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17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养鸡场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鸡舍降温保湿的装置,具体为一种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



背景技术:

养鸡过程中,鸡群生活环境极其重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使鸡群快速的生长,而且还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尤其夏季天气炎热,给鸡群造成了强烈的热应激,容易导致鸡采食量下降,抵抗力变差,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低下。因此,在夏季鸡的养殖生产中,除采取调整饲料结构,改变饲喂方法,改善鸡舍卫生,加强疫病防控等综合管理措施以期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外,降低鸡舍温度是养殖的基础和关键。

现有技术中,通常有两种鸡舍降温保湿的方法,但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方法一:在鸡舍一侧的前后墙面设置进风口,一侧山墙设为出风口,进风口处安装纸质或陶瓷蒸发垫,上沿用自来水喷淋,使蒸发垫变成水幕/湿帘,在出风口安装风机,通过风机的抽吸,使鸡舍内形成相对的负压,鸡舍外的空气在流经水幕/湿帘时得到降温冷却,然后进入鸡舍进行热交换,从出风口排出,把热量带走,来实现对鸡舍内的降温加湿,但这种装置功能单一,操作控制不便,占用空间大,尤其是要在建设鸡舍初期就要规划设计,使用局限性大,冬季不能起到增湿作用。

方法二:在鸡舍内安装空调机、加湿机等设备,以满足鸡舍或养鸡车间内的要求。对于工厂化的大型养鸡场来说,这些空调和加湿设备要经常运转,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并且空调机、加湿机安装位置固定,往往需要在鸡舍内安装多台空调机和加湿机,极大地增加了养鸡场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空调机加湿机在停电时就是一堆摆设,不能发挥作用。在炎热的夏季,环境温度很高,如果停电一小时以上,鸡舍内的温度就会升高,以致于把鸡热死,或者引发病害,导致大规模死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便于移动,夏季具有降温功能,全年均可增湿,温湿度调节方便,并且能够在断电情况下正常工作的鸡舍温湿度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的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能够根据鸡舍温湿度需要来快捷调节鸡舍的温湿度,起到常备与应急双重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包括可移动的架体,所述架体下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架体上部设置有发电机、抽水泵、管道增压泵和风筒,所述风筒包括一个或多个筒体,每个筒体的前端设置有喷雾机构、后端设置有轴流风机、内部设置有热交换机构,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水箱通过上水管连接,并将水箱内的水泵送至所述管道增压泵,管道增压泵增压后压送至所述喷雾机构和热交换机构,对其供水,所述热交换机构通过回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发电机为所述抽水泵、管道增压泵和轴流风机提供电源。

所述风筒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与所述风筒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上铰接一电动液压推杆,电动液压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风筒铰接,电动液压推杆与所述风筒铰接的位置与所述转轴在风筒的轴向上保持一定距离。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凹槽底座和嵌合在所述凹槽底座上的转盘,凹槽底座和转盘中心具有相互连通的上水通道,所述凹槽底座内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出水通孔,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对应的回水通道。

所述支撑架为Y形结构,其下端与所述转盘一体连接,上端两侧开支顶部通过空心转轴与所述风筒旋转连接,所述上水通道和回水通道分别向上延伸并分别沿支撑架两侧开支到达两侧开支的顶部转轴处,贯穿转轴中心到达所述风筒内,所述上水通道与所述喷雾机构和热交换机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回水通道与所述热交换机构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转盘一侧设置有旋转控制手柄。

所述热交换机构与所述轴流风机间设置有钝体。

所述热交换机构为布设在风筒内的多层热交换网,每层热交换网均包括多个同心圆的环形热交水管,相邻两层热交换网的环形热交水管在风筒的轴向投影相互错位,形成同心圆结构。

所述每层热交换网的环形热交换水管,最外侧的第一环形热交换水管通过上水通道与所述管道增压泵连接,并于上水通道的相对侧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二环形热交换水管连通,第二环形热交换水管于上水通道所在侧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三环形热交换水管连通,依次交替连通至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

