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杀虫后放置15-20天,翻耕深度为23-28cm,每亩施入堆肥750-900kg、复合肥100-15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5-80%;
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28-31厘米,株距20-23厘米,苗坑深2-3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3-4次,每亩1500-2000kg;每隔14-15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杀菌用的是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后的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遮阳网的透光率为3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后置于暗室培养2-3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6-7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至长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所述消毒杀菌的具体过程为: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泡1-3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2-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34-35℃,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pH6.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25-27℃,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NAA0.1mg/L+pH6.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所述光培养的温度为25-27℃,光照强度为2200-2300lx,光照时间为11-15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 0.5mg/L+pH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