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的调理液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324阅读:17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用栽培料及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的调理液及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的食用菌,具有的很高的食用和理疗作用。

目前采用的商业栽培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栽培,出菇模式为一潮出菇制,鲜菇产量水平为生物学产量42%。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杏鲍菇将最终由高档菇降格为大众化的消费品,价格趋于平民化,真正走向大众餐桌,而现有的栽培模式下的产量水平将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的调理液,其能够使杏鲍菇在一次出菇后,再二次出菇。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采摘完一潮菇后,经过合理的人工调控,可以再出一潮菇,从而使得商业产量翻倍。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的调理液,每1000ml水溶液中包括:

VB917-20mg、KH2PO485-107mg、MgSO475-100mg、精简蛋白胨55-80mg、尿素90-120mg。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调理液中,每1000ml水溶液中还包括:生长调节剂18-30mg。

其中,所述生长调节剂是由杏鲍菇菇柄碎屑(简称下脚料)浸提得到。具体是将下脚料与水按1∶1的重量比混合,并加入适量95%的酒精浸泡,过滤上清液得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选用每10公斤下脚料粉碎,加水10公斤、95%医用酒精500ml,浸泡24小时,过滤得上清液而获得所述生长调节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述调理液在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杏鲍菇二次出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经过一次出菇后的杏鲍菇菌包中输入前述使杏鲍菇二次出菇的调理液;

(2)将所述菌包置于适于出菇的条件下,以便获得二次出菇的杏鲍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所述调理液以小流量慢输入的方式输入,具体为以30-35mL/s的流量输入,优选33.4mL/s,这样有利于输入的液体在菌包中的有效吸收并最大程度的保护菌丝体少受伤害,加快菌包恢复,由此可以有效地补充杏鲍菇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生理含水量,以尽快恢复菌丝活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输入所述调理液后调节所述菌包中的含水量至50-55%。由此可以有效调节菌包菌丝体的活力至最佳,达到最优的二次出菇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前还包括手掰采收所述杏鲍菇的第一潮菇后,清理所述菌包表面。本发明将通常使用的刀割采菇法改为手掰采菇法,这样既可提高采菇速度,又能保持菌包袋口的完整。优选地,所述清理所述菌包表面包括:结合掻菌清理所述菌包表面的死菇蕾和病斑菌皮,由此可以清洁菌块表层。其中,掻菌为将菌块表面老菌皮和上潮残留菇体清除,并刺激菌包表层菌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2)中所述适于出菇的条件包括:调控菇房温度17-22℃、空气相对湿度70-85%、遮光率80-90%条件下培菌5-7天,由此可以调理所述菌包生长,恢复菌丝活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2)中所述适于出菇的条件还包括:调节菇房温度10-14℃、空气相对湿度87-95%、光照强度450-1500勒克斯、CO2浓度为0.5%-0.7%,保持1-3天,以使杏鲍菇催蕾。优选地,催蕾期间的所述菇房温度与步骤(2)中培菌期间的所述菇房温度相比,降低8-12℃,发明人意外地发现,这样更利于催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2)中所述适于出菇的条件进一步包括:菇蕾开始膨大时降低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至75-85%,CO2浓度调节至0.8-2.2%,温度控制在13-18℃,保持5-7天,直至所述杏鲍菇二次出菇的子实体采收。其中,CO2浓度调节具体是在菇蕾生长前期将CO2浓度由0.8%逐步调控至2.2%,保持1-2天,菇蕾生长后期再将CO2浓度逐步回控至0.8%。

现行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是只出一潮菇,第二潮菇因为产量和性状达不到商品菇的市场要求而没有价值,本发明提供的使杏鲍菇二次出菇的栽培方法,使得杏鲍菇在采摘完一潮菇后再出一潮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菇,可以使商业产量翻倍,从而在市场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后仍能保持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有合理的利润,进而确保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水均符合GB5749规定。

实施例1

1.调理液的配制

每1000ml水溶液中包括:

VB917-20mg、KH2PO485-107mg、MgSO475-100mg、精简蛋白胨55-80mg、尿素90-120mg。

2.二次出菇步骤:

原菇房在采摘完一潮菇后,对菇房进行清洁、消毒。

在原出菇房中,剔除无用菌包后,仍按网格状逐层放置菌包。

2.1菌包要求

要求菌包无杂菌和虫害,菌丝色泽洁白,菌块健康。

2.2菌包调理

(1)搔菌:清除菌包表面的残留菇根、老菌皮、去除不良附着物。

(2)补液:输入配制好的调理液,调理液输入速度为33.4mL/s,结合补充菌包生理用水,补充至菌包培养料相对含水量50%-55%。

(3)培菌:将所得菌包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70-85%、遮光率80-90%的条件下培养5~7天。

2.3催蕾

待菌包表层50%己现白色绒状菌丝体时,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调节温度至10-14℃,光照强度450-1500Lx,CO2浓度为0.5%-0.7%,保持1-2天,减少通风。其中,催蕾期间的菇房温度与培菌期间的所述菇房温度相比,降低幅度控制在8-12℃。

2.4疏蕾

每包留2-3个长势好的大蕾。

2.5出菇管理

(1)温度:菇蕾生长前期(1-3天)控制温度在13-16℃之间,之后保持不变。

(2)湿度:菇蕾生长前期(1-3天)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中后期(4-7天)即菇蕾开始膨大时逐步降低至75%-80%。

(3)CO2浓度

调控菇房CO2浓度在0.8%-2.2%,具体是在菇蕾生长前期将CO2浓度由0.8%逐步调控至2.2%,保持1-2天,菇蕾生长后期(5-7天)再将CO2浓度逐步回控至0.8%。

(4)光照

菇蕾生长前期控制菇房光照强度在500-800Lx,后期300-500Lx,直至杏鲍菇二次出菇的子实体采收。

最终所得菌包的平均产量是每个菌包产量为170克,其中子实体为:柄长8cm,直径3cm,菇盖直径4.5cm。

实施例2

1.调理液的配制

每1000ml水溶液中包括:

VB917-20mg、KH2PO485-107mg、MgSO475-100mg、精简蛋白胨55-80mg、尿素90-120mg。

其中,所述生长调节剂是由杏鲍菇菇柄碎屑(简称下脚料)浸提得到。具体是将每10公斤下脚料粉碎,加水10公斤、95%医用酒精500ml,浸泡24小时,过滤得上清液而获得所述生长调节剂。

2.二次出菇步骤:

经过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的栽培管理。

最终所得菌包的平均产量是每个菌包产量为276克,其中子实体为:柄长14.7cm,直径5.6cm,菇盖直径6.1cm。

比较实施例1

除未加本发明的调理液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的栽培管理。最终所得菌包的平均产量是每个菌包产量为65克,其中子实体为:菌柄长5.1cm,直径2.4cm,菌盖3.2cm。

通过比较实施例可已看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调理液后得到的第二潮菇,产量和性状明显优于未使用调理液得到的第二潮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