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3688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菌培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食用菌培养装置来说,如何解决食用菌的在培养过程中的呼吸或透气问题是培养食用菌的一个关键因素。现有的食用菌培养装置主要以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为主,通过开口处配套环和海绵垫层作为透气装置,或者在培养阶段的后期刺孔放气来增加呼吸量,有的培养方式则是在培养完成后、出菇前,打开培养料袋口才能实现增加呼吸量。

采用上述方式加强呼吸和透气的问题在于:仅仅在开口处通过海绵垫层来透气,其透气量较低,难以满足食用菌透气要求;而通过刺孔放气或打开培养料袋口的方式来透气,只在实现操作时的短时的透气,而无法实现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够呼吸,因此难以满足整个培养过程中的透气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能够满足食用菌培养中的呼吸量的要求,并能实现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持续呼吸。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罐体,顶盖;其中,所述培养罐体上设置有透气微孔,所述培养罐体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罐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凸沿上。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罐体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罐体上设置有带有刻度的透明标尺,所述培养罐体上除透明标尺以外的部分均为非透明。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罐体由聚丙烯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中部设置有出菇孔,所述出茹孔用于定向出菇。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保湿仓,所述保湿仓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湿仓的仓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湿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插孔,所述插孔用于安装温度湿度计。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微孔为通过激光钻孔的方式制成的激光微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通过罐体上设置的透气微孔,能够在避免空气中微生物侵染的前提下正常的呼吸代谢,即满足了食用菌培养中对呼吸量的要求,又能实现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持续呼吸。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培养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顶盖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顶盖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保湿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培养罐体101凸沿102透气微孔103透明标尺

200顶盖201出菇孔202凹槽

300保湿仓301下端开口302插孔303温度湿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罐体100,顶盖200,保湿仓300;其中,所述培养罐体100上设置有透气微孔102,所述培养罐体100与所述顶盖200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200与所述保湿仓300可拆卸连接。

其中,培养罐体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培养罐体100的下端为封闭端,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101,所述顶盖200盖合在所述凸沿101上。通过顶盖200和凸沿101的配合,可密闭整个培养罐体100,以容纳食用菌培养料,进行食用菌的培养。

顶盖200盖合于食用菌培养料上,可减少食用菌培养料中水分的蒸发,为食用菌的正常生长提供提供水分保证;同时还能遮挡光线,避免光线直射菌种,影响菌丝的生长。

所述培养罐体100周边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密集的透气微孔102,该透气微孔102可以实现透气功能,保证充足的氧气,使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正常呼吸,进一步地,在保证透气的前提下,能够促进食用菌的正常生长,使得菌丝较快的长满整个罐体。除此以外,该透气微孔102尺寸较小,还可以阻挡空气中微生物的侵染。

上述微孔可通过激光钻孔的方式整体打出,具体地,在培养罐体100成型后在传送带上传送,传送的过程中通过紫外激光打孔机或红外激光打孔机,通过控制激光的微孔径和传送带的速度,完成打孔过程。通过该方式打出的透气微孔102的孔径可控制在15-10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培养罐体100上设置有带有刻度的透明标尺103,所设刻度优选为厘米刻度,所述培养罐体100上除透明标尺103以外的部分均为非透明。通过所述透明标尺103,可观测培养罐体100内食用菌的生长速度,非透明的部分能够遮挡外部的光线,为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提供避光的环境。

其中,所述培养罐体100的材质优选为聚丙烯。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其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并且成型性好。另外,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能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

若采用不耐高温材质的培养罐体100,则需要先将食用菌培养料高温灭菌,接种后再放入培养罐体100内进行食用菌的培养,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容易使食用菌培养料感染病菌,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长。而选用聚丙烯的罐体,在罐体中装入食用菌培养料后,可以将培养罐体100与食用菌培养料后一起放入高温灭菌装置中进行灭菌,灭菌后直接进行食用菌的接种培养,减少了转移食用菌培养料和菌种的环节,减少了食用菌培养料感染病菌的机会,为食用菌的正常生长提供了保证。

