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载小车,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
背景技术:
棕榈油是重要的工业和民生原料,主要产于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各国。作为棕榈油的生产原料——棕榈果,大部分生长高度在5米以上,一般由手工采摘。在采摘过程中,果农的劳动强度和难度较大,劳动效率低,因而造成棕榈果采摘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棕榈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发一台自动化的采果机是势在必行的,由于采果机涉及高空作业,高空采果后需要一台设置可以直接运载果实,避免了果实直接落在地面上,提高了采果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能够转运自树上因割断而掉落的棕榈果,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提高了效率。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包括车箱主体,车箱主体下方设有轮胎,车箱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机构主体、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卡接环、调节卡块和转轮,卡接机构主体内设有调节腔,第一丝杆穿过调节腔,并通过轴套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腔内,转轮固定在第一丝杆上,第一丝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与调节卡块的内侧端连接成一体,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螺母固定在第一丝杆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所述卡接环为U形结构,卡接环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卡块的外侧端上,卡接环另一端上设有固接凸块;调节卡块可移动的设置在卡接机构主体的第一卡接槽中,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调节螺母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通道中,第二丝杆与调节卡块上的第二固定通道相契合。
上述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螺母上。
上述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其中,所述调节腔内设有第三固定通道,第三固定通道与第一固定通道相对应。
上述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其中,所述卡接机构主体上设有第二卡接槽,卡接环的固接凸块放置在第二卡接槽内,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卡接凸块,卡接凸块为半球体结构,固接凸块为球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需要将车箱主体挂接在采果机的斜后方,使用时,调节第二调节螺母,使第二丝杆移至第一固定通道中,转动手轮,使两个第一调节螺母同时向内侧移动,从而使调节卡块向卡接机构主体外部移动,转动卡接环,将卡接环钩入采果机中的拉环中,反向转动手轮,使调节卡块反向移动,卡接环的固接凸块卡入第二卡接槽中,转动第二调节螺母,使第二丝杆穿过第二固定通道卡入第三固定通道中,即可实现固定。
本发明能够转运自树上因割断而掉落的棕榈果,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卡接机构打开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卡接机构关闭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车箱主体1、轮胎2、卡接机构3、卡接机构主体4、第一丝杆5、第二丝杆6、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8、卡接环9、调节卡块10、转轮11、调节腔12、第一外螺纹13、第二外螺纹14、第一调节螺母15、固接凸块16、第二卡接槽17、卡接凸块18、第一卡接槽19、第二调节螺母20、第一固定通道21、第二固定通道22、第三固定通道23。
如图所示一种自动采果机用后置式运载小车,包括车箱主体1,车箱主体下方设有轮胎2,车箱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机构3,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机构主体4、第一丝杆5、第二丝杆6、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8、卡接环9、调节卡块10和转轮11,卡接机构主体内设有调节腔12,第一丝杆穿过调节腔,并通过轴套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腔内,转轮固定在第一丝杆上,第一丝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3和第二外螺纹14,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与调节卡块的内侧端连接成一体,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螺母15固定在第一丝杆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螺母上,所述卡接环为U形结构,卡接环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调节卡块的外侧端上,卡接环另一端上设有固接凸块16,所述卡接机构主体上设有第二卡接槽17,卡接环的固接凸块放置在第二卡接槽内,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卡接凸块18,卡接凸块为半球体结构,固接凸块为球体结构;调节卡块可移动的设置在卡接机构主体的第一卡接槽19中,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调节螺母20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固定通道21中,第二丝杆与调节卡块上的第二固定通道22相契合,所述调节腔内设有第三固定通道23,第三固定通道与第一固定通道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