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苯噻菌酯是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施用量低、持效期长等优点,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不但对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对于黑星病、炭疽病、灰霉病、玉米小斑病、稻曲病、香蕉枯萎病、香蕉褐缘灰斑病均有优良的抑制活性,但长期单独使用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是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氨基寡糖素能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能激活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氨基寡糖素溶液具有杀毒、杀细菌、杀真菌作用。不仅对细菌、真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作用。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可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棉粮作物引起的花叶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等病害。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成分可以延缓病原菌抗病性的产生,延长单个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因而,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制剂具有投资少、研发周期短的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研发机构的重视。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在一定的比例内复配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进而完成了本发明。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增效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防治效果好、杀菌谱广、抗性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尤其是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其中,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重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20-10:1。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90%,优选为10-5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含有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有助于发挥药效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通过将农药活性成分辅以辅助成分通过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农药制剂加工中的任意一种剂型,选自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种衣剂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进行复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由于活性成分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另外,活性成分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作用谱广泛,对多种病害均具有兼治作用,使用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减少施药次数,节约用药成本;第三,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非常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 41%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40:1)
苯噻菌酯 40%
氨基寡糖素 1%
木质素磺酸钠 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7%
白炭黑 10%
硅藻土 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44%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10:1)
苯噻菌酯 40%
氨基寡糖素 4%
木质素磺酸钠 4%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5%
硫酸铵 2%
可溶性淀粉 1%
聚羧酸盐 3%
高岭土 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按配方进行干法粉碎、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3、实施例3:39%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悬浮剂(11:2)
苯噻菌酯 33%
氨基寡糖素 6%
二丁基萘磺酸盐 5%
聚羧酸盐 6%
黄原胶 0.2%
有机硅酮 0.3%
溴硝醇 0.3%
尿素 1.1%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水和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抗冻剂以及消泡剂混合,经告诉剪切混合均与,加入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继续剪切混合,然后加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制剂粒径均在5微米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4、实施例4:21%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1:10)
苯噻菌酯 2%
氨基寡糖素 20%
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5%
木质素磺酸钙 6%
阿拉伯胶 1%
硅藻土 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按配方进行干法粉碎、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方法:经预试试验确定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有效抑制浓度后,设置两种药剂不同浓度,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 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在1:40-40:1的比例范围内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均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配比为1:20-10:1时,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对黄瓜霜霉病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1)41%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40:1);(2)44%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10:1);(3)39%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悬浮剂(11:2);(4)21%苯噻菌酯·氨基寡糖素水分散粒剂(1:10);(5)对比例1:20%苯噻菌酯悬浮剂;(6)对比例2:0.5%氨基寡糖素水剂。
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菌酯和氨基寡糖素的不同比例复配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和10天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明显好于20%苯噻菌酯悬浮剂和0.5%氨基寡糖素水剂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证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