其中,顶盖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所示的角度为从上向下看的角度,也即从保湿仓300方向向下看的角度,图5所示的角度为从下向上看的角度,也即从培养罐体100的方向向上看的角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顶盖200的中部设置有出菇孔201,便于定向出菇,出菇孔201的形状可有多种选择,选择合适的形状可使食用菌的菇型更美观。出菇孔201的周边设置有一圈凹槽202,所述凹槽202用于与保湿仓300进行匹配连接。

保湿仓300的结构如图6所示,保湿仓300的下端开口301,且开口的尺寸与顶盖200的凹槽202的尺寸相适应,便于匹配,由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可知,保湿仓300的下端开口301盖合于顶盖200的凹槽202上。保湿仓300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食用菌培养料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食用菌在幼菇时的正常现蕾,避免因水分缺少而死亡。

优选地,所述保湿仓300的仓壁上设置有多个密集的透气微孔102,用于通风透气,为食用菌培养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以促进食用菌的发育和生长。

所述透气微孔102可通过激光钻孔的方式整体打出,具体地,在保湿仓300成型后在传送带上传送,传送的过程中通过紫外激光打孔机或红外激光打孔机,通过控制激光的微孔径和传送带的速度,完成打孔过程。通过该方式打出的透气微孔102的孔径可控制在15-100μm之间。

所述保湿仓300顶部设置有一个插孔302,所述插孔302可用于安装带有感应器的电子温度湿度计303,便于观察食用菌生长发育时的环境参数,尤其适合少年儿童学习菌类的知识。

所述保湿仓300为中空结构,为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提供了保证温度和湿度的空间,其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种形状,如半球状或球状,基于儿童的学习需要,还可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蘑菇形,使整个装置都更加美观,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保湿仓300并非固定于顶盖200上或培养罐体100上,也并非是本发明所述食用菌培养装置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可根据实际条件以及培育者的个人需求进行设置。

具体地,在食用菌的培育期和生长期,根据室内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保湿仓300可以盖合于顶盖200上,或从顶盖200上取下;在食用菌的成熟期,如果食用菌未及时采摘,则需要将保湿仓300盖合于顶盖200上,以避免孢子粉散落到室内,污染环境,同时也避免造成家庭成员中敏感人员的过敏反应。

在家庭中培养食用菌,容易出现水分供应问题,此时可在培养料内添加聚丙烯酰胺保水剂,以解决因水分供应引起栽培失败问题,保证菌种的稳定的生长环境。

基于以上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培养罐体100上用激光打出密集的透气微孔102,可以解决培养菌料过程中的呼吸透气问题,微孔的孔径大小刚好可以让空气进出,水不能渗出,同时阻挡杂菌孢子的进出,避免了杂菌污染,同时也加快了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提高了发菌质量;采用带有透气微孔102的保湿仓300,可以确保食用菌在菌蕾期对水分的需求,避免食用菌因水分的快速流失而死亡,保湿效果显著;培养罐体100中的培养料中可添加保水剂,能够保证培养料中的水分供应。

另外,由于呼吸问题的制约,目前在城市家庭尚无成熟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儿童缺少自己参与农产品栽培、观察的渠道。本发明提供的小型食用菌培养装置,很好地解决的食用菌培养过程中的呼吸透气问题,因而也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家庭,特别是少年儿童使用需求。

尤其是作为一种教具培养儿童对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在培养罐体100内培养食用菌,使孩子们能够在自己家内自己动手种植食用菌,既保证了食用菌的新鲜和安全,又增进了孩子的种植乐趣,陶冶了孩子的情操;通过设置顶盖200,并且顶盖200上设置有出菇孔201,可保证食用菌定向出菇,菇型更美观;通过设置保湿仓300避免食用菌培养料内的水分蒸发过快,为食用菌的正常生长提供保证;通过设置保湿仓300还能够进行保湿,同时避免食用菌成熟后生成的孢子粉四处散落而引起花粉敏感人群的过敏反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