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蚕种制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种制种架。
背景技术:
蚕种制种是一项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尤其是在蚕蛾产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检查蚕蛾的产卵情况,其工作量比其他工序更大更强。现有技术中蚕蛾产卵过程所使用的方法是将蚕蛾置于铺设有蚕种纸的匾框内,将匾框放置在固定的架子上。此种方法使用的匾框多为竹质,重量大且容积下,每个匾框内仅能放置两张蚕种纸,采用此种设备和方法在巡蛾时需要一筐一筐的挪出匾框,巡蛾完场后又将匾框放回架子,劳动量巨大,用工多。同时,在不断的搬动匾框的过程中,已经附着在蚕种纸上的蚕种会在晃动过程中松动脱落,严重影响了成品蚕种的产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活动的蚕种制种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蚕种制种架,由支架、置蚕架、和软绳组成,所述的支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体,所述的置蚕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形,所述的支架的上、下和左、右表面各设有至少一根加强管;所述的置蚕架内部设有至少两根加强管,置蚕架上铺设有凉席,蚕种纸铺设在凉席上;所述的置蚕架为偶数层,每层置蚕架均由绕过支架上表面的长边的四根软绳悬空吊设在支架内。
所述的置蚕架为4层,吊设第一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一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四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吊设第二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二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三层置蚕架的长边上。
所述的围成支架的圆管中的竖直方向的圆管下端超出支架下表面10-20cm形成支撑脚。
所述的支架的长度为2m,宽度为1.1m,高度为2.1m。
所述的置蚕架的长度为1.9m,宽度为1m。
所述的凉席的长度≤1.9m,所述凉席的宽度≤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活动的置蚕架,大大降低了巡蛾过程中的人力消耗,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成本;(2)本实用新型采用凉席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匾框,使得蚕蛾所产的卵更加均匀,提高了成品蚕种的产附;(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置蚕架悬空设置,且将一、四层和二、三层分别通过软绳绑在一起,使得向上(下)移动第一(二)层的一边时第四(三)层的相对一边也会同时向下(上)移动,使得巡蛾更加方便,节省用工;(4)本实用新型设有多根加强管,使得其更加稳定可靠;(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实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置蚕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软绳,3-加强管,4-置蚕架,5-凉席,6-支撑脚,7-蚕种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蚕种制种架,由支架、置蚕架、和软绳组成,所述的支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体,所述的置蚕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形,所述的支架的上、下和左、右表面各设有少一根加强管;所述的置蚕架内部设有两根加强管,置蚕架上铺设有凉席,蚕种纸铺设在凉席上;所述的置蚕架为4层,每层置蚕架均由绕过支架上表面的长边的四根软绳悬空吊设在支架内。吊设第一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一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四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吊设第二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二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三层置蚕架的长边上。
所述的围成支架的圆管中的竖直方向的圆管下端超出支架下表面20cm形成支撑脚。
所述的支架的长度为2m,宽度为1.1m,高度为2.1m。
所述的置蚕架的长度为1.9m,宽度为1m。
所述的凉席的长度为1.9m,所述凉席的宽度为1m。
使用时,将凉席铺设在置蚕架上,然后将蚕种纸铺在凉席上,将待产卵的蚕蛾放置在蚕种纸上。巡蛾时根据需求拉下或抬高需巡查的置蚕架的一边,例如向上(下)移动第一(二)层的一边时第四(三)层的相对一边也会同时向下(上)移动,巡蛾后将置蚕架恢复原状即可。
实施例2
一种蚕种制种架,由支架、置蚕架、和软绳组成,所述的支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体,所述的置蚕架为由圆管围成的长方形,所述的支架的上、下和左、右表面各设有四根加强管;所述的置蚕架内部设有三根加强管,置蚕架上铺设有凉席,蚕种纸铺设在凉席上;所述的置蚕架为偶数层,每层置蚕架均由绕过支架上表面的长边的四根软绳悬空吊设在支架内。
所述的置蚕架为4层,吊设第一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一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四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吊设第二层置蚕架的软绳一端绑在第二层置蚕架的长边上,另外一端绑在第三层置蚕架的长边上。
所述的围成支架的圆管中的竖直方向的圆管下端超出支架下表面10cm形成支撑脚。
所述的支架的长度为2m,宽度为1.1m,高度为2.1m。
所述的置蚕架的长度为1.9m,宽度为1m。
所述的凉席的长度为1.8m,所述凉席的宽度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