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520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埋滴灌的最初研究是由美国科学家在1913年首先进行的,但他得出的结论是该技术没有增加根区土壤含水量且在应用中成本太高。到192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查理申请了一个多孔灌溉瓦罐的技术专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埋滴灌技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地埋滴灌设备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地埋滴灌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得到广泛推广。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在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地埋滴灌技术已有十几年历史,自1992年起在美国就已实施了67万亩,1994年在澳大利亚实施了2万亩。在我国,耐特菲姆公司2002年首次在新疆兵团进行了333亩试验示范,至今示范推广的面积近0.47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节水灌溉的必然发展方向。目前从大禹节水在全国各地推广地埋滴灌技术情况来看,在新疆博乐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及阿勒泰地区推广10万亩地埋式苜蓿、棉花滴灌;广西南宁推广3万亩甘蔗滴灌;内蒙赤峰市、吉林双辽等地推广3000多亩玉米滴灌,通过5-8年运行,效果良好,抗堵塞能力较强,投资效益明显,尤其是广西甘蔗亩产量由原来的5-6吨提高到8-10吨,且含糖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品质大幅提升。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地埋滴灌甘蔗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0公顷,并积累了大量的节水高糖高产栽培技术。

但是世界各地通过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埋滴灌存在诸多问题,如灌水均匀性差,滴头容易负压吸泥,作物根系有可能穿破毛管或入侵滴头,鼠虫啃咬,地势沉降而造成的损伤,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也因此导致了地埋滴灌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地面滴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施工安装,具有防根系入侵、抗鼠虫啃咬、抗变形功能的地埋式灌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包括滴灌管,依次套设于滴灌管外围的膨胀芯层及护套软管;

滴灌管上设有连通滴灌管与膨胀芯层的内镶式滴头,护套软管上均匀设有连通膨胀芯层与外界的多个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芯层为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橡胶粒子的膨胀芯层。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膨胀橡胶粒子为球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正方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圆柱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多边形立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中的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膨胀橡胶粒子为吸水膨胀效率大于等于100%的吸水膨胀橡胶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出水孔垂直于护套软管的延伸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为孔径≦1mm的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滴头为内镶贴片式滴头或内镶圆柱式滴头。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软管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软管之间通过管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滴灌管为厚度为0.4-1.0mm的滴灌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膨胀芯层由粒径大小不一的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填充而成,吸水后发生膨胀,系统灌水时,膨胀橡胶受滴灌管内水压影响发生弹性压缩变形,当系统停止灌水时,滴灌管内压力逐渐降低,此时膨胀橡胶发生的弹性压缩形变逐渐回复,迫使滴灌管被压扁,避免了滴灌系统中因灌水停止出现负压而导致的负压吸泥堵塞滴灌管内滴头的情况出现;

(2)护套软管上开设的沿滴灌管垂直方向均匀布置的出水孔,使得灌溉水由单孔出水转变为沿轴向多孔均匀向周围土壤供水,并且膨胀芯层的保护,减少植物根系向水性生长导致的根系入侵滴头情况;

(3)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存在压力下不失水,在高温干燥环境中失水的性质,在气温较高季节,也是系统实施灌水作业的时期,膨胀芯层不受压力影响而失水,能够长期保持形变稳定性;在气温低且为防止输水管道冻坏而不能通水的季节,膨胀芯层的吸水膨胀橡胶失水速度缓慢,且受护套软管的保护,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分,保持形变的稳定性。使得滴灌管在一年四季均能处于湿润环境的保护下,能够有效减少长期停止灌溉时出现鼠虫啃咬破坏滴灌管的情况;

(4)膨胀芯层内的吸水膨胀橡胶在吸水发生体积膨胀后,能够长期保持高弹性和必要的强度,因此可以保护滴灌管系免受地势沉降导致的变形损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套软管;2-膨胀芯层;3-滴灌管;4-出水孔;5-吸水膨胀橡胶粒子;6-滴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新型地埋式灌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滴灌管3,依次套设于滴灌管3外围的膨胀芯层2及护套软管1;

滴灌管3上设有连通滴灌管3与膨胀芯层2的内镶式滴头6,护套软管1上均匀设有连通膨胀芯层2与外界的多个出水孔4。

膨胀芯层2为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的膨胀芯层。

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为球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正方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圆柱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多边形立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中的多种。

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为吸水膨胀效率大于等于100%的吸水膨胀橡胶粒子。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的吸水膨胀效率大使得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能够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减少及避免植物根系向水性生长导致的根系入侵滴头情况,减少及避免滴灌系统中因灌水停止出现负压而导致的负压吸泥堵塞滴头的情况出现,保护滴灌管系免受地势沉降导致的变形损伤。

多个出水孔4垂直于护套软管1的延伸方向设置。

出水孔4为孔径≦1mm的出水孔。出水孔4的孔径较小,可以防止泥沙等杂质进入膨胀芯层2内。

滴头6为内镶贴片式滴头或内镶圆柱式滴头。

护套软管1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软管。

护套软管1之间通过管件连接。

滴灌管2为厚度为0.4-1.0mm的滴灌管。

本实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输水管道试水并冲刷泥沙完毕后安装在滴灌管3上,并且系统内滴头6位于下方,护套软管2上的出水孔4朝正上方,安装完毕后启动灌溉系统,使有压灌溉水进入到滴灌管3内,通过滴灌管3上的滴头6进入到护套软管1与滴灌管3之间的膨胀芯层2内,此时由于膨胀芯层2内填充有由特定弹性体(如橡胶)与亲水性物质(如吸水性树脂)组成的多组分体系——吸水膨胀橡胶(wsr)粒子5,当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与水接触时,水分子会通过扩散、毛细与表面吸附等物理作用进入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内,进而与橡胶中的亲水性物质(基团)形成极强的亲合力,亲水性物质不断吸水,致使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发生膨胀,向内紧紧包裹滴灌管,向外在膨胀扩张,当抗变形力和渗透压差达到平衡时,保持相对稳定后,停止系统运行,此时方能进行土方回填工程。系统正常使用时,水从滴灌管3上滴头6流出,进入膨胀芯层2,由于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粒径大小不一致,吸水膨胀橡胶粒子5之间形成有间隙,水流经过膨胀芯层2内的间隙,由护套软管2上的出水孔4进入土壤中,实现灌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