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76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网箱的锚链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



背景技术:

一般地,海水养殖网箱通过锚链与海底的锚泊基础相连。锚链起到系泊、固定海水养殖网箱的作用,网箱受到的风浪作用通过锚链传递给锚泊基础。

常用的锚链由许多个钢制链环衔接而成,按制造方法分成铸钢锚链、闪光焊接锚链、锻造锚链,按链环结构分成有档链和无档链。锚链可由若干“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用链环或卸扣相连。锚链的强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其发生的变形与水流位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无主动能量消耗,类似于刚性连接。

当海上风浪较大时,网箱受到较大的冲击荷载,伴有高频振荡现象。由于锚链绷紧后长度不再发生变化,冲击荷载无缓冲消能,使得较大风浪作用下网箱及锚泊基础容易发生破坏。

若锚链在受力过程中能发生一定量的变形,主动适应高频振荡与冲击荷载,通过发生一定量的变形吸收、消耗部分风浪冲击能量,在风浪较小时又能恢复原有尺寸,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类似于柔性连接,必然对提高网箱或锚泊基础的安全性有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结构简单,能发生较大变形,具有动力缓冲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链、多个弹性索,每个弹性索包括桶体,桶体内设有拉杆,拉杆一端伸出桶体顶板并设有系泊环一,拉杆另一端位于桶体内并设有托板,拉杆与托板之间设有限位隔板,限位隔板将托板与桶体内腔分割成多个安装区域,每个安装区域内均安装有弹簧,每个弹簧两端分别顶住托板及桶体顶板,桶体开口端安装有底部封板,底部封板外壁中心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端部设有系泊环二,单根锚链分布有多个首尾相接的弹性索,锚链通过系泊环一、系泊环二与每个弹性索相连接。

所述的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索的底部封板形状与桶体口部横截面相同,底部封板为两端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的板体,底部封板上沿着靠近边缘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连接孔一,底部封板与固定杆的交接处设有加筋肋一。

所述的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索的托板形状与桶体内腔横截面相同,托板为两端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的板体,拉杆与托板的交接处均匀设有加筋肋二。

所述的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索的桶体顶板中心处设有预留孔,桶体环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镂空孔,桶体开口端外壁设有外缘板,外缘板上设有连接孔二。

所述的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锁底部封板上的连接孔一与弹性锁桶体上的连接孔二相匹配。

所述的具有消能作用的网箱锚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索拉杆上的托板外形尺寸略小于桶体的内腔,托板上安装区域面积大于弹簧外轮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弹性索内部的两个弹簧在锚泊力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可恢复的弹性变形,把普通锚链与多个弹性索首尾连接组装成的新型网箱锚链,其在风浪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变形,主动适应高频振荡与冲击荷载,具有消能作用,能有效保护网箱与锚泊基础,能提高网箱与锚泊基础的抗风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弹性索底部封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弹性索内部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弹性索桶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弹性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弹性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系泊环一;2、固定杆;3、加筋肋;4、底部封板;5、连接孔一;6、系泊环二;7、拉杆;8、限位隔板;9、托板;10、预留孔;11、桶体;12、镂空孔;13、外缘板;14、连接孔二;15、弹簧;16、螺栓; 17、锚泊基础;18、弹性索;19、锚链;20、网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链,包括普通的锚链19与弹性索18,弹性索18由拉杆、两个弹簧、桶体、底部封板组装而成,受到锚泊力时两个弹簧15能发生较大的压缩弹性变形,把锚链19与多个弹性索18首尾连接组装成的网箱锚链系统,具有动力缓冲功能,对提高网箱或锚泊基础的安全性有利。

弹性索18的底部封板4为两端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的钢板,四周均匀设有连接孔一(螺栓孔)5,底部封板4的一侧中心处设有固定杆2 ,固定杆2端部设有系泊环一1,固定杆2与底部封板4的交接处均匀设有四块三角形加筋肋3;系泊环一1、固定杆2、加筋肋3、底部封板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成整体。

弹性索18的拉杆7的一端设有系泊环二6,拉杆7的另一端设有两端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的托板9,拉杆7与托板9的交接处均匀设有两块限位隔板8;系泊环二6、拉杆7、限位隔板8、托板9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成整体。

