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5936发布日期:2019-05-07 19:2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利用目前的栽培方法进行生产时,食用菌易受杂菌感染,且工序复杂及繁琐,在管理上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生产效率高,杂菌感染率低,产出的食用菌品质优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接种,菇床铺二次发酵料100kg/m2左右,料温25~28℃,接种麦粒菌种1升/m2,3/5的菌种均匀地分配在菇床上,和基料混合后,摊平压实,再把剩下的2/5菌种散布于表面,接种工作结束后,用农膜覆盖菇床表面防止基料失水,适当扎孔,既保湿又透气,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步骤二、发菌,温度保持在20~22℃,几乎不必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为0.5~1.1%,蘑菇菌丝在13~15天之间发满料层;

步骤三、覆土,采用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

步骤四、促菇,发菌至菌丝出现在覆土表面前,不要通风换气,菌丝如果达到覆土表面的30~60%,要充分喷水,第二天进行搔菌,把变硬的覆土打碎,再形成团粒结构,维持24~27℃一天,把菇床温度降低到17℃,同时通风,把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1%以下,利用低温处理和通风促进出菇,出菇室内的循环风需要预先调节湿度;

步骤五、采菇,菇体长到豆粒大时,根据发生量,把室温调节到15~17℃,一般覆土后第17~20天,开始采菇,采收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但喷水要用细喷头,不能让水将覆土表面板结,要平稳地作圆弧状喷水,采菇时不要直拔菇体,要轻轻地捏住菌盖旋拧,头潮菇体成丛发生,应采大留小,注意保护幼菇,采菇后除去菇根,整平覆土,为出菇整齐,采菇之后温度上升0.5℃催菇,喷水要轻,但勿过湿,形成针头菇后,就要停止喷水,长到大豆粒大,再增加喷水量;

步骤六、消毒,空调菇房采收三潮菇后,通入热蒸汽,至少在75℃杀菌3个小时以上,以彻底消灭杂菌或害虫,进行蒸汽杀菌后,把门完全打开,安放卷网机和出料兼用机,把基料拉出,用传送带卸到卡车上,作业结束后,用水冲洗杀菌过的菇房,并把网布洗干净,再用五氯酚及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一中的基料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72.62%,麸皮:11.55%,玉米粉:5.22%,豆粕:8.61%,生石膏:2%。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三中的草炭土中含有有机肥,所述的有机肥包括40%秸秆、30%中药废渣和30%草煤,用好氧放线菌菌种液发酵10天,再干燥至水分小于10%,加入总重量2%的氨基酸制成有机肥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中的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食用菌的分解利用,栽培的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选择沙柳的树龄一般不超过5年,而且沙柳的分枝能力强。因此,原料的粗蛋白含量与杂木屑相比,相对较高;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低,可用于有机食用菌的生产;配制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接种,菇床铺二次发酵料100kg/m2左右,料温25~28℃,接种麦粒菌种1升/m2,3/5的菌种均匀地分配在菇床上,和基料混合后,摊平压实,再把剩下的2/5菌种散布于表面,接种工作结束后,用农膜覆盖菇床表面防止基料失水,适当扎孔,既保湿又透气,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所述的基料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沙柳木屑:72.62%,麸皮:11.55%,玉米粉:5.22%,豆粕:8.61%,生石膏:2%;

步骤二、发菌,温度保持在20~22℃,几乎不必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为0.5~1.1%,蘑菇菌丝在13~15天之间发满料层;

步骤三、覆土,采用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所述步骤三中的草炭土中含有有机肥,所述的有机肥包括40%秸秆、30%中药废渣和30%草煤,用好氧放线菌菌种液发酵10天,再干燥至水分小于10%,加入总重量2%的氨基酸制成有机肥料;

步骤四、促菇,发菌至菌丝出现在覆土表面前,不要通风换气,菌丝如果达到覆土表面的30~60%,要充分喷水,第二天进行搔菌,把变硬的覆土打碎,再形成团粒结构,维持24~27℃一天,把菇床温度降低到17℃,同时通风,把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1%以下,利用低温处理和通风促进出菇,出菇室内的循环风需要预先调节湿度;

步骤五、采菇,菇体长到豆粒大时,根据发生量,把室温调节到15~17℃,一般覆土后第17~20天,开始采菇,采收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但喷水要用细喷头,不能让水将覆土表面板结,要平稳地作圆弧状喷水,采菇时不要直拔菇体,要轻轻地捏住菌盖旋拧,头潮菇体成丛发生,应采大留小,注意保护幼菇,采菇后除去菇根,整平覆土,为出菇整齐,采菇之后温度上升0.5℃催菇,喷水要轻,但勿过湿,形成针头菇后,就要停止喷水,长到大豆粒大,再增加喷水量;

步骤六、消毒,空调菇房采收三潮菇后,通入热蒸汽,至少在75℃杀菌3个小时以上,以彻底消灭杂菌或害虫,进行蒸汽杀菌后,把门完全打开,安放卷网机和出料兼用机,把基料拉出,用传送带卸到卡车上,作业结束后,用水冲洗杀菌过的菇房,并把网布洗干净,再用五氯酚及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方案的同等修改和替代都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接种、发菌、覆土、促菇、采菇和消毒,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中的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食用菌的分解利用,栽培的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选择沙柳的树龄一般不超过5年,而且沙柳的分枝能力强。因此,原料的粗蛋白含量与杂木屑相比,相对较高;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低,可用于有机食用菌的生产;配制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雄;马建桦;黄崇永;邵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鸿升食用菌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9.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