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养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
背景技术:
蜂蜜为蜜蜂采集花蜜,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黄白色黏稠液体,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中国从古代就开始人工养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药,又是上等饮料,可延年益寿,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养蜂设备对蜂箱的自动控制能力不够强,不能为蜜蜂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蜂箱过于密封,缺少透气、散热的装置,且在蜜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蜜蜂天敌对蜜蜂进行捕猎,人为地驱逐蜜蜂天敌费时费力,且成效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四角设有行动轮支架,行动轮支架的两侧设有行动轮,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排风扇,箱体的前侧设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箱体的侧面四角设有连接耳,连接耳的顶端设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连接耳的底端设有扬声器,扬声器的端部设有声音模拟器,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箱盖,箱体的内侧底端分别设有加热器和巢门,且巢门分布在箱体的内侧底端中部,所述箱体的内侧左右两面板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排风扇的下方,所述箱体的内侧前后两面板之间活动卡接有隔板,所述智能控制器分别与排风扇、声音模拟器、扬声器、旋转电机、红外感应器、加热器和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的一侧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与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扣手,扣手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通过传感器对蜂箱内部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加热器和排风扇来改变其内部环境,通过红外感应器捕捉蜜蜂天敌信息,通过扬声器和声音模拟器发出信号对蜜蜂天敌进行驱逐,该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自动控制能力强,能为蜜蜂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散热、透气效果好,且能够有效驱逐蜜蜂天敌,省时省力,成效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排风扇、3声音模拟器、4连接耳、5行动轮、6操作面板、7智能控制器、8扬声器、9扣手、10行动轮支架、11旋转电机、12红外感应器、13箱盖、14隔板、15加热器、16巢门、17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蜜蜂养殖的智能化养蜂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端四角设有行动轮支架10,行动轮支架10的两侧设有行动轮5,箱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排风扇2,箱体1的前侧设有智能控制器7,箱体1的侧面四角设有连接耳4,连接耳4的顶端设有旋转电机11,且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上设有红外感应器12,连接耳4的底端设有扬声器8,扬声器8的端部设有声音模拟器3,箱体1的顶端设有箱盖13,箱体1的内侧底端分别设有加热器15和巢门16,且巢门16分布在箱体1的内侧底端中部,箱体1的内侧左右两面板上设有传感器17,传感器17位于排风扇2的下方,箱体1的内侧前后两面板之间活动卡接有隔板14,智能控制器7分别与排风扇2、声音模拟器3、扬声器8、旋转电机11、红外感应器12、加热器15和传感器17电连接,传感器17对蜂箱内部环境进行监测,蜂箱内过于潮湿或温度过高时,通过排风扇2进行通风干燥或者降温,蜂箱内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器15进行升温,红外感应器12用来捕捉蜜蜂天敌信息,并通过扬声器8和声音模拟器3发出信号对蜜蜂天敌进行驱逐,智能控制器7的一侧设有操作面板6,操作面板6与智能控制器7电连接,通过操作面板6可以对一些用电设备进行参数设置,使其精确运行,箱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扣手9,扣手9方便箱体1进行移动,扣手9上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防止双手打滑,传感器17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箱体1内部温度高低,湿度传感器用来监测箱体1内部是否潮湿。
工作原理:传感器17对蜂箱内部环境进行监测,蜂箱内过于潮湿或温度过高时,通过排风扇2进行通风干燥或者降温,蜂箱内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器15进行升温,红外感应器12用来捕捉蜜蜂天敌信息,并通过扬声器8和声音模拟器3发出信号对蜜蜂天敌进行驱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