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糯玉米的种植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施基肥,一次追肥的方法,其缺点是,当玉米收获时,玉米棒皮发黄品质差、玉米产量低、市场价格低、效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玉米的种植中,一次追肥肥,长成后玉米棒皮发黄品质差、玉米产量低、市场价格低、效益差的问题而发明的一种提高糯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的种植 方法,包括施基肥、播种、定植、一次追肥、防病虫、二次追肥、采收等环节,其特殊之处是施基肥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砂壤土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O. 3公斤;播种在田间1-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气温稳定在16-17摄氏度以上即可播种,每亩用种I. 5-2公斤,播种深度2. 5-4厘米,包衣或撒毒谷粉防虫害,播后适当镇压以利种子吸水萌发。定植密度定植O. 4万株为宜,行距2尺,株距O. 7-0. 8尺;一次追肥苗期至小喇叭期亩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
O.3公斤;防病虫在玉米长至喇叭口时,用812毒砂灌在喇叭口内,主治玉米螟8月I日前后和9月I日前后用菊脂类药分别打玉米的上半部,主要预防棉铃虫;二次追肥在玉米刚抽穗时,距玉米根部5厘米处再次追肥,肥种、施肥量同第一次追肥;采收一般授粉后20-28天即可采收主穗。
具体实施例方式施基肥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砂壤土地I亩,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O. 3公斤;播种在田间1-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气温稳定在16—17摄氏度以上播种,用种2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包衣或撒毒谷粉防虫害,播后适当镇压以利种子吸水萌发。定植密度定植O. 4万株为宜,行距2尺,株距O. 8尺;一次追肥苗期至小喇叭期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O. 3公斤;防病虫在玉米长至喇叭口时,用812毒砂灌在喇叭口内,主治玉米螟。8月I日前后和9月I日前后用菊脂类药分别打玉米的上半部,主要预防棉铃虫;二次追肥在玉米刚抽穗时,距玉米根部5厘米处再次追肥,肥种、施肥量同第一次追肥; 采收一般授粉后20-28天即可采收主穗。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包括施基肥、播种、定植、一次追肥、防病虫、二次追月巴、采收等环节,其特征是 施基肥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砂壤土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O. 3公斤; 播种在田间1-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气温稳定在16-17摄氏度以上即可播种,每亩用种I. 5-2公斤,播种深度2. 5-4厘米,包衣或撒毒谷粉防虫害,播后适当镇压以利种子吸水萌发。
定植密度定植O. 4万株为宜,行距2尺,株距O. 7-0. 8尺; 一次追肥苗期至小喇叭期亩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 5公斤、硫酸钾O. 3公斤; 防病虫在玉米长至喇叭口时,用812毒砂灌在喇叭口内,主治玉米螟。8月I日前后和9月I日前后用菊脂类药分别打玉米的上半部,主要预防棉铃虫; 二次追肥在玉米刚抽穗时,距玉米根部5厘米处再次追肥,肥种、施肥量同第一次追肥; 采收一般授粉后20-28天即可采收主穗。
全文摘要
一种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的种植方法,包括包括施基肥、播种、定植、一次追肥、防病虫、二次追肥、采收等环节,其特点是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砂壤土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氮肥20公斤、磷肥9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钾0.3公斤;在气温稳定在16-17摄氏度以上播种,每亩用种1.5-2公斤,密度定植0.4万株为宜;在苗期至小喇叭期时进行一次追肥,肥种、肥量同基肥;适时施药;在玉米刚抽穗时进行二次追肥,肥种、施肥量同第一次追肥;一般授粉后20-28天即可采收。它解决了糯玉米的种植中,一次追肥肥,长成后玉米棒皮发黄品质差、玉米产量低、市场价格低、效益差的问题,适于种植各种玉米使用。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884927SQ20121037776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时湛远 申请人:时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