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玉米一防双减的有人飞机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86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洒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玉米一防双减的有人飞机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2013年,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启动玉米一防双减项目,重点推广玉米大喇叭口期(播种后35-40d)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减少虫害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病虫害防治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玉米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混发、多发盛期,主要发生的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穗蚜和叶螨等,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叶斑病、锈病等。通过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可以实现一喷多防,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

现在针对有人飞机的喷洒设备喷头类型并不固定,没有针对玉米一防双减的专用喷洒装置,尤其是喷头的类型、几种类型喷头的搭配比例、喷头尺寸大小等的标准。根据生物最佳粒径理论,不同的病虫害最易捕获并得到最佳防治效果的农药雾滴尺寸存在差异,综合叶部病害、蚜虫、鳞翅目害虫幼虫、穗部病害等的最佳雾滴粒径尺寸,玉米一防双减雾滴粒径应在100-350μm。目前未见关于玉米一防双减的雾滴粒径控制的报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类型喷头的搭配使用,充分考虑有人飞机在防治病虫害时雾滴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种植地块或非防治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雾滴漂移,实现雾滴最大程度的沉降,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保证玉米一防双减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玉米一防双减的有人飞机喷洒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玉米一防双减的有人飞机喷洒装置,包括有喷药杆主体,所述喷药杆主体包括有中部部分、左部部分和右部部分三部分,所述中部部分和右部部分、中部部分和左部部分均拆卸式连接;所述喷药杆主体包括呈框架结构连接的固定杆和喷药管;所述固定杆通过三角固定架连接固定于喷药管上;所述喷药管的中部连接有喷药箱的加药管;所述喷药管内部呈中空状,喷药管的外部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喷头。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所述喷药管的长度为9m,等距离设置有56个带有内螺纹的喷头安装孔,所述喷头的顶部带有外螺纹,所述喷头螺旋安装于喷头安装孔上。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所述喷头按照5:3/3:1/1:1的比例安装3号空心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喷药杆整体对称的中心连续安装2个2号空气射流喷头,向两侧喷药杆依次间隔安装3号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喷药杆主体分为三部分,使用时临时组装;中间部分安装一个固定的加药管;喷药杆长9米,等距离设置56个喷头安装孔,按照5:3/3:1/1:1的比例安装3号空心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在喷药杆整体对称的中心连续安装2个2号空气射流喷头,向两侧喷药杆依次间隔安装3号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空心圆锥喷头,雾滴谱非常细到细,分散度高,覆盖范围大,可用于喷施触杀性杀虫杀菌剂,特别是对飞虱、粉虱、蚜虫等小型飞虫的防治。空气射流喷头,可以使雾滴在靶标物上进行二次破碎,可用于喷洒内吸性杀虫杀菌剂。该喷洒装置可控制雾滴粒径在100-350μm,达到防止雾滴漂移、促进雾滴沉降、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保证玉米一防双减防治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杆1;加药管2;喷药管3;三角固定架4;喷头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用于玉米一防双减的有人飞机喷洒装置,包括有喷药杆主体,所述喷药杆主体包括有中部部分、左部部分和右部部分三部分,所述中部部分和右部部分、中部部分和左部部分均拆卸式连接;所述喷药杆主体包括呈框架结构连接的固定杆1和喷药管3;所述固定杆1通过三角固定架4连接固定于喷药管3上;所述喷药管3的中部连接有喷药箱的加药管2;所述喷药管3内部呈中空状,喷药管3的外部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喷头5。

所述喷药管3的长度为9m,等距离设置有56个带有内螺纹的喷头安装孔,所述喷头5的顶部带有外螺纹,所述喷头5螺旋安装于喷头安装孔上。

所述喷头5按照5:3/3:1/1:1的比例安装3号空心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喷药杆5整体对称的中心连续安装2个2号空气射流喷头,向两侧喷药杆5依次间隔安装3号圆锥喷头和2号空气射流喷头。

实施例

2015年在济南市商河县玉米一防双减项目中,使用有人驾驶飞机,喷药杆长9米,安装35个3号圆锥喷头,21个2号空气射流喷头,飞机药箱载药量400L,喷头总流量47.6L/min,每架次作业喷药时间8.4min。

喷洒药剂包括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8ml/亩+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8-10g/亩+飞防专用防漂移助剂3-5‰。

雾滴粒径控制:

飞机作业时飞行高度为5-7m,飞行速度为100-120km/h。

在飞防区域垂直于飞行线选择三条测试线上的玉米进行喷雾质量调查,测试线之间相隔10m,每条测试线上每隔2m设一测试点(一株玉米),每条测试线各5个测试点,分别在玉米植株中部(与雌穗齐)放置雾滴测试卡(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一张,并对检测点进行编号。

飞行线与风向平行或不超过15°夹角。飞机飞过测试区域后,收集测试卡,应用iDAS软件分析检测雾滴覆盖密度(个/cm2)。根据各个采样点雾滴覆盖密度计算雾滴分布均匀度,用变异系数(CV)表示,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出CV(%)=[SD/X]×100;式中:CV-变异系数%;SD-标准差;X-雾滴平均覆盖密度。

表1雾滴质量检测表

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此次玉米一防双减项目实现了飞防区域内平均雾滴覆盖密度为22.5个/cm2,沉积量为0.212μl/cm2,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都比较高,达到质量要求。变异系数代表雾滴喷洒均匀度,变异系数越小表示雾滴喷洒越均匀,一般小于60%表示雾滴喷洒较均匀。本次检测变异系数CV为26.86%,低于30%,达到了非常均匀程度。雾滴体积中径为277μm,属于中细雾滴,对于内吸性药剂具有很好的抗漂移作用。

防治效果调查

(1)病、虫害调查方法

飞机施药后在玉米灌浆中期进行防效调查。飞防区、人工防治区和对照区分别调查3块样地,每个样地5点取样,每点10株,分别调查主要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大、小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和锈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穗虫(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活虫数,计算防效。叶部病害每株取棒三叶调查,并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以上。

防效计算方法如下: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级数)/(总叶片数×9)]×100;

病害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虫害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

(2)保叶效果调查

收获前15d,每个防治区和对照区分别选取3块样地,每个样地5点取样,每点取10株,调查每株玉米雌穗以上总叶片数、绿叶片数、倒伏株数,计算保叶率和保叶效果(有效光合面积占总叶面积的60%以上视为绿叶)。

保叶率(%)=(绿叶数/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防治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100。

(3)产量调查

示范区在收获前10d进行测产。每个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调查3块样地,先测量株距、行距,统计亩株数,然后每个样地5点取样,每点查10个果穗,统计穗粒数,按取样测定粒重,计算产量。

(4)调查结果

虫害防效调查结果见表2。有人飞机防治区域防虫效果达到92.7%。

表2飞防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病害防效调查结果见表3和表4。有人飞机防治区域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6.37%,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6.77%,均高于人工防治效果。

表3飞防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表4飞防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

有人飞机防治区对植物叶片的平均保叶率为93.9%、保叶效果68.4%,高于人工防治的保叶率(82.2%)和保叶效果(47.3%)。

表5飞机施药对叶片的保护效果

产量调查结果见表6。有人飞机防治区平均亩产589.9kg,比常规防治亩产520.8kg增产69.1kg,增产率13.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应用有人飞机配套专门的玉米一防双减喷洒设备,能够有效控制玉米后期病虫危害,保证玉米产量。

表6产量调查数据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