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184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装置,尤其是一种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园林上育苗均采用传统的育苗方式,如播种、扦插、嫁接等,但由于其繁殖速度慢和受季节限制,加之其繁殖出来的苗木在一定程度上整齐度不够,统一性较低,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当前形式下,随着我国对城市绿化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实现苗木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一致性的苗木,才能够统一量化要求,苗木标准化生产是大趋势。而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育苗方式可更好的实现工厂化育苗,在育苗方式上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炼苗移栽作为组培快繁中的一个环节,有着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移栽技术不过关很可能导致炼苗成活率低,使整个生产过程前功尽弃。在组培苗穴盘移栽时先要打孔做栽植穴,然后将洗净培养基的组培苗栽植到栽植穴中。目前用于打孔的工具标准不一,基本为一头削尖的木棍、竹签等,由于打的孔下端为尖头,容易造成组培苗的窝根现象,影响成活率;而且对于操作人员来讲,由于每个人用的力度不统一,造成了孔的深浅不统一,可能导致苗子栽植深度不统一,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如果直接用手操作的话还会对操作人员的双手造成损伤。另外,对于木棍和竹签来讲,经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腐朽损坏,而且上面容易出现小刺伤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包括插入头、连杆、基座、推杆、套筒、弹簧、弹力卡头、外壳和把手,所述基座与外壳垂直固定,其中,基座中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插入头活动设置于套筒底端,所述套筒嵌套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套筒外壁上固定有弹力卡头,所述弹力卡头配合插入所述通孔中进行卡接固定,所述推杆设置于套筒和外壳内部,所述推杆通过弹簧与该套筒顶部固定,该推杆顶端由套筒和外壳中穿出并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推杆底端轴动连接,所述插入头通过该连杆另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插入头为可开合结构。

优选的,上述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所述连杆数量为6个,连杆与插入头的固定端均匀分布设置于该插入头内侧。

优选的,上述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所述通孔于外壳外壁的开孔小于外壳内壁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可以标准的打出每个栽植孔,使每个栽植孔的规格都完全一样,而且可根据需要移动弹力卡头,快速打出不同深度的栽植孔,打孔深度不会因人而异,方便、快捷、节省人工;另外,打孔时向下推动推杆可使插入头张开,使打出的栽植孔不再是圆锥形的,而是圆柱形的栽植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入头 2-连杆 3-基座 4-推杆 5-套筒

6-弹簧 7-弹力卡头 8-外壳 9-通孔 1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所述组培苗穴盘移栽专用打孔器,包括插入头1、连杆2、基座3、推杆4、套筒5、弹簧6、弹力卡头7、外壳8和把手10,所述基座与外壳垂直固定,其中,基座中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插入头活动设置于套筒底端,所述套筒嵌套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套筒外壁上固定有弹力卡头,所述弹力卡头配合插入所述通孔中进行卡接固定,弹力卡头可以卡进外壳不同位置的通孔内,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打孔需要,所述通孔于外壳外壁的开孔小于外壳内壁的开孔,便于弹力卡头的卡入和退出,所述推杆设置于套筒和外壳内部,所述推杆通过弹簧与该套筒顶部固定,该推杆顶端由套筒和外壳中穿出并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推杆底端轴动连接,所述插入头通过该连杆另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插入头为圆形可开合结构,所述连杆数量为6个,连杆与插入头的固定端均匀分布设置于该插入头内侧。工作时,先将弹力卡头移动到需要位置,在需要打孔的位置按下外壳至基座贴近基质表面,然后向下推动把手,使插入头插入后完全张开,再拔出打孔器,这样一个圆柱形的栽植孔就打好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