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领域,涉及水稻抛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将适龄秧苗均匀抛撒于大田而取代插秧的一种轻型简化栽培农艺技术,因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特点而被推广应用。然而,抛秧方法不同,水稻秧苗生长质量差异极大,轻简栽培技术效应截然不同。
目前的的水稻抛秧方法为:在秧苗适龄(4片叶)宜抛期,对已翻耕泡田进行施肥平整抛秧,通常是在抛秧前一天或当天早上施肥平整,乘平田能力作用产品的浮泥未沉淀时即行抛秧,让秧苗根系随浮泥沉淀而迅速扎稳根进而开始生长。
存下的主要缺陷为:
(1)“漂秧”问题突出
因水的浮力作用,在有水环境下抛秧,使秧苗根系落泥较慢且有少数秧苗根系落泥困难,出现“漂秧”问题。漂秧率一般在15—20%,影响水稻生产质量;
(2)人工补秧费工
对15—20%的“漂秧”需要进行人工补栽,每亩人工补栽用工0.2—0.3个,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水稻抛秧方法存在“漂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改进的水稻抛秧方法。
为达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进的水稻抛秧方法,具体为:在水稻秧苗适龄宜抛期,对已翻耕的泡田进行施肥平整,于抛秧前放掉田里的水,然后抛秧;抛秧后1-2天,再向田里灌水5-7厘米深,促秧苗迅速直立生长。
有益效果:本发明改进后的水稻抛秧方法,消除水的浮力作用,使秧苗根系直接落泥并迅速下扎,灌水后,秧苗随水的浮力迅速直立生长,仅有2%以内的“漂秧”出现,克服了“漂秧”的问题,无需补苗,省时省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改进的水稻抛秧方法,具体为:在水稻秧苗适龄宜抛期,对已翻耕的泡田进行施肥平整,于抛秧前放掉田里的水(保持“花花水”或“无明水”环境状态),然后抛秧;抛秧后1天,再向田里灌水5-7厘米深,促秧苗迅速直立生长。
实施例1的“漂秧”现象在1.5-2%。
实施例2
改进的水稻抛秧方法,具体为:在水稻秧苗适龄宜抛期,对已翻耕的泡田进行施肥平整,于抛秧前放掉田里的水(保持“花花水”或“无明水”环境状态),然后抛秧;抛秧后2天,再向田里灌水5-7厘米深,促秧苗迅速直立生长。
实施例2的“漂秧”现象在1%以内。
实施例2是本发明最优化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