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89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殖医学医疗卫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胚胎玻璃化解冻皿。



背景技术:

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中常规的操作,其可使病人在一个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具有多次胚胎移植的机会,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而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治疗结局。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是近年IVF领域的焦点之一,其具有比使用了20多年的慢速程序化冷冻和解冻快速、简单、高冻融复活率的优点,其冻融复活率高于90%。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生殖中心实验室采用,并有商业化的胚胎玻璃化冷冻和解冻液可以购买,但没有对应的胚胎玻璃化解冻器皿,目前各生殖中心实验采用培养皿和四孔皿作为盛放解冻液容器,并用一头拉细的毛细玻璃管进行转移胚胎,但是玻璃化冷冻胚胎从液氮转移至解冻液中,胚胎会浮于解冻液表面,难以观察到和吸取转移,胚胎在稀释液和洗液中则沉于底部,在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如何解决上述胚胎玻璃化解冻过程中的问题,简化胚胎玻璃化解冻操作成为了本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减少操作失误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胚胎玻璃化解冻皿,包括相互配套的皿底和皿盖,还包括胚胎转移器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胚胎限定环;皿底由等高的皿底Ⅰ和皿底Ⅱ组合形成;

皿底Ⅰ内设置有中空的解冻腔;解冻腔顶部开口,在解冻腔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胚胎限定环固定圈;在胚胎限定环固定圈内设置有胚胎限定环;皿底Ⅱ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分别作为稀释腔、洗腔);

胚胎转移器包括胚胎转移器柄、胚胎转移器杆和胚胎网兜;胚胎转移器杆为L形,胚胎转移器杆一端与胚胎网兜连接、另一端与胚胎转移器柄连接;

在皿底和皿盖之间设置胚胎转移器通道,胚胎转移器杆穿越胚胎转移器通道,胚胎转移器柄位于皿底和皿盖组合成的容器之外,胚胎转移器杆位于皿底和皿盖组合成的容器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改进:

皿底Ⅰ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皿底Ⅰ顶部开口端并与解冻腔的位置相对应的皿底Ⅰ通道;在皿盖的侧壁上沿着皿盖底部开口向上挖设皿盖通道Ⅰ,皿盖通道Ⅰ与皿底Ⅰ通道相对应;皿底和皿盖装配后,皿盖通道Ⅰ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Ⅰ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Ⅰ;

在皿底Ⅱ的侧壁上沿着皿底Ⅱ顶部开口端向下挖设凹槽,凹槽的位置与皿底Ⅱ内的空腔相对应;

皿盖的侧壁上设置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部,凸部置入凹槽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Ⅲ;在皿盖的侧壁上沿着皿盖底部开口向上挖设皿盖通道Ⅱ,皿盖通道Ⅱ与皿盖通道Ⅰ相连通;所述间隙Ⅲ与皿盖通道Ⅱ相连通;皿底和皿盖装配后,皿盖通道Ⅱ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Ⅱ;

皿底Ⅰ通道、皿盖通道Ⅰ与皿底Ⅰ的顶部所形成的间隙Ⅰ、凸部与凹槽所形成的间隙Ⅲ、皿盖通道Ⅱ与皿底Ⅱ的顶部所形成的间隙Ⅱ相连通后形成胚胎转移器通道;

实际使用中,起始状态时,胚胎网兜位于解冻腔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

位于皿底Ⅱ内的空腔包括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解冻腔、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依次排列;

位于皿底Ⅱ侧壁上的凹槽包括凹槽A、凹槽B和凹槽C,所述凹槽A、凹槽B和凹槽C均分别与皿底Ⅱ的顶部开口端相连通;凹槽A、凹槽B和凹槽C分别与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位置相一一对应;

位于皿盖侧壁上的凸部包括与凹槽A、凹槽B和凹槽C相一一对应的凸起A、凸起B和凸起C;凸起A置入凹槽A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A,凸起B置入凹槽B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B,凸起C置入凹槽C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C;所述间隙A和间隙B呈U型,间隙C呈L型;间隙A、间隙B、间隙C组成了间隙Ⅲ;

皿盖通道Ⅱ包括皿盖通道A、皿盖通道B、皿盖通道C;

皿盖通道A与皿盖通道Ⅰ相连通,所述皿盖通道A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a;间隙a分别与间隙A、间隙Ⅰ相连通;

皿盖通道B位于凸起A与凸起B之间;皿盖通道B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b;间隙b分别与间隙A、间隙B相连通;

皿盖通道C位于凸起B和凸起C之间;皿盖通道C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c;间隙c分别与间隙B、间隙C相连通;

