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1885阅读:49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豇豆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豇豆俗称角豆,属于豆科年生植物,其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调颜养身等食用功效。豇豆性喜温暖,耐热性强,不耐低温,易受霜冻,在全国各地主要以大棚种植或者春、夏、秋露地栽培为主。豇豆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分为品种选取,播种与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及时采收,其中田间管理主要为施肥、补给水和支架等措施,田间的管理是为豇豆的后续生长提供营养保障,所以施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豇豆的产量,为了保证豇豆的产量,其施肥技术尤为重要。目前,种植豇豆时大多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即是将浸泡后的种子直接播在田间所挖出的穴窝中,发芽后定期进行施肥管理,并对其进行搭架引蔓,最后适时收获。虽然直播的豇豆种植方式操作简便,但是种子的发芽率相对较低,很可能出现在一个穴窝中没有种子发芽的情况,从而不能有效保证豇豆最终的亩产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亩产量的豇豆的种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豇豆的种植方法,主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及筛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种子,用26~32℃的温水浸泡6个小时,每小时搅拌一次种子,将上浮在水面的坏种去除;(2)制作包裹基质:采用泥与牲畜粪便均匀混合,然后加入3~5倍质量比的水稀释成包裹基质,最后并将浸泡后的种子倒入包裹基质中混合均匀;(3)大棚育苗:在大棚内进行翻土,翻土的深度为5~10cm,然后将混有种子的包裹基质平铺式倒在新翻的土上,种子发芽后进行通风降温;(4)幼苗移栽:对田间进行翻土,并施一层底肥,底肥的施肥方式为每亩猪粪1800~19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硼砂1~1.5公斤,然后挖穴窝,相邻穴窝间隔50cm~80cm,并在相邻穴窝之间轮作马铃薯,然后将已经吐露出第一对真叶但还未展开时的幼苗在阴天移栽到穴窝中,每个穴窝的幼苗2~3株,覆土厚度为3~5cm,最后在覆土上铺一层干燥的秸秆灰;(5)引蔓:幼苗长到7~8片叶时开始搭架,然后将蔓引上架;(6)病虫害防治:用乐果乳剂和抗蚜威稀释溶液喷幼苗叶背面,每周一次,并及时摘除病叶;(7)适时采收。基础方案的原理:首先采用温水浸泡使种子内渗入水分,为萌芽做好必要准备,采用温水的作用是增强种子内酶的活性,并通过泡种可以让坏种浮在水面上然后除去,从而保证发芽种子品种优良。将泥与牲畜拉粪均匀混合然后用水稀释,可以使其成糊状,然后将种子倒入其中混合,通过泥具有的粘性使得种子表面附有一层含有牲畜拉粪的膜,从而为种子的发芽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等到发芽出的幼苗吐露出还未展开的真叶时进行移栽,主要在于可以防止幼苗徒长。幼苗移栽时,在覆土上再铺一层干燥的秸秆灰的作用在于,利用其吸水性,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向上渗透,解决幼苗移栽初期吸水困难的问题。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选种及筛种过程中,采用26~32℃的温水浸泡种子,其温度更靠近种子内酶的最佳活性温度,并通过坏种漂浮的原理初步选出不易发芽的坏种,从而对种子的发芽率实现了初步的把控。在种子外附上一层带有牲畜拉粪的薄膜不仅为发芽提供所的需营养,还对种子起到了防风保温的作用,为种子的发芽提供良好的环境。幼苗移栽时在田间里事先施一层底肥,可以为幼苗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减少幼苗在生长时的多次施肥;幼苗移栽时采用马铃薯作为轮作物,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均衡土壤中的养分,并减少病虫草害,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最终更有利于豇豆的生产;在覆土上铺秸秆灰不仅有效的使土壤中的水分向上渗透,还为豇豆提供了碳酸盐营养元素。最后,与采用豇豆种子直播的种植技术相比,采用幼苗移栽有效的避免了空穴窝的出现,保证了豇豆每亩的种植数目。对基础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方案1,幼苗移栽时保持根部附有原始的泥土。防止幼苗在移栽后对新环境不适应性,通过附有原始的泥土来实现对新生长环境的过渡,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对基础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方案2,在步骤(2)的包裹基质中混合破眠催芽剂。通过混入破眠催芽剂可以使豇豆种子快速发芽。对基础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方案3,在步骤(2)之后通入蒸汽进行加热,使包裹基质的温度维持在30~34℃,加热时间为3~4个小时。通过保持温度来维持种子内酶的活性,为种子发芽提供必要的热量。对基础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方案4,步骤(5)中所采用的搭架上安装多个横杆,并且搭架上设置鱼鳞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幼苗在上架后,为幼苗提供攀爬的支点,使其不易从搭架上掉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豇豆的种植方法,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在表1和表2中体现,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一种豇豆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选种及筛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种子,用26℃的温水浸泡6个小时,每小时搅拌一次种子,将上浮在水面的坏种去除;(2)制作包裹基质:采用泥与牲畜拉粪均匀混合,然后加入3~5倍质量比的水稀释,将浸泡后的种子倒入包裹基质中混合均匀;(3)大棚育苗:在大棚内进行翻土,翻土的深度为5~10cm,然后将混有种子的包裹基质平铺式倒在新翻的土上,种子发芽后进行通风降温,等到发芽出的幼苗吐露出第一对还未展开的真叶时准备移栽;(4)幼苗移栽:对田间进行翻土,并施一层底肥,施底肥时每亩猪拦粪1800~19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硼砂1~1.5公斤,然后挖取穴窝,每个穴窝之间间隔50cm~80cm,并在之间轮作马铃薯,在阴天将幼苗移栽到穴窝中,每个穴窝的幼苗2~3株,覆土厚度为3~5cm,最后在覆土上铺一层干燥的秸秆灰;(5)引蔓:幼苗长到7~8片叶时开始搭架,然后将蔓引上架;(6)病虫害防治:用乐果乳剂和抗蚜威稀释溶液重点喷幼苗叶背面,每周一次,并及时摘除病叶;(7)适时采收。表1表2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对比5对比6对比7是否轮作是是是是是否底肥量(kg)180018501900100025001850亩产(t)2.432.502.471.892.242.23实施例1—3所采用的泡种温度所对应的发芽率基本相同,实施例1-3与对比1和对比2相比,发芽率明显较高,由此说明26~32℃的浸种温度对豇豆的发芽效果更适合。实施例2与对比3相比,在种子上包裹基质能有效提高豇豆的发芽率。种子发芽后,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种子在真叶长出前移栽存活率较低,实施例1与实施例3相比,在真叶展开前与展开后移栽对应的存活率略有提高,综合实施例1-3对比可得出,在长出真叶后移栽的存活率更好。实施例1与对比1相比,在幼苗种植后的覆土上铺设秸秆灰能提高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存活率。实施例4-6相比,豇豆的亩产大致相同,实施例4-6与对比5相比,底肥量较低时亩产也会降低,与对比6相比,底肥量过剩时会降低亩产,可能出现空长的情况。实施例5与对比7相比,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增加豇豆的产量。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