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标记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874阅读:2659来源:国知局
鱼类标记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鱼类标记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标记技术通过标记被研究鱼,然后通过跟踪回捕对各生长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该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引种驯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鱼类分布、种群密度、洄游和鱼类资源等的重要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的研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洄游和分布等领域的研究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当前,随着标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可以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标记方法。但目前传统鱼类在标记过程中,因没有统一规范的标记操作平台,从而导致操作繁琐,对被标记鱼损伤较大,最终造成标记鱼后期继发感染以及脱标率增加的问题,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鱼类标记操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鱼类标记操作装置,来解决目前因没有规范的鱼类标记操作平台,从而给鱼类标记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鱼类标记操作装置,包括麻醉池、操作台、放置槽、流水孔、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放置柜、记录池、观察池,所述的操作台位于麻醉池前端,所述的操作台与麻醉池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槽位于操作台顶部后端,所述的放置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流水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流水孔位于放置槽后端,所述的流水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位于放置槽内部前端,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与操作台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弧形板位于操作台顶部前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弧形板与操作台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柜位于操作台右侧下端,所述的放置柜与操作台螺纹相连,所述的记录池位于放置柜顶部,所述的记录池与放置柜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记录池与操作台胶水相连,所述的观察池位于麻醉池右侧,所述的观察池与麻醉池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观察池分别与记录池和放置柜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操作台顶部左侧和前端还设有围板,所述的围板与操作台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操作台前端上侧还设有放置板,所述的放置板与操作台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记录池外壁前端下侧还设有第一刻度表,所述的第一刻度表与记录池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记录池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刻度表,所述的第二刻度表与记录池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记录池右侧还设有第三刻度表,所述的第三刻度表与记录池一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鱼类标记操作装置,操作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一定量麻醉液与水混合倒入麻醉池内,接着将鱼放入到麻醉池,即实现对鱼的麻醉,然后,工作人员将麻醉后的鱼从麻醉池取出,再将鱼放入到放置槽内,接着,工作人员便可对鱼进行标记工作,同时,在工作人员对鱼操作过程中,因放置槽为凹槽,能够避免鱼身体携带的麻醉液外溢,此外,在若干数量的流水孔作用下,使放置槽内的麻醉液通过流水孔滴落至麻醉池内,即通过上述方式,从而实现了麻醉液的回收,当鱼标记完毕后,工作人员用手推动鱼,使鱼从放置槽内顺着第一弧形板移动到操作台顶部前端,接着将鱼顺着第二弧形板推入到记录池内,因上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表面呈弧形状态,从而在方便工作人员移动鱼的同时,也对鱼产生保护作用,当鱼进入到记录池后,工作人员可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使标记后的鱼处于清水中,对鱼起到保护作用,接着,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一刻度表,对鱼长度进行测量,再通过观察第二刻度表,对鱼高度进行测量,再通过观察第三刻度表,对鱼宽度进行测量,最终通过上述操作,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鱼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当鱼测量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鱼取出,再放入装满清水的观察池内,当鱼苏醒后,工作人员再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若一切正常,工作人员便可进行后续操作即可,该鱼类标记操作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实验鱼进行麻醉、标记、记录以及观察一系列操作,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鱼损伤的作用,最终通过上述,推广了鱼类标记的规范化以及专业化。同时,记录池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从外界观察到记录池内鱼,放置柜可收纳相应操作工具,工作人员操作时,可将相应操作工具从放置柜取出,再放在放置板上,即通过上述,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拿取使用,围板是为了避免鱼滑脱操作台。

附图说明

图1是鱼类标记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鱼类标记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麻醉池1、操作台2、放置槽3、流水孔4、第一弧形板5、第二弧形板6、放置柜7、记录池8、观察池9、围板201、放置板202、第一刻度表801、第二刻度表802、第三刻度表8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鱼类标记操作装置,包括麻醉池1、操作台2、放置槽3、流水孔4、第一弧形板5、第二弧形板6、放置柜7、记录池8、观察池9,所述的操作台2位于麻醉池1前端,所述的操作台2与麻醉池1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槽3位于操作台2顶部后端,所述的放置槽3为矩形凹槽,所述的流水孔4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流水孔4位于放置槽3后端,所述的流水孔4为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弧形板5位于放置槽3内部前端,所述的第一弧形板5与操作台2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弧形板6位于操作台2顶部前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弧形板6与操作台2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柜7位于操作台2右侧下端,所述的放置柜7与操作台2螺纹相连,所述的记录池8位于放置柜7顶部,所述的记录池8与放置柜7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记录池8与操作台2胶水相连,所述的观察池9位于麻醉池1右侧,所述的观察池9与麻醉池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观察池9分别与记录池8和放置柜7螺纹相连,所述的操作台2顶部左侧和前端还设有围板201,所述的围板201与操作台2一体相连,所述的操作台2前端上侧还设有放置板202,所述的放置板202与操作台2螺纹相连,所述的记录池8外壁前端下侧还设有第一刻度表801,所述的第一刻度表801与记录池8一体相连,所述的记录池8前端右侧还设有第二刻度表802,所述的第二刻度表802与记录池8一体相连,所述的记录池8右侧还设有第三刻度表803,所述的第三刻度表803与记录池8一体相连。

该鱼类标记操作装置,操作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一定量麻醉液与水混合倒入麻醉池1内,接着将鱼放入到麻醉池1,即实现对鱼的麻醉,然后,工作人员将麻醉后的鱼从麻醉池1取出,再将鱼放入到放置槽3内,接着,工作人员便可对鱼进行标记工作,同时,在工作人员对鱼操作过程中,因放置槽3为凹槽,能够避免鱼身体携带的麻醉液外溢,此外,在若干数量的流水孔4作用下,使放置槽3内的麻醉液通过流水孔4滴落至麻醉池1内,即通过上述方式,从而实现了麻醉液的回收,当鱼标记完毕后,工作人员用手推动鱼,使鱼从放置槽3内顺着第一弧形板5移动到操作台2顶部前端,接着将鱼顺着第二弧形板6推入到记录池8内,因上述第一弧形板5与第二弧形板6表面呈弧形状态,从而在方便工作人员移动鱼的同时,也对鱼产生保护作用,当鱼进入到记录池8后,工作人员可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使标记后的鱼处于清水中,对鱼起到保护作用,接着,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一刻度表801,对鱼长度进行测量,再通过观察第二刻度表802,对鱼高度进行测量,再通过观察第三刻度表803,对鱼宽度进行测量,最终通过上述操作,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鱼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当鱼测量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鱼取出,再放入装满清水的观察池9内,当鱼苏醒后,工作人员再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若一切正常,工作人员便可进行后续操作即可,同时,记录池8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从外界观察到记录池8内鱼,放置柜7可收纳相应操作工具,工作人员操作时,可将相应操作工具从放置柜7取出,再放在放置板202上,即通过上述,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拿取使用,围板201是为了避免鱼滑脱操作台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