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用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36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用浮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养殖用浮床。



背景技术:

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河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由于蟹的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这几年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最适宜在水草丛生,饵料丰富的水体中生长,因而多选择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等淡水生态系统作为螃河蟹的养殖基地。近年来由于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发生变化,蟹工厂化养殖逐渐发展起来。然而,蟹工厂化养殖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养殖池内的蟹没有合适的蜕壳所需的隐蔽场所;二是养殖池内无法种植水草,导致水体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三是养殖池的投喂方式不同于池塘养殖,饵料全部沉入水底,粗放式投喂方式对饵料估计不足,往往投喂过量而产生大量残饵,不但浪费饵料,并极易导致水体恶化和受到疾病威胁,影响养殖蟹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根据蟹生活和摄食习性及养殖环境特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工厂化养殖池内使用的蟹养殖用浮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用浮床,包括浮床单元,所述浮床单元分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下层结构由浸没水中的漂浮支撑基板构成,所述上层结构由便于蟹隐蔽躲藏且浮在水面上的遮盖板构成,所述漂浮支撑基板与遮盖板的中间区域构成蟹的褪壳和活动场所。

进一步的,所述遮盖板与所述漂浮支撑基板平行布置,所述遮盖板由多块平行间隔布置的条形板构成,沿所述漂浮支撑基板板面固定有多根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条,所述条形板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单元边缘连接有防止浮床过载下沉的浮球。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单元通过固定绳与岸边固定桩连接以防止浮床漂移。

进一步的,该浮床包括多个所述浮床单元,所述浮床单元通过固定绳与周边相邻浮床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支撑基板、连接条以及遮盖板均由耐浸泡木材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遮盖板中相邻条形板的间隔处种植有适宜蟹生长的水草。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支撑基板的尺寸为120cm×120cm×3cm;所述连接条有4根且每根的尺寸为120cm×5cm×10cm;所述遮盖板包括6块条形板且每块条形板的尺寸为120cm×10cm×3cm,所述条形板之间的间隔为12c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所述漂浮支撑基板板面上方区域即遮盖板板面下方区域构成河蟹的活动场所,所述遮盖板具有遮光的作用,同时也为河蟹提供了隐蔽的褪壳环境,从而提高河蟹蜕壳的存活率。另外,所述漂浮支撑基板还可以构成河蟹养殖的饵料投放台,即投喂时,将饵料投置于所述漂浮支撑基板板面上即可,通过所述漂浮支撑基板上残饵量掌握河蟹摄食情况,同时也便于及时清理多余残饵,防止残饵腐败污染养殖水体环境。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工厂化养殖塘中,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条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且使得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蟹的褪壳和活动场所。在使用时,所述遮盖板虽浮于水面上但是其下板面与水面接触,所述遮盖板中相邻的两块条形板之间的间隙便可以用于种植适宜河蟹生长的水草,这样水草根系便可以进一步为河蟹提供隐蔽的生存环境,同时改善水质。另外所述遮盖板中相邻的两块条形板之间的间隙也便于进行河蟹饵料的投放工作以及对残饵的及时清理工作。河蟹的摄食、生长及健康状况通过相邻的两块条形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快速直观的进行观察。

(3)所述浮球的负载能力可依据浮床及其它附属设施自重和螃蟹的数量和重量进行选择,使得浮床在使用时所述遮盖板浮于水面上但是遮盖板下板面与水面接触即可。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绳一端与浮床单元固定,将固定绳另一端与岸边固定桩固定,即可将浮床固定在相应的水面处,通过所述固定绳也方便将浮床拉直养殖塘边缘处以便于养殖人员进行养殖工作,比如投喂饵料、清理残饵等。另外,通过固定绳还可以将相邻布置的浮床单元进行连接,从而增加浮床整体面积,以适应河蟹养殖数量,其组合形状可以多样,浮床整体可以随水流移动,也可在浮床整体四周间隔设置若干桩基使浮床固定不动,以便于蟹的养殖管理。

