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56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户外休闲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现已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户外休闲项目,钓鱼的目的在于怡情养性,在钓鱼过程中,垂钓者需要长时间保持静态,并盯紧鱼漂对其进行观察,当鱼漂移动时垂钓者根据经验判断鱼是否上钩,因此,钓鱼是项考验耐心的休闲项目。但经常垂钓者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人的思想和意识会慢慢的懈怠下来,有鱼上钩时经常反应不过来,错失了提起鱼竿吊起鱼的最佳时间,鱼就很容易跑掉。

由于长时间的手动垂钓易让人疲劳,而直接使用电动钓鱼竿则又体会不到钓鱼的乐趣,从而又遭到众多垂钓者的抵触。在中国专利cn201410762757.4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可感应的钓鱼竿,但cn201410762757.4专利中的钓鱼竿是在竿体上设置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只能在识别鱼的重量的情况下,通过竿体手柄处的振动装置提醒钓鱼者有鱼上钩,鱼需要完全咬合在鱼钩上,形成一定的重量才能振动竿体,不仅垂钓时会出现偏差,还会在振动提醒钓鱼者的过程中惊动上钩的鱼,使其极容易跑掉。

另有中国专利号为cn201510253015.3中介绍了一种智能电动钓鱼竿,cn201510253015.3是带有检测单元、警示单元的钓鱼竿,其是通过检测单元对钓鱼是否上钩信息进行检测,并在鱼已上钩时自动收线并通过警示单元进行警示,但由于钓鱼竿上集成有多个驱动机构及检测单元、警示单元,使得整个垂钓装置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垂钓者提起时较为吃力,造成使用、携带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由切换垂钓的方式的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以解决垂钓过程中手动垂钓不便及自动垂钓中的上述问题。

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所述的钓鱼装置包括钓鱼竿及支架,钓鱼竿的竿体后端通过套筒连接有线轮座,钓鱼竿的前端设置有感应模块,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控制模块,当钓鱼竿与线轮座连接时钓鱼装置处于手动钓鱼状态;当把钓鱼竿固定在支架上并将线轮座与控制模块相接时,钓鱼装置切换为由感应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的自动钓鱼状态。

进一步地,当处于自动钓鱼状态时,线轮座通过套筒与控制模块中的电机相连,由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带动线轮座的收线或放线。

进一步地,在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部,当处于手动钓鱼状态时,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部连接有线轮座及钓鱼竿;当处于自动钓鱼状态时,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部连接线轮座及控制模块中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两端分别设有相反旋向的外螺纹作为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化电路、单片机、微型控制器及电机,所述的放大电路接收感应模块的模拟信号并进行放大后,滤波电路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的a/d转化电路将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其后的单片机和微型控制器,所述的单片机和微型控制器控制电机运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钓鱼竿由若干段把手节套接而成,每段把手节的下部均设有过线环,在最后一段把手节的后端设有握把,第一段把手节的前端设有下线环,所述的过线环与下线环同处于平行于竿体中心轴线的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线轮座上安装有线轮,线轮座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线轮,在线轮上缠绕有钓线,所述的钓线依次穿过钓鱼竿上的过线环及下线环后竖直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应模块包括速度传感器及拉力传感器,在钓鱼竿前端的下线环处装设有拉力传感器,用于接收钓线上的感应抖动,所述的钓线垂线处带有鱼漂,在钓线与鱼漂的接触位置设有速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包括呈三角组装的支脚、顶板及隔板,支脚的上端固定有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的顶板设置于隔板上方,顶板的上部布置有作为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与控制模块通过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脚靠近地面一端设有用于抓地的定位销,各个支脚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用于紧固支脚组成的三角结构。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利用可装卸的套筒及线轮座可灵活地对接钓鱼竿及支架,即可自由切换钓鱼装置为手动钓鱼或自动钓鱼状态,操作简单,能满足不同垂钓群体的需求;

2.本装置通过感应模块及控制模块的配合,能有效提高整个钓鱼装置的反应速度及精确度,在自动钓鱼状态时能有效避免因为风吹钓线或者水的晃动等干扰造成的误收线操作;

3.可通过控制模块设定自动钓鱼状态时的放线收线的顺序及放收线之间的时间间断,控制流程精准,还可根据不同的水域、垂钓鱼类设定不同参数,适用范围广;

4.自动垂钓时固定钓鱼竿的支架采用稳定的三角架结构,且将控制模块、太阳能电池、电机均安装在支架上,大大减轻了钓鱼竿本体的重量,手动垂钓时支架还可当作椅子使用,使用、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钓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套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控制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符号说明:

