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543阅读:1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牛养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整体升降的牛颈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奶牛饲养领域,目前均采用固定颈夹或颈杠进行奶牛饲养。固定颈夹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将牛颈夹固定在牛舍内部的立柱上,因其不能自由移动,奶牛只能采食颈夹前方的局部区域,当奶牛吃完颈夹前方饲料时,需要人工将远处的饲料送到奶牛可以吃到的区域。其采食时间较长且受扫料次数限制。但颈夹可帮助饲养人员自动夹定奶牛,方便了防疫及配种等生产操作。颈杠饲养奶牛可增加奶牛采食面积和舒适度,以缩短奶牛采食时间,使奶牛可迅速完成采食,并进入休息状态,以增加休息时长。但颈杠不能夹定奶牛,给奶牛配种或防疫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功能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包括牛颈夹组件、左导轨、右导轨和中间导轨,所述牛颈夹组件包括由上横杆、下横杆和多个竖向连接杆构成的框架,以及并排设置在框架中的多个牛颈夹,上横杆和下横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滑轮组件;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对应固定在饲料挡墙两端的立柱上,左导轨和右导轨设有相对的导轨槽,中间导轨设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中间导轨上设有升降系统;牛颈夹组件设置在饲料挡墙的上侧,上横杆和下横杆两端的第一滑轮组件对应置于左导轨和右导轨上的导轨槽中,中间导轨上的升降系统用于升降牛颈夹组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均采用方管结构,并在左导轨和右导轨相对的管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长条形孔,所述导轨槽由左导轨和右导轨的方管内腔构成;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连接部和安装在连接部外端的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滑轮,连接部的里端与上横杆或下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三个第一滑轮对应与左导轨或右导轨的方管内腔的三个侧壁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升降系统包括蜗杆、大伞形齿轮、小伞形齿轮、齿轮托架、连接轴和轴承托架;所述中间导轨采用方管结构;齿轮托架设置于中间导轨的内腔中并与内腔的周壁固定连接,大伞形齿轮设置于齿轮托架的上侧,蜗杆从齿轮托架和大伞形齿轮中穿过,蜗杆与大伞形齿轮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蜗杆的上端通过连接托架板与牛颈夹组件的上横杆固定连接,并在中间导轨的侧壁上开设用于连接托架板上下移动的通过孔,轴承托架固定在中间导轨的外侧壁上,小伞形齿轮与连接轴同轴固定连接,小伞形齿轮处于中间导轨的内腔中并与大伞形齿轮啮合,连接轴与轴承托架通过轴承连接,连接轴的外端伸出轴承托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蜗杆的下端和上端均设有第二滑轮组件,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连接架和安装在连接架上的两个第二滑轮,连接架固定在蜗杆上,两个第二滑轮对应处于蜗杆的两侧,且使两个第二滑轮与中间导轨的内腔侧壁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牛颈夹组件的下横杆和上横杆与中间导轨之间均设有第三滑轮组件,所述第三滑轮组件包括U型架和安装在U型架上的两个第三滑轮,U型架的两个端部与牛颈夹组件的下横杆或上横杆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滑轮对应处于中间导轨的两侧并与中间导轨的外侧壁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牛颈夹包括限位弯杆、活动杆、支撑杆和配筋,所述限位弯杆的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杆和下横杆固定连接,支撑杆水平设置并使其一端与限位弯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中部铰接,配筋设置在活动杆的下半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其中,所述牛颈夹组件在上横杆的上侧设有转杆,上横杆上固定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套,转杆依次穿过多个支撑套上设置的通过孔,转杆上固定有多个与活动杆对应的蝴蝶卡,活动杆的上端设有与蝴蝶卡配合的卡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牛颈夹组件、左导轨、右导轨和中间导轨,让牛颈夹组件包括由上横杆、下横杆和多个竖向连接杆构成的框架,以及并排设置在框架中的多个牛颈夹,并在上横杆和下横杆的两端均设置第一滑轮组件。同时,让左导轨和右导轨对应固定在饲料挡墙两端的立柱上,让左导轨和右导轨设置相对的导轨槽,让中间导轨设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并在中间导轨上设置升降系统。把牛颈夹组件设置在饲料挡墙的上侧,使上横杆和下横杆两端的第一滑轮组件对应置于左导轨和右导轨上的导轨槽中,通过中间导轨上的升降系统升降牛颈夹组件。由此就构了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功能可靠、实用性强的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夹定奶牛时,通过牛颈夹组件上的多个牛颈夹即可对奶牛进行夹定操作,而在不需要夹定奶牛时,通过中间导轨上的升降系统将牛颈夹组件升起60~80厘米(可根据不同月龄的奶牛,升起高度不同),即可使牛颈夹组件的下横杆作为颈杠使用,可让奶牛迅速、舒适地完成采食,缩短了采食时间,将省下的时间变为奶牛休息时间,从而提高了产奶量。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横杆和下横杆的两端设置第一滑轮组件,可有效防止升降牛颈夹组件过程中出现卡滞现象,保证了装置的功能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中第一滑轮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中升降系统侧立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牛颈夹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牛颈夹组件1、左导轨2、右导轨3和中间导轨4。