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肥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产量从而得到了稳步提升。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仍习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
随着国家提升农机化水平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农机产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机械一般按用途分类,其中大部分机械是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各项作业的特殊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
施肥机械是农作物在施肥作业中的常用机械,相对于传统人工施肥的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合理控制施肥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较好地实现了农作物的自动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然而,我国的这种技术发展还不成熟,自动化程度较低。
现有的施肥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动力地轮以及肥料箱。其中,动力地轮通过动力地轮轴直接安装于机架上。由于田间地面土质存在差异以及田间地面大多不平整,施肥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持运转的动力地轮会受到地面凹凸不平的影响,整个动力地轮会被弹起而脱离地面,导致动力地轮转速不稳定,从而使施肥不均匀,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施肥机施肥不均匀、施肥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施肥机,包括机架、固接于所述机架上的肥料箱和设置于所述肥料箱上的排肥装置,所述排肥装置位于肥料出料口处;所述排肥装置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地轮,所述动力地轮枢接有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位于所述机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动力地轮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上方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悬臂上,另一端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沿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动力地轮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地轮的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沿其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为沿所述动力地轮的径向向外逐渐张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沟犁;所述开沟犁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肥料箱的肥料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排肥装置包括排肥盒,所述排肥盒与所述肥料箱相连通,所述排肥盒内设排肥叶轮;所述排肥叶轮与所述动力地轮之间连接有链条传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箱为一个;所述动力地轮设置于所述肥料箱的后下方;所述动力地轮位于所述开沟犁的正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箱为一个;所述动力地轮设置于所述肥料箱的后下方;所述开沟犁为多个;所述机架固接有与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空套设有与所述开沟犁相同数量的滑动套;一个所述开沟犁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滑动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箱为多个;所述机架固接有与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空套设有与所述肥料箱数量相同的滑动套;一个所述肥料箱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滑动套上;一个所述肥料箱后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力地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封土地轮;沿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所述封土地轮设置于所述开沟犁的正后方;所述封土地轮的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沿其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为沿所述封土地轮的径向向外逐渐张开。
进一步的,所述封土地轮枢接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机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上方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悬臂上,另一端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肥机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施肥机进行施肥时,驱动装置带动动力地轮转动,从而带动该施肥机行进,在行进过程中,动力地轮驱动位于肥料出料口处的排肥装置工作,排肥装置将肥料排出落入到田间地面的预定区域中;当田间地面凹凸不平或土质软硬不一而导致动力地轮升起或下降时,由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悬臂的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悬臂配合工作可以缓冲动力地轮与机架之间的冲击力,机架由于惯性上下突然上升和下降时不会带动动力地轮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动力地轮始终与田间地面保持接触行进,使得与动力地轮联动的排肥装置保持持续排肥工作状态,使肥料均匀落地。
