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28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秸秆还田设备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市场上的玉米秸秆还田设备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玉米秸秆还田设备在将秸秆粉碎之后进行覆盖还田时无法同时进行播种,如果需要进行播种的话,则需要另外使用设备或者人工进行播种,同时现有的设备在将秸秆进行覆盖还田时,无法控制出料的流量,使用不够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玉米秸秆还田设备在覆盖还田时无法同时进行播种和无法控制出料的流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包括机身主体、输种管、出料口、出料控制杆和滑动块,所述机身主体上方连接有秸秆入料斗,且机身主体右侧设置有播种箱,所述播种箱内部安装有转动盘,且转动盘底部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上方设置有播种箱,所述输种管上方连接有播种箱,且输种管下方安装有播种盘,所述机身主体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盘,且粉碎刀盘左端连接有粉碎电机,所述粉碎电机右侧设置有机身主体,所述出料口上方连接有机身主体,且出料口左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出料控制杆外部连接有出料口,且出料控制杆左端设置有拉动柄,所述滑动块右侧连接有拉动柄,且滑动块下方连接有固定插柱。

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边缘为圆弧形缺口状结构,且缺口的最窄处长度大于输种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输种管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播种箱的下方,且输种管的顶部与播种箱底部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内部为均匀分布的孔槽结构,且孔槽结构的外形尺寸与固定插柱的外形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与拉动柄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设置有播种箱,能够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进行播种,转动盘的边缘为圆弧形缺口状结构,且缺口的最窄处长度大于输种管的直径,能够在转动时使种子能够依次顺畅的进入到输种管中,使播种出料更加均匀,输种管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播种箱的下方,且输种管的顶部与播种箱底部焊接连接,能够使种子从均匀分布的输种管中均匀的落下,使播种更加均匀,同时焊接连接使输种管与播种箱为一体结构,提高了强度的同时防止种子从连接处漏出,定位柱内部为均匀分布的孔槽结构,且孔槽结构的外形尺寸与固定插柱的外形尺寸相吻合,能够将固定插柱插入定位柱中的凹槽中,从而固定住出料控制杆的位置,使出料流量能够进行调整和控制,滑动块与拉动柄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能够方便的移动滑动块,从而方便的带动固定插柱上下移动,方便固定和调整出料控制杆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滑动块与拉动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主体,2、秸秆入料斗,3、播种箱,4、转动盘,5、转动电机,6、输种管,7、播种盘,8、粉碎刀盘,9、粉碎电机,10、出料口,11、定位柱,12、出料控制杆,13、拉动柄,14、滑动块,15、固定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包括机身主体1、输种管6、出料口10、出料控制杆12和滑动块14,机身主体1上方连接有秸秆入料斗2,且机身主体1右侧设置有播种箱3,播种箱3内部安装有转动盘4,转动盘4的边缘为圆弧形缺口状结构,且缺口的最窄处长度大于输种管6的直径,能够在转动时使种子能够依次顺畅的进入到输种管6中,使播种出料更加均匀,且转动盘4底部连接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上方设置有播种箱3,输种管6上方连接有播种箱3,输种管6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播种箱3的下方,且输种管6的顶部与播种箱3底部焊接连接,能够使种子从均匀分布的输种管6中均匀的落下,使播种更加均匀,同时焊接连接使输种管6与播种箱3为一体结构,提高了强度的同时防止种子从连接处漏出,且输种管6下方安装有播种盘7,机身主体1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盘8,且粉碎刀盘8左端连接有粉碎电机9,粉碎电机9右侧设置有机身主体1,出料口10上方连接有机身主体1,且出料口10左侧设置有定位柱11,定位柱11内部为均匀分布的孔槽结构,且孔槽结构的外形尺寸与固定插柱15的外形尺寸相吻合,能够将固定插柱15插入定位柱11中的凹槽中,从而固定住出料控制杆12的位置,使出料流量能够进行调整和控制,出料控制杆12外部连接有出料口10,且出料控制杆12左端设置有拉动柄13,滑动块14右侧连接有拉动柄13,滑动块14与拉动柄13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能够方便的移动滑动块14,从而方便的带动固定插柱15上下移动,方便固定和调整出料控制杆12的位置,且滑动块14下方连接有固定插柱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时,首先将玉米秸秆放入秸秆入料斗2中,然后启动粉碎电机9,粉碎电机9转动后能够带动粉碎刀盘8进行转动,粉碎刀盘8转动后能够对从秸秆入料斗2中落入机身主体1中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粉碎之后的秸秆能够通过出料口10排出,覆盖在田地上,在秸秆出料时,能够通过调整出料控制杆12来控制出料的流量,调整时,通过拉动柄13拉动出料控制杆12,使出料控制杆12右端和出料口10右端的间距得以变化,从而调整秸秆下落处的间隙,进而调整出料流量,出料控制杆12的位置调整好之后,通过滑动块14在拉动柄13上的滑动来使固定插柱15向下运动插入定位柱11内部的凹槽中,从而固定住出料控制杆12的位置,如果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需要进行播种,则可以将种子放入播种箱3中,然后启动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转动后能够带动转动盘4进行转动,转动盘4转动过程中能够使种子从其缺口处依次下落至输种管6中,然后从输种管6下落至播种盘7中,最后从播种盘7中撒至田地中,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