皿底Ⅰ通道、间隙Ⅰ、间隙a、间隙A、间隙b、间隙B、间隙c、间隙C相连通后形成胚胎转移器通道;

当胚胎转移器杆位于皿底Ⅰ通道底部时,胚胎网兜刚好位于解冻腔的底部;当胚胎转移器杆位于皿底Ⅰ通道顶部时,胚胎网兜位于解冻腔的正上方,且不与解冻腔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胚胎转移器通道的口径相等。即,所述皿底Ⅰ通道、间隙Ⅰ、间隙a、间隙A、间隙b、间隙B、间隙c、间隙C的宽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解冻腔、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中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高度相一致,

凹槽A、凹槽B和凹槽C的底部高度相一致,均对应的位于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正上方;间隙Ⅰ、间隙a、间隙b、间隙c的高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胚胎限定环上口的内径小于胚胎网兜的外径;所述胚胎限定环下口的内径等于胚胎网兜的外径;胚胎限定环下口的外径等于胚胎限定环固定圈的内径。胚胎限定环固定圈起到固定胚胎限定环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胚胎网兜呈空心的下半球状,在胚胎网兜的上半部(即,靠近球体的中心部位,也即下半球状的上半部)设置孔洞,孔洞的直径小于胚胎的直径。

具体而言,孔洞可在胚胎网兜的上半部排列成多个圈状;胚胎网兜的这种上半部具有多圈圆形孔洞、下半部为密封的结构,可以在转移的过程中排除多余的液体,只保留少量液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皿底Ⅱ的横截面大于皿底Ⅰ的横截面,胚胎转移器通道的口径大于胚胎转移器杆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解冻腔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均为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进一步改进:胚胎限定环为弹性塑料限定环。

本实用新型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胚胎玻璃化解冻皿进行的胚胎玻璃化解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打开皿盖,拆分皿底Ⅰ和皿底Ⅱ,胚胎转移器的胚胎转移器杆穿越皿底Ⅰ通道,胚胎网兜从上至下穿过胚胎限定环后置入解冻腔底部;在解冻腔和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中分别加入装有解冻液(TS)、稀释液(DS)、洗液Ⅰ(WS1)和洗液Ⅱ(WS2),

解冻腔中的解冻液(TS)的液面位于胚胎限定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将装有胚胎转移器的皿底Ⅰ置于37±1℃预热,皿底Ⅱ置于室温(20~24℃)平衡;

2)、当需要解冻胚胎时,把皿底Ⅰ从预热装置中取出,将皿底Ⅰ和皿底Ⅱ连接组成皿底(即,将皿底Ⅰ和皿底Ⅱ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将胚胎从液氮中取出,置于解冻腔内,胚胎浮在位于胚胎限定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解冻液(TS)的液面上(因此,解冻后的胚胎位于胚胎限定环内),再将皿盖盖在皿底上,从而使皿盖通道Ⅰ与皿底Ⅰ通道相对应,且使得凸起A置入凹槽A内,凸起B置入凹槽B内,凸起C置入凹槽C内;

当设定的解冻时间到后(胚胎在解冻腔中停留的时间约为1分钟),通过胚胎转移器柄间接带动胚胎网兜向上移动,当胚胎网兜通过胚胎限定环时,胚胎进入胚胎网兜内;

由于胚胎限定环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胚胎限定环的这种“上小下大”的结构,可以确保胚胎进入胚胎网兜内部,且不会黏在胚胎网兜的边缘上;

胚胎转移器杆沿着胚胎转移器通道滑动,从而带动位于胚胎网兜内的胚胎依次从解冻腔进入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从而实现解冻胚胎在不同液体之间的转移;具体如下:

3)、手握胚胎转移器柄顺着皿底Ⅰ通道往上提,带动胚胎网兜从解冻腔的解冻液(TS)中移出,胚胎网兜中的部分解冻液(TS)从胚胎网兜的孔洞中流出,即,胚胎网兜(43)排除多余的解冻液(TS),只保留少量解冻液(TS);

4)、手握胚胎转移器柄,使胚胎转移器杆沿着胚胎转移器通道从左至右进行如下移动:

使胚胎转移器杆在皿底Ⅰ通道中上移至顶部后,然后转入间隙Ⅰ内进行平移,再转入间隙a内继续平移;接着沿着U型的间隙A下滑,此时,胚胎网兜落入稀释腔内,当下滑至间隙A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位于稀释腔的底部,当设定的稀释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位于稀释腔的底部,使胚胎网兜内的胚胎被稀释液浸泡时间,约为3分钟);使胚胎转移器杆沿着U型的间隙A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脱离稀释腔;

