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79213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牛用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牛瘤胃胀气是由于过食易于发酵的大量饲草,如露水草、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开花 前的苜蓿、马铃薯叶以及已发酵或霉变的青贮饲料等引起。也有的是由于误食毒草或过食 大量不易消化的豌豆、油渣等,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引起急剧膨 胀。采食不久后发病,弓腰举尾,腹部膨大,烦躁不安,采食、反刍停止,左腹部突出,叩之如 鼓,气促喘粗,张□伸舌,左腹部迅速胀大,摇尾踢腹,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或减弱。目前,现 有的治疗牛瘤胃鼓气的药物,多数为西药,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副作用大,且停 药后复发率高。
[0003] 治疗此病的方法还有套管针治疗法,不仅操作复杂、容易并发其他感染,而且易复 发、愈后不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药 物中各原料配伍不存在配伍禁忌,能明显降低牛瘤胃胀气的发生率,对牛瘤胃胀气有很好 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无有害药物残留。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其是由下列质量份配比的 原料药制成:大黄170-210份、甘草50-80份、陈皮190-220份、鸡内金180-215份、苏 杆180-210份、桂枝80-110份、紫参130-165份、栀子185-215份、细辛105-135份、枳壳 210-245份、牙皂105-140份、白芍135-160份、鸡屎藤120-150份。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大黄170-205份、甘草50-75份、陈皮190-215份、鸡 内金190-215份、苏杆185-210份、桂枝80-105份、紫参130-160份、栀子185-210份、细辛 105-130份、枳壳210-240份、牙皂110-140份、白芍140-160份、鸡屎藤125-150份。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大黄180-205份、甘草50-70份、陈皮190-210份、鸡 内金190-210份、苏杆190-210份、桂枝90-105份、紫参140-160份、栀子190-210份、细辛 110-130份、枳壳220-240份、牙皂120-140份、白芍145-160份、鸡屎藤130-150份。
[0006]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大黄190-205份、甘草55-70份、陈皮190-205份、 鸡内金195-210份、苏杆190-205份、桂枝95-105份、紫参140-155份、栀子190-205份、细 辛110-125份、枳壳220-235份、牙皂120-135份、白芍145-155份、鸡屎藤135-150份。
[0007]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大黄190-200份、甘草60-70份、陈皮190-200份、 鸡内金200-210份、苏杆190-200份、桂枝100-105份、紫参150-155份、栀子200-205份、 细辛110-120份、枳壳220-230份、牙皂130-135份、白芍145-150份、鸡屎藤140-150份。
[0008] 其进一步的优选质量份配比为:大黄200份、甘草60份、陈皮200份、鸡内金200 份、苏杆200份、桂枝100份、紫参150份、栀子200份、细辛120份、枳壳230份、牙皂130 份、白芍150份、鸡屎藤140份。
[0009]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 如下步骤: 一、 按质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 二、 将称得的原料药粉碎,混合均匀,得到防治牛瘤胃胀气的药物。
[0010]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步骤二原料粉碎后,过100-300目筛。
[0011]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步骤二原料粉碎后,过150-300目筛。
[0012] 本发明用到的主要符号及名称解析如下: -:数值范围,例如1-5表示1至5。
[0013] 本发明用到的主要原料药说明如下: 大黄:大黄是多种寥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本发明大黄 指的是马蹄大黄。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 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0014] 甘草:《中药大辞典》记载:甘草,【异名】美草、蜜甘(《本经》),蜜草、黑根草(《别 录》),国老(《本草经集注》),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用植物 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基原】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光果甘 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功用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 倦怠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痰咳嗽;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 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甘草,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 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
[0015]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0016]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 净,干燥。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0017] 苏杆:又名苏梗,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 柠檬稀及少量a-蒎烯等。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 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 均有抑制作用。
[0018] 桂枝:正名:肉桂,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中药材桂枝是肉 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桂枝辛温,可祛 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0019] 紫参:又名:大理茜草、滇茜草、红根、色子片等,属茜草目,茜草科草本;功能主 治: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脘胁胀痛、湿热带下、乳腺炎、疔肿。
[0020] 栀子:另U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栀子花,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属茜草科、栀子 属,常绿灌木;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功效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泻火,主治肺热咳嗽,咯痰,肿毒,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 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中药大辞典》中记载:栀子,异名: 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越桃(《别录》),支子(《本 草经集注》),山栀子(《药性论》),枝子(《新修本草》),小危子(《本草原始》),黄荑子 (《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黄栀、山黄栀、山栀(《浙江药用植物志》);为茜 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
[0021]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细辛作为药用植 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 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 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细辛局部麻醉、提高 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0022] 枳壳: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 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 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等病 症。
[0023] 牙皂:又称:猪牙皂。是豆科植物皂荚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 形。形扁长者,称为大皂荚(即皂荚)。含三萜类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留醇等。有祛 痰、催吐、致泻等作用。
[0024] 白芍: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 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 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