牛颈夹组件1具体包括由上横杆11、下横杆12和多个竖向连接杆13构成的框架,以及并排设置在框架中的多个牛颈夹。在上横杆11和下横杆12的两端均设置第一滑轮组件5。让左导轨2和右导轨3对应固定在饲料挡墙两端的立柱上,并使左导轨2和右导轨3设置相对的导轨槽。让中间导轨4设置在左导轨2和右导轨3之间,并在中间导轨4上设置升降系统6。让牛颈夹组件1设置在饲料挡墙的上侧,并使上横杆11和下横杆12两端的第一滑轮组件5对应置于左导轨2和右导轨3上的导轨槽中,让中间导轨4上的升降系统6用于升降牛颈夹组件1。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功能可靠、实用性强的可升降牛颈夹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夹定奶牛时,通过牛颈夹组件1上的多个牛颈夹即可对奶牛进行夹定操作,而在不需要夹定奶牛时,通过中间导轨4上的升降系统6将牛颈夹组件1升起60~80厘米(可根据不同月龄奶牛,升起高度不同),即可使牛颈夹组件1的下横杆12作为颈杠使用,可让奶牛迅速、舒适地完成采食,缩短了采食时间,将省下的时间变为奶牛休息时间,从而提高了产奶量。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横杆11和下横杆12的两端设置第一滑轮组件5,可有效防止升降牛颈夹组件1的过程中出现卡滞现象,保证了装置的功能可靠性。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让左导轨2和右导轨3均采用方管结构,并在左导轨2和右导轨3相对的管壁上开设上下方向的长条形孔,让导轨槽由左导轨2和右导轨3的方管内腔构成。同时让第一滑轮组件5具体包括连接部51和安装在连接部51外端的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滑轮52,让连接部51的里端与上横杆11或下横杆12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选用栓接或焊接等多种方式。并使三个第一滑轮52对应与左导轨2或右导轨3的方管内腔的三个侧壁滚动配合。这一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上横杆11和下横杆12与左导轨2和右导轨3配合的紧密性和升降过程的平滑性。需要说明的是,左导轨2、右导轨3和第一滑轮组件5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等同或类似的配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让升降系统6具体包括蜗杆61、大伞形齿轮62、小伞形齿轮63、齿轮托架64、连接轴65和轴承托架66。让中间导轨4采用方管结构。把齿轮托架64设置于中间导轨4的内腔中并与内腔的周壁固定连接,让大伞形齿轮62设置于齿轮托架64的上侧,让蜗杆61从齿轮托架64和大伞形齿轮62中穿过,使蜗杆61与大伞形齿轮6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使蜗杆61的上端通过连接托架板67与牛颈夹组件1的上横杆11固定连接,并在中间导轨4的侧壁上开设用于连接托架板67上下移动的通过孔。让轴承托架66固定在中间导轨4的外侧壁上,让小伞形齿轮63与连接轴65同轴固定连接,使小伞形齿轮63处于中间导轨4的内腔中并与大伞形齿轮62啮合,使连接轴65与轴承托架66通过轴承连接,并使连接轴65的外端伸出轴承托架66。这一结构的升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让连接轴65的伸出端连接手动摇把或驱动电机,即可通过手动或电动进行牛颈夹组件1的升降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系统6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还可采用其他等同或类似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牛颈夹组件1的升降功能即可。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蜗杆61的下端和上端均设置了第二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具体包括连接架68和安装在连接架68上的两个第二滑轮69,让连接架68固定在蜗杆61上,让两个第二滑轮69对应处于蜗杆61相对的两侧,且使两个第二滑轮69与中间导轨4的内腔侧壁滚动配合。这一结构设置可保证升降过程中蜗杆61移动的平稳性,避免蜗杆61因奶牛撞击导致牛颈夹发生移位而损坏。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牛颈夹组件1的下横杆12和上横杆11与中间导轨4之间均设置了第三滑轮组件7,让第三滑轮组件7具体包括U型架71和安装在U型架71上的两个第三滑轮72,让U型架71的两个端部与牛颈夹组件1的下横杆12或上横杆1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栓接或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并使两个第三滑轮72对应处于中间导轨4的两侧并与中间导轨4的外侧壁滚动配合。同样的,这一结构可保证升降过程中牛颈夹组件1移动的平稳性,以及牛颈夹组件1的防撞性能。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牛颈夹具体包括限位弯杆14、活动杆15、支撑杆16和配筋17,让限位弯杆14的上下端对应与上横杆11和下横杆12固定连接,让支撑杆16水平设置并使其一端与限位弯杆14的中部固定连接,让支撑杆16的另一端与活动杆15的中部铰接,让配筋17设置在活动杆15的下半部。同时,让牛颈夹组件1在上横杆11的上侧设置转杆18,在上横杆11上固定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套19,使转杆18依次穿过多个支撑套19上设置的通过孔,并在转杆18上固定多个与活动杆15对应的蝴蝶卡,在活动杆15的上端设置与蝴蝶卡配合的卡头。这一结构设置具有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当不需要夹定奶牛时,让转杆18旋转90度,使所有蝴蝶卡平行于地面,此时活动杆15的上端不能被蝴蝶卡卡住,可自由摆动,奶牛可以随意进出牛颈夹采食;当需要夹定奶牛时,转回转杆18,使所有蝴蝶卡垂直于地面,当奶牛来采食时,触动任一活动杆15的下部,活动杆15旋转至直立状态,当活动杆15上端卡头的销栓撞击蝴蝶卡时,就会卡死在蝴蝶卡的间隙里,从而实现锁定奶牛颈部,达以夹定奶牛的目的。为防止牛颈夹组件1滑落砸伤奶牛,在实际应用中,还在左导轨2和右导轨3上开设有销柱孔(图中未示出),当牛颈夹组件1升高到需要位置时,通过将销柱插入销柱孔即可防止牛颈夹组件1滑落。需要指出的是,防止牛颈夹组件1滑落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采用等同或类似的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