然后转入间隙b内进行平移,接着沿着U型的间隙B下滑,此时,胚胎网兜落入洗腔A内,当下滑至间隙B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位于洗腔A的底部,当设定的首次洗涤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位于洗腔A的底部,使胚胎网兜内的胚胎被洗液Ⅰ(WS1)浸泡时间,约为5分钟);使胚胎转移器杆沿着U型的间隙B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脱离洗腔A;

然后转入间隙c内进行平移,接着沿着L型的间隙C下滑,此时,胚胎网兜落入洗腔B内,当下滑至间隙C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位于洗腔B的底部,当设定的二次洗涤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位于洗腔B的底部,使胚胎网兜内的胚胎被洗液Ⅱ(WS2)浸泡时间,约为5分钟);打开皿盖,使胚胎转移器杆沿着L型的间隙C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脱离洗腔B;胚胎解冻完成;

再把解冻后的胚胎转移至移植盘。

在本实用新型中,胚胎转移器柄在槽最低点时胚胎网兜位于解冻腔、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底部,在槽最高点时胚胎网兜刚好位于解冻腔、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的正上方。

上述步骤2)是在37±1℃的台面环境下进行;步骤3)和步骤4)是在室温下进行。

在解冻液中,因为冷冻胚胎是脱水状态,所以浮于液面。而在后续的稀释液、洗液中,由于液体置换进了胚胎细胞,所以胚胎细胞沉于底部,此为常规技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在玻璃化冷冻胚胎解冻的过程中无需在显微镜下操作,即,无需像现有技术需要全程在显微镜下进行;

2、解冻腔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并在开口处设置上口和下口的内径分别小于和等于胚胎网兜外径的弹性塑料组成的胚胎限定环,可以确保浮于解冻液液面上的胚胎进入胚胎网兜内部,且不会黏在胚胎网兜的边缘上;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胚胎转移器和相应的胚胎转移器通道,胚胎转移器的胚胎转移器杆能沿着胚胎转移器通道滑动,从而带动位于胚胎网兜内的胚胎依次从解冻腔进入稀释腔、洗腔A和洗腔B;即,实现解冻胚胎的在不同解冻液之间的转移,无需像现有技术需要在显微镜下重复吸放实现,有效的减少了胚胎解冻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和胚胎丢失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本胚胎玻璃化解冻皿,胚胎在玻璃化解冻的过程中无需用一头拉细的毛细玻璃管进行吸取转移,减少了胚胎丢失的风险,且全程无需用显微镜观察,减少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整个解冻过程在皿体中操作,防止污染,更加安全简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胚胎玻璃化解冻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皿底Ⅰ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皿底Ⅱ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皿底Ⅰ1和皿底Ⅱ2组合成皿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皿盖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胚胎转移器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胚胎限定环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胚胎转移器4和胚胎限定环5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放入胚胎转移器4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胚胎玻璃化解冻皿,如图1-10所示,包括胚胎转移器4、胚胎限定环5以及相互配套的皿底和皿盖3,皿底由等高的皿底Ⅰ1和皿底Ⅱ2组合形成。皿底Ⅱ2的横截面大于皿底Ⅰ1的横截面。即,皿底为长方体。

所述皿底Ⅰ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胚胎转移器4的中空的解冻腔11;解冻腔11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所述解冻腔11顶部开口,在解冻腔11的开口处设置有胚胎限定环固定圈12;在胚胎限定环固定圈12内设置有胚胎限定环5。胚胎限定环5为弹性塑料限定环。胚胎限定环固定圈12的作用是固定胚胎限定环5。

皿底Ⅰ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皿底Ⅰ1顶部开口端并与解冻腔11的位置相对应的皿底Ⅰ通道13;在皿盖3的侧壁上沿着皿盖3底部开口向上挖设皿盖通道Ⅰ34,皿盖通道Ⅰ34与皿底Ⅰ通道13相对应;皿底和皿盖3装配后,皿盖通道Ⅰ34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Ⅰ11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Ⅰ。

皿底Ⅱ2内设置有3个空腔,分别为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均为圆柱形。解冻腔11、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依次排列;解冻腔11、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的中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的高度一致。

在皿底Ⅱ2的侧壁上沿着皿底Ⅱ2顶部开口端向下挖设凹槽,凹槽的位置与空腔相对应;具体如下:

位于皿底Ⅱ2侧壁上的凹槽包括凹槽A24、凹槽B25和凹槽C26,凹槽A24、凹槽B25和凹槽C26均分别与皿底Ⅱ2的顶部开口端相连通;凹槽A24、凹槽B25和凹槽C26分别与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的位置相一一对应。