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风筒前端的环状水管和布设在环状水管上的若干雾化喷头,雾化喷头朝向风筒轴心喷射水雾。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

1)小车结构,移动方便,占用空间小,随用随取,不需要在建设鸡舍初期规划设计,使用局限性小。自带发电机,可有效避免电网停电带来的不必要麻烦,既可以常备,又便于应急,自带水箱,可有效避免长距离输送管道连接的麻烦,同时,极大地方便了小车的自由移动,而且还可以加注药液,通过喷雾实现对鸡舍的消毒灭菌。设备成本低,配件容易购买,一台小车,可以解决3-5个常规鸡舍的温湿度调节工作,有效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投入。

2)抽水机将低温水抽送至管道增压泵增,管道增压泵增压后压送至喷雾机构和热交换机构,喷雾机构将水雾化,有效实现对鸡舍的降温和加湿目的,热交换机构通过水循环,冷水在热交换机构内,与风筒内流经热交换机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空气热量,使空气降温,热交换后的水回流至水箱。热交换机构可以单独使用,实现对鸡舍内空气的降温,也可以与喷雾机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空气降温的效果。

3)风筒通过支撑架和电动液压推杆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可根据需要调整旋转角度和俯仰角度,方便对鸡舍内部进行全方位的降温加湿和消毒灭菌。

4)上水通道和回水通道内置于旋转机构和支撑架内,可有效避免在风筒外部和架体上设置水管造成的旋转俯仰不便,以及水管悬挂造成的牵拉挂绊,使小车外部结构更加整齐美观,便于清理卫生。

5)通过在热交换机构与轴流风机间设置钝体,能够在热交换机构附近产生较大的空气回流,实现二次热交换,显著提高热交换和空气降温效果。热交换机构采用多层同心圆环形热交换水管结构的热交换网,每层热交换网的相邻两环形热交换水管间,由外向内,每相邻两环形热交换水管间在热交换网的两侧依次相交替连通,从而有效延长了冷却水的行程,使冷却水与热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另外,相邻两层热交换网的环形热交换水管在风筒的轴向投影相互错位,可有效提高气流与热交换网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气流在流经第一层热交换网时形成分流,分流后的气流,在流经第二层热交换网时再次分流,使气流曲折前进,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果。钝体、热交换网相结合,可极大提高热交换和空气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中喷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中钝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中旋转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发明图5中的凹槽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发明中热交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发明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 为本发明中一种串联热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图2:一种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包括可移动的架体1,架体1底部安装有主动行走轮17和从动行走轮20,所述主动行走轮17通过行走电机驱动行走,所述从动行走轮20为万向轮,依靠操作人员根据需要控制设置在架体1一侧的手扶杆12来调整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的走向,实现小车在鸡舍内的移动。所述架体1下部设置有水箱19,所述架体1上部设置有发电机3、抽水泵15、管道增压泵18和风筒,所述风筒包括一个或多个筒体7,每个筒体的前端设置有喷雾机构6、后端设置有轴流风机1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机构8,本实施例采用单个筒体7的风筒以说明问题,还可以采用二个或多个筒体7的风筒设置在架体1上,加倍提高通风降温加湿效果。所述抽水泵15与所述水箱19通过上水管16连接,将水箱19内的水泵送至所述管道增压泵18,管道增压泵18增压后压送至所述喷雾机构6和热交换机构8,所述热交换机构8通过回水管2与所述水箱19连接,所述发电机3与所述抽水泵15、管道增压泵18和轴流风机11电连接,为所述抽水泵15、管道增压泵18和轴流风机11提供电源,喷雾机构6和热交换机构8均通过水管管路与管道增压泵18连接。