因此可知,与现有施肥机相比,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动力地轮在本施肥机工作过程中持续旋转,进而带动的肥料不断地排出,从而保证肥料箱内的肥料能够持续均匀地排出。本施肥机有效保证了施肥的均匀性和施肥效果,从而保证施肥的效果以及农作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机添加的第一弹性件,在保证较好的施肥效果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和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 2-肥料箱 3-动力地轮
4-第一弹性件 5-开沟犁 6-排肥叶轮
7-第一链轮 8-横梁 9-封土地轮
10-三点悬挂装置 11-第二链轮 12-第三链轮
13-张紧轮 14-第一悬臂 15-第二悬臂
31-凹槽
41-第二弹簧 42-第二连接杆
81-滑动套
101-第一弹簧 102-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施肥机,参照图1所示,包括机架1、固接于机架1上的肥料箱2和设置于肥料箱2上的排肥装置,排肥装置位于肥料出料口处;排肥装置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地轮3,动力地轮3枢接有第一悬臂14;第一悬臂14位于机架1的下方,且与机架1连接;动力地轮3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第一悬臂14的上方设有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14连接。
在使用本施肥机进行施肥时,驱动装置带动动力地轮3转动,从而带动该施肥机行进,在行进过程中,动力地轮3驱动位于肥料出料口处的排肥装置工作,排肥装置将肥料排出落入到田间地面的预定区域中;当田间地面凹凸不平或土质软硬不一而导致动力地轮3升起或下降时,由于第一弹性件4和第一悬臂14的设置,第一弹性件4和第一悬臂14配合工作可以缓冲动力地轮3与机架1之间的冲击力,机架1由于惯性上下突然上升和下降时不会带动动力地轮3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动力地轮3始终与田间地面保持接触行进,使得与动力地轮3联动的排肥装置保持持续排肥工作状态,使肥料均匀落地。
因此可知,与现有施肥机相比,第一弹性件4的设置使得动力地轮3在本施肥机工作过程中持续旋转,进而带动的肥料不断地排出,从而保证肥料箱2内的肥料能够持续均匀地排出。本施肥机有效保证了施肥的均匀性和施肥效果,从而保证施肥的效果以及农作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机添加的第一弹性件4,在保证较好的施肥效果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和实用等优点。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第一弹性件4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一连接杆42;第一弹簧41套设在第一连接杆42上,第一连接杆42的一端枢接于悬臂上,另一端与机架1滑动配合连接。
为了尽可能保证动力地轮3持续的转动,沿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第一弹性件4设置于动力地轮3的前方。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地轮3的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沿其周向设有凹槽31,凹槽31的开口为沿所述动力地轮3的径向向外逐渐张开。
其中,将动力地轮3外圆柱面设计成凹槽31主要有以下好处。
如果田间地面是旋耕过的,动力地轮3凹槽31以内的土质由于施肥机的压力被按压且越压越紧,从而增大了动力地轮3对地面的抓地力;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可适当将动力地轮3与地面接触面积加大,可增加动力地轮3对地面的抓地力,降低动力地轮3打滑的可能性,保证动力地轮3持续地运转。
本实施例中的施肥机还包括开沟犁5;开沟犁5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且位于肥料箱2的肥料出料口,以便于排肥装置内肥料在重力作用下能够顺利落下。其中,排肥装置包括排肥盒,排肥盒与肥料箱2相连通,排肥盒内设排肥叶轮6,排肥叶轮6与动力地轮3之间连接有链条传送装置。
其中,链条传送装置包括与动力地轮3共轴且同步转动的第一链轮7以及连接排肥叶轮6与第一链轮7的链条。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7与排肥叶轮6同步转动,待输出肥料经排肥叶轮6向下运动输出至开沟犁5开设的沟槽内。
根据上述介绍,具体地,动力地轮3的转动带动第一链轮7转动,第一链轮7通过链条带动排肥叶轮6转动,位于排肥叶轮6的相邻两叶片之间的肥料随排肥叶轮6的转动而不断向下移动,当转至正对排肥装置出肥口处将肥料排出。本施肥机通过动力地轮3带动工作,所以保证了排肥装置排肥肥的均匀性。
其中,一方面,为了保证链条传动的稳定性,与排肥叶轮6和第一链轮7相连的链条上设置有张紧轮13。张紧轮13是链条传动系统上常用的保持装置,能够保持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从而避免链条打滑,或避免链条发生跳齿、脱齿而拖出,或者是防止链条松动、脱落,减轻链轮、链条磨损。另一方面,排肥叶轮6连接有与其共轴且同步转动的第二链轮11,第二链轮11通过链条与第三链轮12连接,第三链轮12设置在肥料箱2上,第三链轮12转动带动肥料箱2内的搅拌器转动搅拌肥料,使肥料箱2的一种或多种肥料混合得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采用了可靠地链传动,能够保证传动的精确性,而且传动的效率也很高,保证了施肥机排肥时候能有效连续地工作,减少了打滑现象。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一方面,排肥装置的出肥口与输肥管相连,肥料通过输肥管到达开沟犁5的沟槽内;另一方面,开沟犁5和动力地轮3保持稳定的高度差,在静止状态时,动力地轮3的重心高于开沟犁5的重心,保证肥料施肥深度一致性。
实际应用中,若动力地轮3位于开沟犁5的正后方,动力地轮3的凹槽31会将开沟犁5所开沟槽两边的土在施肥机的压力下往沟槽内挤压,挤平同时压紧,能够达到埋藏肥料,保水保墒的作用。
具体地,参照图1,肥料箱2设置为一个;动力地轮3设置于肥料箱2的后下方;动力地轮3位于开沟犁5的正后方。该种设置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在整个排肥过程中起到了领导作用,它连接了驱动装置和施肥机,支撑了整个施肥机。
其中,机架1可采用优质槽钢焊接而成,用于连接各类工作部件;或者,机架1采用空心方钢,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可减轻施肥机整体的重量,提高驱动装置的工作效率。
其中,驱动装置可选用拖拉机、人力或蓄力中的任一种,以下以拖来机为例进行介绍。
参照图1,本施肥机设有三点悬挂装置10,三点悬挂装置10是拖拉机与施肥机的动力传送结合机构,便于作业和移动,且能够保证施肥机行走的稳定性。在工作前,将施肥机通过三点悬挂装置10固定连接于拖拉机上,启动拖拉机,该施肥机由拖拉机牵引工作,带动动力地轮3开始转动。