(5)所述浮床的材料采用高强度、耐浸泡、耐老化的木质板材制成,浮床大小依据建造规模和水域实际情况选择。本实用新型所述漂浮支撑基板、连接条以及遮盖板的尺寸以及布置方式使得浮床结构更加稳固,增加了浮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浮床单元 11-漂浮支撑基板 12-遮盖板 121-条形板

13-连接条 14-浮球 20-蟹 30-养殖塘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床单元10,所述浮床单元10分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下层结构由浸没水中的漂浮支撑基板11构成,所述上层结构由便于蟹隐蔽躲藏且浮在水面上的遮盖板12构成,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与遮盖板12的中间区域构成蟹的褪壳和活动场所。本实用新型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板面上方区域即遮盖板12板面下方区域构成河蟹的活动场所,所述遮盖板12具有遮光的作用,同时也为河蟹提供了隐蔽的褪壳环境,从而提高河蟹蜕壳的存活率。另外,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还可以构成河蟹养殖的饵料投放台,即投喂时,将饵料投置于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板面上即可,通过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上残饵量掌握河蟹摄食情况,同时也便于及时清理多余残饵,防止残饵腐败污染养殖水体环境。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工厂化养殖塘中,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所述遮盖板12与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平行布置,所述遮盖板12由多块平行间隔布置的条形板121构成,沿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板面固定有多根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条13,所述条形板121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条13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条13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且使得所述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蟹的褪壳和活动场所。

在使用时,所述遮盖板12虽浮于水面上但是其下板面与水面接触,所述遮盖板12中相邻的两块条形板121之间的间隙便可以用于种植抗风浪、根系发达、生长周期长的水生植物,本实施例中种植金鱼藻,种植密度取决于植物生长特性,同时水草和浮床上下层之间的间隔可以为河蟹蜕壳和活动提供隐蔽的场所。由于河蟹生长阶段需要进行多次蜕壳,在蜕壳后的一段时间,河蟹新长出的外壳会比较脆弱,因此河蟹蜕壳会本能地选择阴暗,隐蔽的环境。在蜕壳时,河蟹借助上述水草根系和浮床上下层之间的间隔形成的隐蔽环境进行蜕壳,从而提高河蟹蜕壳的存活率。

另外所述遮盖板12中相邻的两块条形板121之间的间隙也便于进行河蟹饵料的投放工作以及对残饵的及时清理工作。河蟹的摄食、生长及健康状况通过相邻的两块条形板121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快速直观的进行观察。

所述浮床单元10边缘连接有防止浮床过载下沉的浮球14。所述浮球14的负载能力可依据浮床及其它附属设施自重和螃蟹的数量和重量进行选择,使得浮床在使用时所述遮盖板12浮于水面上但是遮盖板12下板面与水面接触即可。

所述浮床单元10通过固定绳与岸边固定桩连接以防止浮床漂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绳一端与浮床单元10固定,将固定绳另一端与岸边固定桩固定,即可将浮床固定在相应的水面处,通过所述固定绳也方便将浮床拉直养殖塘边缘处以便于养殖人员进行养殖工作,比如投喂饵料、清理残饵等。

该浮床包括多个所述浮床单元10,所述浮床单元10通过固定绳与周边相邻浮床单元10连接。通过固定绳还可以将相邻布置的浮床单元10进行连接,从而增加浮床整体面积,以适应河蟹养殖数量,其组合形状可以多样,浮床整体可以随水流移动,也可在浮床整体四周间隔设置若干桩基使浮床固定不动,以便于蟹的养殖管理。

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连接条13以及遮盖板12均由耐浸泡木材构成。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的尺寸为120cm×120cm×3cm;所述连接条13有4根且每根的尺寸为120cm×5cm×10cm;所述遮盖板12包括6块条形板121且每块条形板121的尺寸为120cm×10cm×3cm,所述条形板121之间的间隔为12cm。所述浮床的材料采用高强度、耐浸泡、耐老化的木质板材制成,浮床大小依据建造规模和水域实际情况选择。本实用新型所述漂浮支撑基板11、连接条13以及遮盖板12的尺寸以及布置方式使得浮床结构更加稳固,增加浮床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