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703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甜叶菊种子去冠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



背景技术:

甜叶菊为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3米。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马西交界的高山草地。现中国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光敏感。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多年生草本,株高1-1.3米。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叶片有类似发霉状白毛产生,是汁液的正常分泌,多见于下雨天采集所致。叶对生或茎上部互生,披外形,边缘有浅锯齿,两面被短茸毛,叶脉三出。头状花序小,总苞筒状,总苞片5-6层,边等长;花托平坦,秃净;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现有的甜叶菊种子去冠毛装置存在结构单一、操作繁琐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的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甜叶菊种子去冠毛装置存在结构单一、操作繁琐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的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包括有底板、左架、右架、固定板、连接杆、弧形连杆、过筛框、电机I、筒形凸轮、卡块、转轴I、顶板、轴承座、电机II、进料斗、转轴II、大皮带轮、平皮带、转轴III、小皮带轮、电控阀、橡胶板I、橡胶板II、电机III和出料斗,底板顶部左侧设有左架,左架右侧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连接杆和电机I,连接杆右端铰接连接有弧形连杆,电机I上设有转轴I,转轴I上设有筒形凸轮,筒形凸轮内开有铣槽,弧形连杆顶端设有卡块,卡块与铣槽配合,底板顶部右侧设有右架,右架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板和固定板,顶板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轴承座和电机II,轴承座上设有转轴II,转轴II上设有大皮带轮,电机II上设有转轴III,转轴III上设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转轴II底部设有橡胶板I,固定板顶部右侧设有出料斗,出料斗上设有电机III,电机III顶部设有橡胶板II,橡胶板II位于橡胶板I的正下方,固定板左端铰接连接有过筛框,过筛框左壁与弧形连杆右端铰接连接,右架上部设有进料斗,进料斗出料口位于橡胶板I和橡胶板II之间,进料斗上设有电控阀。

优选地,还包括有风机,出料斗左侧设有风机,风机位于过筛框正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有激振器,出料斗底部设有激振器。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甜叶菊种子去冠毛时,工人首先将一定量的甜叶菊种子放入进料斗,然后控制电机I转动,电机I带动转轴III转动,转轴I1I带动小皮带轮转动,小皮带轮通过平皮带带动大皮带轮转动,大皮带轮带动转轴II转动,转轴II带动橡胶板I转动,同时控制电机III转动,电机III带动橡胶板II转动,再控制电控阀打开,进料斗内的甜叶菊种子落入橡胶板II上,此时,橡胶板I和橡胶板II转动对橡胶板II上的甜叶菊种子进行不断搓动,使冠毛与甜叶菊种子分离,分离完成的甜叶菊种子落入出料斗,出料斗内的甜叶菊种子落入过筛框,控制电机I转动,电机I带动转轴I转动,转轴I带动筒形凸轮转动,筒形凸轮带动铣槽转动,铣槽转动带动卡块在铣槽内左右运动,卡块带动弧形连杆上端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弧形连杆右端上下摆动,弧形连杆右端带动过筛框左侧上下摆动,对过筛框内粘附在甜叶菊表面上的冠毛进一步清理,清理完成时,控制电控阀关闭,然后控制电机II和电机III停止转动,当弧形连杆右端带动过筛框左侧上下摆动回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电机I停止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风机,出料斗左侧设有风机,风机位于过筛框正上方;控制风机工作,风机对过筛框粘附在甜叶菊表面上的冠毛清理的更彻底。

因为还包括有激振器,出料斗底部设有激振器,激振器震动使得出料斗内的甜叶菊更快落入过筛框。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左架,3-右架,4-固定板,5-连接杆,6-弧形连杆,7-过筛框,8-电机I,9-筒形凸轮,10-铣槽,11-卡块,12-转轴I,13-顶板,14-轴承座,15-电机II,16-进料斗,17-转轴II,18-大皮带轮,19-平皮带,20-转轴III,21-小皮带轮,22-电控阀,23-橡胶板I,24-橡胶板II,25-电机III,26-出料斗,27-风机,28-激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甜叶菊种子高效去冠毛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板1、左架2、右架3、固定板4、连接杆5、弧形连杆6、过筛框7、电机I8、筒形凸轮9、卡块11、转轴I12、顶板13、轴承座14、电机II15、进料斗16、转轴II17、大皮带轮18、平皮带19、转轴III20、小皮带轮21、电控阀22、橡胶板I23、橡胶板II24、电机III25和出料斗26,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左架2,左架2右侧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连接杆5和电机I8,连接杆5右端铰接连接有弧形连杆6,电机I8上设有转轴I12,转轴I12上设有筒形凸轮9,筒形凸轮9内开有铣槽10,弧形连杆6顶端设有卡块11,卡块11与铣槽10配合,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右架3,右架3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板13和固定板4,顶板13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轴承座14和电机II15,轴承座14上设有转轴II17,转轴II17上设有大皮带轮18,电机II15上设有转轴III20,转轴III20上设有小皮带轮21,小皮带轮21与大皮带轮18之间绕有平皮带19,转轴II17底部设有橡胶板I23,固定板4顶部右侧设有出料斗26,出料斗26上设有电机III25,电机III25顶部设有橡胶板II24,橡胶板II24位于橡胶板I23的正下方,固定板4左端铰接连接有过筛框7,过筛框7左壁与弧形连杆6右端铰接连接,右架3上部设有进料斗16,进料斗16出料口位于橡胶板I23和橡胶板II24之间,进料斗16上设有电控阀22。

还包括有风机27,出料斗26左侧设有风机27,风机27位于过筛框7正上方。

还包括有激振器28,出料斗26底部设有激振器28。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甜叶菊种子去冠毛时,工人首先将一定量的甜叶菊种子放入进料斗16,然后控制电机I8转动,电机I8带动转轴II120转动,转轴III20带动小皮带轮21转动,小皮带轮21通过平皮带19带动大皮带轮18转动,大皮带轮18带动转轴II17转动,转轴II17带动橡胶板I23转动,同时控制电机III25转动,电机III25带动橡胶板II24转动,再控制电控阀22打开,进料斗16内的甜叶菊种子落入橡胶板II24上,此时,橡胶板I23和橡胶板II24转动对橡胶板II24上的甜叶菊种子进行不断搓动,使冠毛与甜叶菊种子分离,分离完成的甜叶菊种子落入出料斗26,出料斗26内的甜叶菊种子落入过筛框7,控制电机I8转动,电机I8带动转轴I12转动,转轴112带动筒形凸轮9转动,筒形凸轮9带动铣槽10转动,铣槽10转动带动卡块11在铣槽10内左右运动,卡块11带动弧形连杆6上端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弧形连杆6右端上下摆动,弧形连杆6右端带动过筛框7左侧上下摆动,对过筛框7内粘附在甜叶菊表面上的冠毛进一步清理,清理完成时,控制电控阀22关闭,然后控制电机II15和电机III25停止转动,当弧形连杆6右端带动过筛框7左侧上下摆动回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电机I8停止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风机27,出料斗26左侧设有风机27,风机27位于过筛框7正上方;控制风机27工作,风机27对过筛框7粘附在甜叶菊表面上的冠毛清理的更彻底。

因为还包括有激振器28,出料斗26底部设有激振器28,激振器28震动使得出料斗26内的甜叶菊更快落入过筛框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