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杨梅果实花青苷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0241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果蔬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杨梅果实花青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 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多年生亚热带常绿果树,原产自我国东南部,人工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浙江、福建、江苏等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均有分布。杨梅果实色泽鲜艳、口味酸甜、营养价值高,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糖类、有机酸、酚类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历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色指的是食物呈现出来的色彩视觉信息,人们会直接根据它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对食品的好坏和新鲜与否作出判断。市场上的许多食品,首先映入眼底的信号就是食品的颜色,色好就容易让人产生喜欢的感觉。

我国杨梅种质资源丰富,依果实颜色可分为白杨梅、粉红杨梅、红杨梅、紫红杨梅和紫黑杨梅等。杨梅果实颜色主要由花青苷积累水平所决定,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产物,在细胞质和内质网膜内合成后运输到液泡,呈现出色、蓝色、紫色等丰富的色彩。在自然界中,花青苷具有抑制病虫害、促进传粉及种子的传播,使果实免受紫外光伤害等作用。近年来因花青苷对人类具有抗癌、抗氧化、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目前已成为人类饮食的一部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我国,大多数杨梅品种在3月和4月开花,果实成熟在6月和7月。但背阳面或内堂枝杨梅果实因缺少光照,花青苷积累较慢或不均匀,导致果实花青苷含量较低,果肉色泽也不够深,这不仅制约了杨梅果实的销售价格,还降低了杨梅果实的营养品质。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花青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又能提高杨梅果实营养品质,进一步增加了其食用价值,对提高果农的收入及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杨梅果实色泽不深影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杨梅果实花青苷含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杨梅果实色泽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为:

在杨梅成熟采摘期前根际施用亚硒酸钠,并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水溶液。

其中,根际施肥的时间为采摘期前35-38d,所述叶面喷施的时间为根际施肥2-3天后。

其根际施肥的用量为株施3-10g,其施用方法为用清水溶解后,均匀的施洒在树冠滴水线内;所述喷施的浓度为3-6 ppm,其施用方法为对杨梅树叶面进行喷施,以叶面湿润为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仅通过对杨梅树根际施用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即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的花青苷含量,从而提升杨梅果实色泽,可使杨梅果实色泽饱满、亮丽,呈暗红色;既可提升果实的营养价值,又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本方法简单易行,十分适合在果农中进行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6年生大叶种杨梅,冠幅为2.2*2.1m,在成熟采摘期前35d根际施用亚硒酸钠3 g,其施用方法为用清水溶解后,均匀的施洒在树冠滴水线内;根际施肥2天后叶面喷施5 ppm的亚硒酸钠溶液,其施用方法为对杨梅树叶面进行喷施,以叶面湿润为度;进行正常生产管理,对照为同龄树相似冠幅树,并喷施清水。成熟果实花青苷含量为817 mg · kg-1 FW,对照为732 mg · kg-1 FW,比对照高11.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实施例2

11年生大叶种杨梅,冠幅为3.5*3.8m,在成熟采摘期前37d根际施用亚硒酸钠5.5 g,其施用方法为用清水溶解后,均匀的施洒在树冠滴水线内;根际施肥3天后叶面喷施3 ppm的亚硒酸钠溶液,其施用方法为对杨梅树叶面进行喷施,以叶面湿润为度;进行正常生产管理,对照为同龄树相似冠幅树,并喷施清水。成熟果实花青苷含量为792 mg · kg-1 FW,对照为718 mg · kg-1 FW,比对照高10.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实施例3

15年生大叶种杨梅,冠幅为4.8*4.8m,在成熟采摘期前38d根际施用亚硒酸钠10 g,其施用方法为用清水溶解后,均匀的施洒在树冠滴水线内;根际施肥3天后叶面喷施6 ppm的亚硒酸钠溶液,其施用方法为对杨梅树叶面进行喷施,以叶面湿润为度;进行正常生产管理,对照为同龄树相似冠幅树,并喷施清水。成熟果实花青苷含量为786 mg · kg-1 FW,对照为722 mg · kg-1 FW,比对照高8.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