参看图3:所述喷雾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风筒筒体7前端的环状水管22和均匀布设在环状水管22上的若干雾化喷头22-1,雾化喷头22-1朝向风筒轴心喷射水雾,环状水管22连接一弧形布水管21,弧形布水管21的两端于环状水管22的两侧与其连通,从而有效提高水流在环状水管22内的压力分布情况,提高喷雾效果。所述弧形布水管21中部设置有进水接口,并于该进水接口处设置有喷雾闸阀21-1,实现对喷雾与否的控制,当喷雾闸阀21-1处于打开状态下启动管道增压泵18及抽水泵15,水雾从雾化喷头22-1喷出,在轴流风机11的鼓风下吹散到鸡舍空间加湿降温,当鸡舍只需要降温不需要加湿时,只需要关闭环喷雾闸阀21-1即可。

参看图7、8:所述热交换机构8包括布设在筒体7内的多层热交换网31,每层热交换网31均通过固定在其一侧的十字固定支架30设置在筒体7内,每层热交换网31均包括多个同心圆布置的环形热交换水管31-n,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5个同心圆布置的环形热交换水管31-n,最外侧的第一环形热交换水管31-1通过上水通道与所述管道增压泵18连接,并于上水通道的相对侧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二环形热交换水管31-2连通,第二环形热交换水管31-2于上水通道所在侧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三环形热交换水管31-3连通,依次交替连通至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31-n(如图7示,n=5)即31-5,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31-5通过回水通道与所述回水管2连通,或多层热交换网31的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31-5相连通后与回水管2连通,形成多层热交换网31间的并联结构,或如图9所示,左侧热交换网31的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与中间热交换网31的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连通,中间热交换网31的最外侧环形热交换水管与右侧热交换网31的最外侧环形热交换水管连通,实现多层热交换网31间的串联结构,或者从左到右,相邻两热交换网31间,均采用前一热交换网31的最内侧环形热交换水管与后一热交换网31的最外侧环形热交换水管通连,实现多层热交换网31间的串联,串联结构,可有效提高热交换效果。热交换机构8与所述管道增压泵18连接的上水通道上设置有热交换闸阀33。

相邻两层热交换网31的环形热交水管31-n在风筒的轴向投影相互错位,形成同心圆结构, 气流在流经右侧热交换网31时形成分流,分流后的气流,在流经中间热交换网31时再次分流,使气流曲折前进,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果。

通过实验,相邻每个热交换网31的相邻两环形热交水管31-n间,间距为热交水管管径的3至5倍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间距为管径4倍时效果最佳,间距小于管径3倍时风阻较大,间距大于管径5倍时热交换效率低,热交换后的风温与热交换后的水温相差较小。热交换网31的层数以3-4层为宜,大于5层时,虽然换热效率较高,但风阻增加,电能消耗增加;小于2层时,虽然风阻小,但换热不充分,水温与换热后空气温度相差小,不能很好的换热。因此,优选采用4倍管径间距,和3层或4层热交换网31,相对换热效果更佳。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该鸡舍温湿度调节小车共有5种模式选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只加湿过程:在水箱19内加入常温水,关闭热交换闸阀33,打开喷雾闸阀21-1,启动发电机3、轴流风机11、抽水泵15和管道增压泵18,喷雾机构6的雾化喷头22-1通过将管道增压泵18提供的水雾化形成水雾,在风筒7前端由轴流风机11吹出,起到增湿的作用。

2)只降温过程:在水箱19内加入冷水,优选加入带冰块的冷水,喷雾闸阀21-1关闭,热交换闸阀33打开,启动发电机3、轴流风机11、抽水泵15和管道增压泵18,热交换机构8通过管道增压泵18提供的冷水与轴流风机11吹入风筒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空气温度降低,低温空气喷吹到鸡舍中起到降温效果。

3)同时降温加湿:在水箱19内加入冷水,同时打开喷雾闸阀21-1和热交换闸阀33,启动发电机3、轴流风机11、抽水泵15和管道增压泵18,同时进行喷雾和热交换,实现同时降温加湿。

4)喷药过程:在水箱19内加入配好的药液,关闭热交换闸阀33,打开喷雾闸阀21-1,启动发电机3、轴流风机11、抽水泵15和管道增压泵18,喷雾机构6的雾化喷头22-1通过将管道增压泵18提供的药液雾化形成药雾,在风筒7前端由轴流风机11吹出,实现对鸡舍的消毒杀菌作用。

