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行走式育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302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行走式育秧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使用设备,为一种育秧机,具体是一种便捷的可行走式育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逐步向自动化、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中秧苗的播种是需要相当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需要育秧的农田面积过大,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现在采取的办法是,将存放秧苗的秧盘放在固定放置在一个地点的育秧机上,劳动者需要在固定的育秧机上取走秧盘进行插秧工作,来回往返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而且由于播种面积大,需要将育秧机靠人力推而前行,一般的育秧机都是较为沉重的农业机械,全靠人力推动使其劳动强度又一步的加大,所以实现机械化自动育秧是必须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自行行走的育秧机,解决了传统育秧机纯靠人力推动的技术缺陷,以下是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可行走式育秧机,包括通过卡勾连接可进行任意组合的机架,其中机架之间固定有滚轴,其中滚轴上设置有传送带;其中所述的机架的四端端处设置有行走装置,其中行走装置包括三角履带轮和用于驱动三角履带轮的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机架侧端相连接,另一动力输出端与三角履带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三角履带轮包括三角形支架、驱动轮、导向轮、张紧轮、支撑轮、三角形支撑架、履带和多个磁性件,其中三角形支架竖直设置,所述的驱动轮、导向轮、张紧轮分别设置于三角形支架的三个顶角上且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导向轮、张紧轮的上方,所述履带环绕所述驱动轮、导向轮、张紧轮的圆周面并与其传动连接,所述磁性件均匀设置于所述履带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三角形支架上还连接有连接件。

进一步的,三角形支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与驱动轮的轴向一致带动其绕三角形支架与连接件的连接点在驱动轮径向旋转设置。

进一步的,连接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转轴,其中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与驱动轮的径向一致带动驱动轮在其轴向旋转设置。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轮相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的四角处设置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三角履带轮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育秧机的自动行走问题,劳动者只需控制育秧机的行走方向即可,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推动,并且在育秧机上通过设置有传送带使育秧盘通过传送带从尾端送至首端,同样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履带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履带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滚轴21、传送带3、三角履带轮31、三角形支架32、驱动轮33、导向轮34、张紧轮35、履带36、磁性件37、连接件38、第一转轴39、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可行走式育秧机,包括通过卡勾连接可进行任意组合的机架,其中机架1之间固定有滚轴2,其中滚轴上设置有传送带21;其中所述的机架的四端端处设置有行走装置,其中行走装置包括三角履带轮和用于驱动三角履带轮3的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机架侧端相连接,另一动力输出端与三角履带轮3相连接,其中三角履带轮包括三角形支架31、驱动轮32、导向轮33、张紧轮34、履带35和多个磁性件36,其中三角形支架31竖直设置,所述的驱动轮32、导向轮33、张紧轮34分别设置于三角形支架31的三个顶角上且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导向轮33、张紧轮34的上方,所述履带35环绕所述驱动轮32、导向轮33、张紧轮34的圆周面并与其传动连接,所述磁性件36均匀设置于所述履带35的外表面,三角形支架31上还连接有连接件37,三角形支架31上水平设置有第一转轴38,所述第一转轴38的长度方向与驱动轮的轴向一致带动其绕三角形支架与连接件的连接点在驱动轮径向旋转设置,在连接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转轴39,其中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与驱动轮的径向一致带动驱动轮在其轴向旋转设置。

驱动电机与驱动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开机前,将叠放在一起的育秧盘放在操纵台板上,开机时,通过传送带设定好的速度将育秧盘从育秧机的后端输送到前端,使操作工人直接在前端拿起育秧盘即可完成育秧工作,当需要向前推进或者专向进行移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三角履带轮进行移动,操作者只需要调整育秧机的移动方向即可,不需要用人力将育秧机进行移动,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工作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