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492阅读:1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有机肥主要施用鸡鸭猪牛等畜禽粪便。由于鸡鸭猪牛等畜禽畜牧饲养中普遍使用抗生素及人工饲料,粪便中即含有农药残留、各种药物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等,并不完全符合有机肥标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竹鼠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进一步认可,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养殖竹鼠,竹鼠饲养的方式没有采用抗生素。竹鼠的饲料主要是竹根、竹茎和竹叶。由于竹子营养有限,竹鼠每天需大量采食竹根、竹茎和竹叶,人工饲养添加大量类芦、斑茅、五节芒、象草、巨菌草种,这些饲料天然有机,没有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等。竹鼠粪便是竹子等植物经过竹鼠消化道和特有的消化酶消化后形成的产物。竹鼠粪便含有经过微生物和酶分解转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淀粉、蜡、脂肪和树脂。粪便中还有氨基酸、多种有效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糖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粪便中没有农药残留、各种药物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等,符合有机肥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35-45%;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0-48℃,发酵时间为5-10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0-25%;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0-20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5-60℃,发酵时间为4-8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5-10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60-70%,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4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发酵温度为44℃,发酵时间为8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5μ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10-20份、EM菌液0.2-0.6份、废弃苹果皮8-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发酵温度为53℃,发酵时间为6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竹鼠粪便含有经过微生物和酶分解转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素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淀粉、蜡、脂肪和树脂。粪便中还有氨基酸、多种有效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糖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经过两次发酵后,制备的肥料适于杏鲍菇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35%;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5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0%;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0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4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5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60%,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其中: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10份、EM菌液0.2份、废弃苹果皮8份。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38%;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6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2%;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2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9℃,发酵时间为5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6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62%,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其中: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12份、EM菌液0.3份、废弃苹果皮9份。

实施例3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40%;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4℃,发酵时间为8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3%;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5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53℃,发酵时间为6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8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65%,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其中: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15份、EM菌液0.4份、废弃苹果皮12份。

实施例4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42%;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6℃,发酵时间为9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4%;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18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56℃,发酵时间为7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9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68%,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其中: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18份、EM菌液0.5份、废弃苹果皮13份。

实施例5

一种利用竹鼠粪便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竹鼠粪便,添加三聚磷酸钠、废弃绿萝叶及石灰,机械破碎混匀后进行水分含量的调节,控制混合物中水分含量为45%;

(2)一次发酵:将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48℃,发酵时间为10天,发酵过程控制湿度不超过55%,且每天进行翻肥料和补充发酵菌液,发酵结束后,进行摊晒,摊晒形成的厚度为不超过10cm的薄层,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25%;

(3)粉碎筛分:将摊晒后的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不断洒水处理,使得粉碎后的颗粒表面均匀沾满水,且粉碎后的颗粒粒径在20μm;

(4)后发酵:将粉碎筛分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到发酵室中,补充复合原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60℃,发酵时间为8天,后发酵后进行自然晾干;

(5)基肥制备:将后发酵制得的产物与腐烂的杏鲍菇混合在一起,随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接种量为10g/m3,接着转移至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7℃,避光,湿度为70%,且每隔1周进行追肥。

其中:步骤(4)中复合原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竹鼠尿液20份、EM菌液0.6份、废弃苹果皮15份。

验证:

对照组采用朽木作为基质进行栽培杏鲍菇;

实验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5方法进行栽培杏鲍菇。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杏鲍菇洁白粗壮,平均菌盖直径5.71-10.22cm,平均菌柄长12.65-17.19cm,平均生物学转换率82.5-88.4%;对照组的杏鲍菇菌丝浓密,色泽浓白,但23.1%的杏鲍菇出现病变,平均菌盖直径2.5cm,平均菌柄长8.47cm,平均生物学转换率51.3%。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