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870发布日期:2018-10-09 19:4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地,是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又名马铃薯轻花叶病.。马铃薯花叶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株叶片产生轻微的褪绿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上花叶斑驳浓淡相间、不规则交替,叶脉上及叶脉间也出现面积不一的斑驳。

据研究发现导致马铃薯花叶病的病毒为马铃薯x病毒,大小730纳米×11纳米。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缩写为pvx)异名,茄科病毒1号;马铃薯隐潜病毒,健康马铃薯病毒;马铃薯病毒16号。马铃薯x病毒主要通过蝗虫的传播,高温干旱天气可促进蚜虫的繁殖和传毒。因此利用药剂杀死蝗虫,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目的。

呋虫胺是通过脊柱神经传递和触杀胃毒作用的系统性杀虫剂,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广泛散布,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有兴奋作用。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的内吸性杀虫剂,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从而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进而造成乙酰胆碱的蓄积导致昆虫衰竭死亡。由于吡虫啉为内吸性低毒杀虫剂,且持效期长,因而近年来在我国各大药材产区普遍应用。

雷丸,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雷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是一种蛋白酶,其作用是由于蛋白酶对虫体蛋白质的分解,破坏虫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以此解决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15%的吡虫啉溶液45-60份、35%的呋虫胺溶液30-50份、10%的雷丸溶液55-75份。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配制成可溶性液剂进行喷施施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马铃薯花叶病。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将吡虫啉、呋虫胺有效的结合起来。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的内吸性杀虫剂,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进而造成乙酰胆碱的蓄积导致昆虫衰竭死亡,同时加上呋虫胺,研究发现,呋虫胺能够兴奋虫体的乙酰胆碱受体,从而更有效的将吡虫啉结合发挥更大的疗效,杀死携带花叶病病毒的蝗虫,再加上中药材雷丸,使得防治效果大大提升,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花叶病的防治率,而且喷施后马铃薯结薯数量增加、耐贮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是将15%的吡虫啉溶液45kg、35%的呋虫胺溶液40kg、10%的雷丸溶液雷丸粉65kg混合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2

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是将15%的吡虫啉溶液50kg、35%的呋虫胺溶液45kg、10%的雷丸溶液雷丸粉55kg混合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3

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是将15%的吡虫啉溶液48kg、35%的呋虫胺溶液42kg、10%的雷丸溶液雷丸粉60kg混合均匀后,即得。

试验例: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上述实施例1、2、3用于防治马铃薯花叶病,于发病前每亩兑水50kg均匀喷雾,施药后5d、10d的防效见下表1。由试验可知,施药后5d,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马铃薯花叶病的防效都在90%以上,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施药后10d,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马铃薯花叶病的防效都在95%以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并且待马铃薯收获后分别将每试验组取100个马铃薯,放置于室温下贮藏,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30天长芽马铃薯个数均在5个以下,明显好于对照单剂。

表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的组合物,本发明组合物中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的内吸性杀虫剂,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进而造成乙酰胆碱的蓄积导致昆虫衰竭死亡,同时加上呋虫胺,研究发现,呋虫胺能够兴奋虫体的乙酰胆碱受体,从而更有效的将吡虫啉结合发挥更大的疗效,杀死携带花叶病病毒的蝗虫,再加上中药材雷丸,使得防治效果大大提升,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花叶病的防治率,而且喷施后马铃薯结薯数量增加、耐贮藏。

技术研发人员:秦国鹏;杨忞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凉锐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0
技术公布日:2018.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