5)通风过程:关闭热交换闸阀33、喷雾闸阀21-1、抽水泵15和管道增压泵18,启动发电机3和轴流风机11,将小车放置在鸡舍的通风口处,仅靠轴流风机11将鸡舍内的热空气吹出到鸡舍外,实现强制通风。

实施例二:

参看图1、2、5、6,进一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筒通过旋转机构4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旋转机构4上设置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顶端与所述风筒通过转轴28连接,所述旋转机构4上铰接一电动液压推杆5,电动液压推杆5的活动端与所述风筒铰接,电动液压推杆5与所述风筒铰接的位置与所述转轴28在风筒的轴向上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有效实现对风筒的偏转和俯仰角度调整,便于调节方向,实现对鸡舍空间的全方位降温加湿和消毒灭菌工作。

本实施例采用更优选的方式,参看图5、6: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凹槽底座24和嵌合在所述凹槽底座24上的转盘25,凹槽底座24和转盘25中心具有相互连通的上水通道27,所述凹槽底座24内设置有环形槽29,环形槽29内设置有出水通孔,所述转盘25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29相对应的回水通道26,回水通道26与环形槽29相配合,转盘25相对凹槽底座24转动时,回水通道26沿环形槽29相对旋转,实现换热后的水回流。所述支撑架10为Y形结构,其下端与所述转盘25一体连接,上端两侧开支顶部通过转轴28与所述风筒旋转连接,转轴28为空心转轴,所述上水通道27和回水通道26分别向上延伸并分别沿支撑架10两侧开支到达两侧开支的顶部转轴28处,贯穿转轴28中心到达所述风筒内,所述上水通道27与所述喷雾机构6和热交换机构8的进水接口连通,所述回水通道26与所述热交换机构8的出水接口连通。可有效避免在风筒外部和架体上设置水管造成的旋转俯仰不便,以及水管悬挂造成的牵拉挂绊,使小车外部结构更加整齐美观,便于清理卫生。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上水通道27内部压力大,密封不严密,或者避免采用密封轴承或密封环成本过高的问题,可在上水通道27内设置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在环形槽29内留设活动余量,这样既能够灵活转动,又能在风筒俯仰时不产生拉力,并能保持良好的高压密封性。

所述转盘25一侧设置有旋转控制手柄13,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旋转手柄13,简便灵活,根据需要旋转风筒方向。

实施例三:

参看图1、4: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不增加电能损耗,作为再一步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热交换机构8与轴流风机11间设置有钝体9,钝体9通过钝体支撑杆23与所述筒体7内壁连接,钝体9与筒体7同轴。经过试验与检测,所述钝体9大端直径D2为筒体7内径D1的1/3,小端直径D3为大端直径D2的1/3,钝体开角为60°,钝体9直径大端至最右侧热交换网31的距离L1为钝体9小端至轴流风机11叶片距离L2的1/2时,能够在热交换机构8附近产生较大的空气回流,实现良好的二次热交换,在不增加轴流风机11的功率、转速和能耗的情况下,更好的提高热交换效率。

实施例四:

参看图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19内设有阻热隔板,将水箱19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储水仓19-2和19-3,第一储水仓19-2通过上水管16与所述抽水机连接,并于其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9-1,用于加水或药液,第二储水仓19-3通过回水管2与所述热交换机构连接,并于其一侧靠近底部设有排水口19-4,用于暂存热交换后回流的温热水,以避免热交换后回流的温热水将水箱内的冷水混合,使冷水温度升高。

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4,所述手扶杆上设置操控按钮12-1,控制器14分别与所述发电机3、轴流风机11、抽水泵15、管道增压泵18、电动液压推杆5、热交换闸阀33、打开喷雾闸阀21-1、行走电机和操控按钮12-1电连接,操控按钮12-1与上述各电气设备相对应,实现对各电气设备操控,可极大地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控制。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