在皿盖3的侧壁上设置与凹槽相配合的凸部,具体如下:

位于皿盖3侧壁上的凸部包括与凹槽A24、凹槽B25和凹槽C26相一一对应的凸起A31、凸起B32和凸起C33;凸起A31置入凹槽A24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A,凸起B32置入凹槽B25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B,凸起C33置入凹槽C26内后两者间形成间隙C;所述间隙A和间隙B呈U型,间隙C呈L型。

在皿盖3的侧壁上沿着皿盖3底部开口向上挖设皿盖通道Ⅱ,具体如下:

皿盖通道Ⅱ包括皿盖通道A35、皿盖通道B36、皿盖通道C37;

皿盖通道A35与皿盖通道Ⅰ34相连通,皿盖通道A35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2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a;间隙a分别与间隙A、间隙Ⅰ相连通;

皿盖通道B36位于凸起A31与凸起B32之间;皿盖通道B36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2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b;间隙b分别与间隙A、间隙B相连通;

皿盖通道C37位于凸起B32和凸起C34之间;皿盖通道C37的横向顶部位于皿底Ⅱ2的顶部上方且两者间形成间隙c;间隙c分别与间隙B、间隙C相连通。

皿底Ⅰ通道13、间隙Ⅰ、间隙a、间隙A、间隙b、间隙B、间隙c、间隙C相连通后形成胚胎转移器通道6。胚胎转移器通道6的口径相等;即,所述皿底Ⅰ通道13、间隙Ⅰ、间隙a、间隙A、间隙b、间隙B、间隙c、间隙C的宽度相等。

凹槽A24、凹槽B25和凹槽C26的底部高度相一致,均对应的位于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的正上方;皿盖通道Ⅰ34、皿盖通道A35、皿盖通道B36、皿盖通道C37的横向顶部高度一致;即,间隙Ⅰ、间隙a、间隙b、间隙c的高度一致。

胚胎转移器4包括胚胎转移器柄41、胚胎转移器杆42和胚胎网兜43;胚胎转移器杆42为L形,胚胎转移器杆42的一端与胚胎网兜43连接、另一端与胚胎转移器柄41连接。胚胎转移器杆42穿越胚胎转移器通道6,胚胎转移器柄41位于皿底的外围。胚胎转移器通道6的口径大于胚胎转移器杆42的直径。

胚胎限定环5上口的内径(即,胚胎限定环5上表面开口的直径)小于胚胎网兜43的外径;所述胚胎限定环5下口的内径(即,胚胎限定环5下表面开口的直径)等于胚胎网兜43的外径;胚胎限定环5下口的外径(即,胚胎限定环5下表面的外径)等于胚胎限定环固定圈12的内径。

胚胎网兜43呈空心的下半球状,在胚胎网兜43的上半部(即,靠近球体的中心部位,也即下半球状的上半部)设置孔洞,孔洞的直径小于胚胎的直径。具体而言,孔洞可在胚胎网兜43的上半部排列成多个圈状。胚胎网兜43的这种上部具有多圈圆形孔洞、下部为密封的结构,可以在转移的过程中排除多余的液体,只保留少量液体。

实验一、利用上述胚胎玻璃化解冻皿进行的胚胎玻璃化解冻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首先打开皿盖3,拆分皿底Ⅰ1和皿底Ⅱ2,胚胎转移器4的胚胎转移器杆42穿越皿底Ⅰ通道13,胚胎网兜43从上至下穿过胚胎限定环5后置入解冻腔11底部;在解冻腔11和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中分别加入装有解冻液(TS)、稀释液(DS)、洗液Ⅰ(WS1)和洗液Ⅱ(WS2),

解冻腔11中的解冻液(TS)的液面位于胚胎限定环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将装有胚胎转移器4的皿底Ⅰ1置于37±1℃预热,皿底Ⅱ2置于室温(20~24℃)平衡;

2)、要需要解冻胚胎时,把皿底Ⅰ1从预热装置中取出,将皿底Ⅰ1和皿底Ⅱ2连接组成皿底(即,将皿底Ⅰ1和皿底Ⅱ2通过连接件123连接为一体),将胚胎从液氮中取出,置于解冻腔11内,胚胎浮在位于胚胎限定环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解冻液(TS)的液面上(因此,解冻后的胚胎位于胚胎限定环5内),再将皿盖3盖在皿底上,从而使皿盖通道Ⅰ35与皿底Ⅰ通道13相对应,且使得凸起A31置入滑槽A24内,凸起B32置入滑槽B25内,凸起C34置入滑槽C26内;