1.钓鱼竿2.支架3.套筒4.线轮座5.把手节6.过线环7.下线环8.钓线9.速度传感器10.拉力传感器11.定位圆键12.支脚13.顶板14.隔板15.控制模块16.太阳能电池17.定位销1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由于手动垂钓容易错失钓鱼的机会,新型的电动钓鱼竿则让垂钓者失去了垂钓的乐趣,因此,可以自由切换垂钓的方式的钓鱼竿成为很多垂钓人的梦想。为了顺应用户体验,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方便切换手动垂钓及自动垂钓状态的触动感应多功能钓鱼装置。在手动钓鱼时沿袭传统的一竿一线,而切换到电动垂钓时,垂钓者基本不用参与也能捕到鱼,在电动钓鱼的基础上还可实现自适应、自由切换钓鱼状态等功能,不仅能降低垂钓疲劳程度,有效的提高垂钓效率,同时还可以满足大多数垂钓者手动垂钓的要求。

实施例1

本钓鱼装置主要包括钓鱼竿及支架。钓鱼竿的本体由若干段把手节套接而成,使得竿体可以根据垂钓的水域自由的增加分竿数量从而增加竿体的长度,每段把手节的下部均设有过线环,过线环用于梳理钓线使钓线在垂钓时收放线不会打结,在最后一段把手节的后端设有握把,而第一段把手节的前端则设有下线环,下线环用来连接整个钓鱼竿的竿体结构,过线环与下线环同处于平行于竿体中心轴线的水平线上。钓鱼竿的竿体后端通过套筒连接有线轮座,线轮座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线轮,在线轮上缠绕有钓线,钓线依次穿过钓鱼竿上的过线环及下线环后竖直向下延伸,在钓鱼竿前端的下线环处装设有拉力传感器,用于接收钓线上的感应抖动,钓线垂线处带有鱼漂,在钓线与鱼漂的接触位置设有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拉力传感器一同构成感应模块,以防止误操作收线。

本装置中,钓鱼竿与线轮座通过套筒连接,参见图1,在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部,进一步优选的,固定部可为相反旋向的外螺纹,图2是带有外螺纹的套筒示意图,套筒上下端分别设有30度的螺纹升角,线轮座及钓鱼竿则对应带有内螺纹,使得两者可通过套筒连接,实现相互自锁,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用于固定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当需要手动钓鱼状态时,将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部连接至线轮座及钓鱼竿,构成手动收放线的钓鱼竿。

当把钓鱼竿固定在支架上时,钓鱼装置切换为自动钓鱼状态。钓鱼竿可夹设或用六角定位销或其他固定方式与支架相连,本实施例中,是将钓鱼竿插入顶板中的通孔中,并利用定位圆键进一步固定。参见图3,支架包括呈三角组装的支脚、顶板及隔板,支脚的上端固定有隔板,在隔板上安装有控制模块,顶板设置于隔板上方,顶板的上覆盖有作为电源的太阳能电池,顶板下方有孔以便接入电源线,太阳能电池与控制模块通过导线相连,同时,感应模块也通过绕制在钓线上的防水性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为进一步稳固支架结构,在支脚靠近地面一端设有用于抓地的定位销,各个支脚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用于紧固支脚组成的三角结构,从而保证自动钓鱼时的稳定性。

另外,处于自动钓鱼状态时线轮座通过套筒与控制模块中的电机相连并实现自锁,套筒两端带有相反旋向的外螺纹,一端与线轮座固定,另外一端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线轮座及电机的转轴对应带有内螺纹,避免在电机收线作用时,线轮座由于惯性作用脱筒而发生伤人事件,此时,是由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带动线轮座的收线或放线,实现自动钓鱼。以下针对本发明自动钓鱼的相关控制进行具体描述。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中的控制原理示意图,本发明中的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化电路、单片机、微型控制器及电机,由于本发明在钓鱼竿前端的下线环处装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到钓线上的抖动,同时,在钓线与鱼漂的接触位置设有速度传感器,当鱼咬钩或咬钩并带动鱼漂移动时,速度传感器及拉力传感器将输出模拟信号,放大电路接收感应模块的模拟信号并进行放大后,滤波电路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以便后续电路的处理,滤波电路之后的a/d转化电路将滤波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和微型控制器,由单片机和微型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运转。其中,感应模块及控制模块的电源供应均来源于支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低碳能源、绿色环保。

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本发明能实现自动控制钓鱼竿的驱动控制回路示意图,本实施例是选用型号为at89c2051的单片机,单片机at89c2051将经前端的放大、滤波、a/d转换后的信号与微型控制器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控制脉冲从单片机的p1口的p1.4~p1.7输出,而后经施密特触发器74ls14反相后进入三极管9014,经三极管9014放大后控制光电开关tpl521-1,脉冲信号由光电开关tpl521-1进行光电隔离后,由功率管tip122将脉冲信号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放大,驱动电机的各相绕组,其中,电感l1为电机的一相绕组,使电机随着不同的脉冲信号分别作正转、反转、加速和停止等动作。另外,单片机at89c2051选用频率22mhz的晶振,以便在自动控制钓鱼的过程中下尽量减小单片机at89c2051对微型控制器中脉冲信号周期的影响。当然,以上仅是对控制回路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他类似可实现自动控制收放线的控制模块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