地块,耙地保墒;

步骤3: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前期重复进行密度试验,发现“渝单30”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增加,当增大到3500株/亩时,再增加种植密度,产量会下降,详见《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0),确定3500株/亩的种植密度。

步骤4:株行距确定,见表1玉米“缩行扩株”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株行距选择,进行定点、画线、挖穴。

表1玉米缩行扩株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株行距选择

步骤5:播种,采用直播,每穴播种6粒种子,保证每穴最终留苗2株,播种后用细土覆盖。

步骤6: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大面积喷施“巨功”(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苗期早定苗(5叶龄前2株/穴),同时施尿素5公斤/亩、除草;拔节期施尿素10公斤/亩,结合玉米中耕、上厢,用福奇(菊酯类农药)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期施攻苞肥,尿素15公斤/亩。

步骤7:完熟收获,当苞叶发黄,籽粒种胚背面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随机取样调查,完全成熟时,收获。

实施例1

1、试验地选址,该发明种植地选址重庆农科院玉米所武隆县基地,位于武隆县西部,北纬29°18’43.81;东经107°25′4.83″,海拔840m,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无霜期长,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土质较粘,地势为缓坡,土层深厚。

2、试验材料:渝单3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4,父本为渝9537,母本为渝8954。尿素,(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氮含量≥46.4%);过磷酸钙(武隆县德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P2O5≥12%)。氯化钾(中国农资集团进口俄罗斯产,K2O≥60%)。

3、整地施肥,年前深耕翻、炕土,播种前每亩将腐熟的农家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混匀后均匀施入地块,耙地保墒;

4、合理密植与株行距确定,按照3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及表1、玉米缩行扩株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株行距选择,进行定点、画线、挖穴,其影响见图1-图3及表2。

5、播种,采用直播,每穴播种6粒种子,保证每穴最终留苗2株,播种后用细土覆盖。

6: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大面积喷施“巨功”(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苗期早定苗(2株/穴),同时施尿素5公斤/亩、除草;拔节期施尿素10公斤/亩,结合玉米中耕、上厢,用福奇(菊酯类农药)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期施攻苞肥,尿素15公斤/亩。

7:完熟收获,当苞叶发黄,籽粒种胚背面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随机取样调查,完全成熟时,收获。经测产发现,产量在0.9米行距时最大,行距间产量排序为0.9米行距>0.8米行距>0.7米行距>1米行距>1.2米行距>0.6米行距。

如图1所示,“渝单30”在3500株/亩的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随行距的扩大而增高,当行距扩大到1米时,再扩大行距,产量反而下降。

如图2所示,‘渝单30’在3500株/亩,穗位叶,穗下叶的光合效率随行距的扩大,而增高。玉米功能叶的光合效率与玉米产量成正相关。

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光合效率范围内,产量随棒三叶光合效率增加而增加,当升高到一定阈值后,产量会光合效率的升高而下降。

表2渝单30在3500株/亩下不同行距间田间性状表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