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蜀葵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1929发布日期:2018-06-15 20:41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蜀葵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疽疮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喜温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涝。生长温度25~30摄氏度,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摄氏度。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 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茎皮:外用于烫伤。叶:甘、寒、滑。解毒 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 )刀伤出血。种子: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黄蜀葵花作为药用、食用价值很高的名贵中药材,合理而科学的加工是提高其商 品价值的主要途径。黄蜀葵是鲜芽直接播种为主,种植中受人工、设施、适宜的环境条件等 导致植株矮小,根茎不粗壮、花蕾结成率小、花朵小的缺点。从而影响黄蜀葵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黄蜀葵的栽培方法,解决黄蜀葵大规模、多密度、高品质种植的问题,使得黄蜀葵产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黄蜀葵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选取颗粒饱满、无腐烂、无虫蛀的黄蜀葵种子,采用水沉的方法,取出浮粒,将分选出来的种子放入器皿中,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入2-3小时,然后用清洁水洗净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吹干;

(2)翻地施肥: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先清除地面杂草和平整土地后,每亩施入腐熟菜子饼200kg,然后将土壤深耕20cm,使土肥充分混合均匀,打碎整平地面;

(3)整地浇水:翻地施肥后的每隔1、3、5、7天整个种植地浇水渗透,雨天除外;

(4)栽植:可以选择在雨后的天气种植,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覆土约5cm-8cm,挖行距为35×25厘米的种植地,每片种植地分为3-5行,播种黄蜀葵种子,每亩种植密度15000-16500粒 ;播种后铺设薄膜,覆盖播种面,两侧用石头压紧;待出苗至5-8厘米时去除薄膜 ;

(5)日常管理:施肥、锄草和病虫害防治与大田常规管理相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种植的黄蜀葵成长后直径粗大,提胶数量多,植株的根系发达,花形大,花粉多,使得黄蜀葵产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一种黄蜀葵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选取颗粒饱满、无腐烂、无虫蛀的黄蜀葵种子,采用水沉的方法,取出浮粒,将分选出来的种子放入器皿中,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入2-3小时,然后用清洁水洗净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吹干;

(2)翻地施肥: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先清除地面杂草和平整土地后,每亩施入腐熟菜子饼200kg,然后将土壤深耕20cm,使土肥充分混合均匀,打碎整平地面;

(3)整地浇水:翻地施肥后的每隔1、3、5、7天整个种植地浇水渗透,雨天除外;

(4)栽植:可以选择在雨后的天气种植,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覆土约5cm-8cm,挖行距为35×25厘米的种植地,每片种植地分为3-5行,播种黄蜀葵种子,每亩种植密度15000-16500粒 ;播种后铺设薄膜,覆盖播种面,两侧用石头压紧;待出苗至5-8厘米时去除薄膜 ;

(5)日常管理:施肥、锄草和病虫害防治与大田常规管理相同。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