具体地,施肥机的三点悬挂装置10与拖拉机后悬挂架相连接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
1、将拖拉机上中央悬挂拉杆与施肥机三点悬挂装置10的悬挂点用销轴相连接;
2、将拖拉机下边左右悬挂拉杆孔与施肥机下悬挂轴相连接,套好后装好垫片,插好开口销。
3、挂接完毕后将施肥机反复试验几次,确无任何障碍方可投入使用。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二也是一种施肥机,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参照图2所示,肥料箱2为一个;动力地轮3设置于肥料箱2的后下方;开沟犁5为多个;机架1固接有与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横梁8,横梁8上空套设有与开沟犁5相同数量的滑动套81;一个开沟犁5固定连接于一个滑动套81上。根据实际的情况,由于树行或庄稼的行间距的宽度不一,施肥机设置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形式,通过调整各开沟犁5之间的距离,可保证各开沟犁5之间的间距与田间农作物行距相适应,进一步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三也是一种施肥机,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参照图3,肥料箱2为一个;开沟犁5为多个,多个开沟犁5分别设置于肥料箱2相对的两侧;沿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动力地轮3位于其中一个开沟犁5后方。
本实施例三相对于实施例一设置了多个开沟犁5,由一个动力地轮3转动同时带动排肥装置给多个开沟犁5所开的沟槽供肥,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施肥效率提高。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四也是一种施肥机,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参照图4,肥料箱2为多个;机架1固接有与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横梁8,横梁8上空套设有与肥料箱2数量相同的滑动套81;一个肥料箱2固定连接于一个滑动套81上;一个肥料箱2后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动力地轮3。即当肥料箱2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保证动力地轮3位置肥料箱2的正下方,以使得整个施肥机运行更加平稳。
根据实际的情况,由于树行或庄稼的行间距的宽度不一,施肥机设置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式,将肥料箱2改成活动分体式肥料箱2,两肥料箱2可以拉开、也可以收拢。
本实施例中,开沟犁5固接于肥料箱2的下方,通过调整各肥料箱2之间的距离,可间接调整开沟犁5的间距,进一步保证开沟犁5与田间农作物行距相适应,以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四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五也是一种施肥机,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参照图5,施肥机还包括封土地轮9;沿该施肥机的行进方向,封土地轮9设置于开沟犁5的正后方;其中,封土地轮9的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沿其周向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为沿封土地轮9的径向向外逐渐张开。
其中,封土地轮9的设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封土地轮9的作用是完成封土动作,将开沟犁5所开沟槽内的肥料埋在地表下。封土地轮9与动力地轮3的结构可以一样,其尺寸有所差别。
其中,将封土地轮9外圆柱面设计成凹槽主要有以下好处。
如果田间地面是旋耕过的,凹槽以内的土质由于施肥机的压力被按压且越压越紧,从而增大了封土地轮9对地面的抓地力;其次,封土地轮9和开沟犁5两者的行进方向共线设置,封土地轮9的凹槽会将开沟犁5所开沟槽两边的土在施肥机的压力下往沟槽内挤压,挤平同时压紧,能够达到埋藏肥料,保水保墒的作用。
具体地,封土地轮9枢接有第二悬臂15;第二悬臂15位于机架1的下方,且与机架1连接;第二悬臂15的上方设有第二弹性件10,第二弹性件10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15连接;第二弹性件10包括第二弹簧101和第二连接杆102,第二弹簧101套设在第二连接杆102上,第二弹簧101一端固接于第二悬臂15上,另一端与机架1滑动配合连接。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五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六也是一种施肥机,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参照图6,为了解决施肥量不够,本实施例中加大了肥料箱2,肥料箱2的下部改进成陋斗式解决下肥量不足和下肥不畅问题。
其中,肥料箱2的上部设置为收口式,保证在施肥机作业时,以减少肥料箱2与农作物相挂撞,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肥料箱2的作用是盛装肥料,在拖拉机的带动排肥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排肥器提供肥料,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排肥的质量和作业速度。本实施例中施肥机的肥料箱2容积大,减少了因肥料箱2容积太小施肥机在大块作业时不能保证肥料的及时供给,即使我们能保证在地头加肥,那也至少能保证肥料箱2的容积足够施肥机在地里来回施肥一次。
本实施例中肥料箱2的开口较大,以保证在给肥料箱2加肥时不易将肥料撒到肥料箱2外面,避免肥料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肥料箱2底部设有倾角,保证肥料箱2内所有的肥料顺着倾角流入排肥装置,肥料箱2内不会留存不易排出的肥料。
工作原理:
施肥机由拖拉机带动开始工作,开沟犁5下潜入地面,动力地轮3上浮,张紧轮13拉紧链条,动力地轮3转动通过链条传动到排肥装置,进而使排肥装置内的排肥叶轮6转动,排肥叶轮6翻转,位于排肥叶轮6的相邻两叶片之间的肥料随排肥叶轮6的转动而不断向下移动,当转至正对排肥装置出肥口处将肥料排出到开沟犁5所开沟槽内;与此同时,一方面,动力地轮3通过排肥装置上的第二链轮11通过链条带动第三链轮1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肥料箱2内的搅拌器转动搅拌肥料;另一方面,对于设只有封土地轮9的施肥机,封土地轮9完成封土动作,将肥料埋在地表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