弹性索18的桶体11为呈两端为半圆、中间为矩形形状,其顶板中心处设有预留孔10,桶体侧面对称、均匀地设有多个长条形的镂空孔12;设置多个长条形镂空孔12,使桶体11重量较小,钢材用量较小,同时桶体11剩余实体部分的强度满足各类工况需求;桶体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外缘板13,外缘板13上均匀设有连接孔二(螺栓孔)14。

底部封板4上的连接孔一(螺栓孔)5与桶体11上的连接孔二(螺栓孔)14,两者的孔洞大小、位置、数量完全相同,通过螺栓16能把两者固定连接。

弹性索18的内部拉杆上的托板9,其尺寸略小于桶体11的内部空间尺寸。弹性索18的桶体11顶板中心处的预留孔10,其直径大于拉杆7的直径。

两个弹簧15套在拉杆7上托板9的两侧,托板9能把两个弹簧15兜住、托住,拉杆7在两个弹簧15的中间,托板9与两个弹簧15置于桶体11内部,拉杆7上的系泊环6通过桶体11的预留孔10置于外部;拉杆7连着的托板9与两个弹簧15能在桶体11内部上下自由活动;底部封板4上的连接孔一(螺栓孔)5与桶体11上的连接孔二(螺栓孔)1相互对应,用螺栓16能把两者固定连接后,拉杆7连着的托板9与两个弹簧15被封在桶体11内部。

弹簧15为高强度弹簧,其能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能承受较大的拉力与压力。如图6所示,弹簧的最大弹性变形长度即为一个弹性索18的最大弹性伸缩量;在拉力变小时,两个弹簧15能从被压缩状态逐渐恢复至原始长度。

当风浪荷载传递至弹性索18时,锚泊力通过拉杆7上的托板9传递给两个弹簧15,进而两个弹簧15发生弹性变形被压缩,弹性索18逐渐伸长可达到最大弹性变形长度;这个过程中部分风浪冲击能量已转化为弹簧的弹性能量储存于弹簧中,在风浪较小时弹簧逐渐恢复变形、释放已储存的弹性能,从而具备动力缓冲功能。

把多个弹性索18两端的系泊环6与系泊环1通过扣件与普通锚链相连,即形成能够发生较大弹性变形的新型锚链系统。此处普通锚链指由许多个钢制链环衔接而成的锚链。假定一个弹性索18的最大弹性变形长度为,若一个锚链系统中使用n个弹性索18,则锚链系统能发生的最大弹性变形累计为。在受到较大风浪作用时,锚链发生弹性变形必然吸收、消耗了较大的风浪冲击能量,使得网箱及锚泊基础受到的风浪荷载削峰变小、滞后,具有动力缓冲功能,对保护网箱及锚泊基础的安全性有利。

当风浪荷载较大时,弹性索18能发生较大变形;当风浪荷载变小或处于波谷时,弹性索18能利用间隙时间恢复一定的变形。由于风浪作用往往具有间歇性、波峰波谷特性,故弹性索18在周期性风浪作用下能发生伸长与缩短周期性变形,能吸收、消耗部分风浪冲击能量,对风浪荷载具有削峰、减峰作用,从而降低风浪荷载对网箱及锚泊基础的危害。而传统的钢质锚链,其不能发生变形,把较大的风浪荷载直接等额的传递给网箱及锚泊基础,对网箱及锚泊基础的安全性威胁较大。

弹性索18的各部件均为钢质或铁质,组装后的各部件及焊缝的强度应能承担各类随机风浪作用下锚链传递过来的锚泊力而不发生屈曲与失效。

锚链系统所需的弹性索18数量根据风浪大小、锚链长度、系泊方式进行综合确定。

弹性索18可制成标准件,按需把一定数量的弹性索18连接入普通锚链中,形成具有消能作用的网箱锚链系统。特别地,每次大风浪过后,应及时检查锚链系统的完整性,对被损毁的弹性索18进行更换,维持锚链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弹性索18,在使用过程中的布置方式可灵活多样,如多个弹性索18相互连接形成“串联”型式,也可多个弹性索18相互平行连接形成“并联”型式,为锚链系统提供足够的强度与安全性。

本发明在工作时一端连接锚泊基础17,另一端连接网箱2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