当设定的解冻时间到后(胚胎在解冻腔11中停留的时间为1分钟),通过胚胎转移器柄41间接带动胚胎网兜43向上移动,当胚胎网兜43通过胚胎限定环5时,胚胎进入胚胎网兜43内;

备注说明:由于胚胎限定环5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胚胎限定环5的这种“上小下大”的结构,可以确保胚胎进入胚胎网兜43内部,且不会黏在胚胎网兜43的边缘上;

胚胎转移器杆42沿着胚胎转移器通道6滑动,从而带动位于胚胎网兜43内的胚胎依次从解冻腔11进入稀释腔21、洗腔A22和洗腔B23;从而实现解冻胚胎在不同液体之间的转移。

图9是解冻胚胎在解冻液中处理1min后,将胚胎转移器4往上提,胚胎网兜43从解冻腔11底部往上移动到达胚胎限定环5下表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3、手握胚胎转移器柄41顺着皿底Ⅰ通道13往上提,带动胚胎网兜43从解冻腔11的解冻液(TS)中移出,胚胎网兜43中的部分解冻液(TS)从胚胎网兜43的孔洞中流出,即,胚胎网兜43排除多余的解冻液(TS),只保留少量解冻液(TS)。

4、手握胚胎转移器柄41,使胚胎转移器杆42沿着胚胎转移器通道6从左至右进行如下移动:

使胚胎转移器杆42在皿底Ⅰ通道13中上移至顶部后,然后转入间隙Ⅰ内进行平移,再转入间隙a内继续平移;接着沿着U型的间隙A下滑,此时,胚胎网兜43落入稀释腔21内,当下滑至间隙A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43位于稀释腔21的底部,当设定的稀释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43位于稀释腔21的底部,使胚胎网兜43内的胚胎被稀释液DS浸泡的时间,约为3分钟);使胚胎转移器杆42沿着U型的间隙A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43脱离稀释腔21;

然后转入间隙b内进行平移,接着沿着U型的间隙B下滑,此时,胚胎网兜43落入洗腔A22内,当下滑至间隙B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43位于洗腔A22的底部,当设定的首次洗涤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43位于洗腔A22的底部,使胚胎网兜43内的胚胎被洗液ⅠWS1浸泡的时间,约为5分钟);使胚胎转移器杆42沿着U型的间隙B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43脱离洗腔A22;

然后转入间隙c内进行平移,接着沿着L型的间隙C下滑,此时,胚胎网兜43落入洗腔B23内,当下滑至间隙C的最底端时,胚胎网兜43位于洗腔B23的底部,当设定的二次洗涤时间到后(即,胚胎网兜43位于洗腔B23的底部,使胚胎网兜43内的胚胎被洗液ⅡWS2浸泡的时间,约为5分钟);打开皿盖3,使胚胎转移器杆42沿着L型的间隙C上移,从而使胚胎网兜43脱离洗腔B23;胚胎解冻完成;

再把解冻后的胚胎转移至移植盘。

上述整个步骤2)是在37℃的台面上进行,步骤3)、步骤4)是在室温下进行。

解冻液(TS)、稀释液(DS)、洗液Ⅰ(WS1)和洗液Ⅱ(WS2)等可由日本加藤公司的玻璃化解冻试剂盒提供。

对比例1:取消实施例1中的胚胎限定环5,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以此案例所得的解冻皿如同实验一进行实验,手握胚胎转移器柄41顺着皿底Ⅰ通道13往上提、带动胚胎网兜43从解冻腔11的解冻液(TS)中移出时,很容易发生胚胎无法进入胚胎网兜43的不利后果。

对比例2:将实施例1中的皿底Ⅰ1和皿底Ⅱ2固定连接,不可拆分,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以此案例所得的解冻皿如同实验一进行实验,由于解冻液(TS)和稀释液(DS)、洗液Ⅰ(WS1)、洗液Ⅱ(WS2)所需的预热温度不一样,会导致两者的预热条件无法同时满足,导致冷冻胚胎复苏存活率低的不利后果。

对比例3:取消实施例1中的胚胎网兜43上的孔洞的设置,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以此案例所得的解冻皿如同实验一进行实验,会导致胚胎网兜43从解冻腔11进入稀释腔21时携带过多的解冻液(TS),造成稀释腔21中的稀释液(DS)被稀释,胚胎网兜43从稀释腔21进入洗腔A22以及从洗腔A22进入洗腔B23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最后导致冷冻胚胎复苏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后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签署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处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