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412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鲜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海鲜菇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包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鲜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目前,海鲜菇栽培通常都是采用固体培养基栽培法,然而,固态培养基流动性较差,营养物质于培养基内的传递速度慢,这就导致接种于培养基局部的菌种无法较快、较好地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造成最后长出的海鲜菇颜色暗淡,体形细密,且参差不齐,影响售卖;而且,由于营养吸收不充分,导致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高。另外,由于营养物质的传递速度慢,导致与菌种间隔距离远的营养成分无法被菌种吸收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培养基和培养板,所述培养箱体底部设置有导热座,所述导热座上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对培养箱体底部固定卡装,所述培养基设置在培养箱体内部,所述培养板设置在培养箱体内,并设置在培养基内部,所述培养板上设置有培养槽,所述培养箱体外部对应培养板的两端设置有投料仓,所述培养基内对应培养板的上方对应培养槽设置有出菇板。

优选地,所述导热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通过万向轴安装在导热座的底部。在海鲜菇培养菌栽培在培养槽内后,通过移动轮将培养箱体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便于根据培养箱体内海鲜菇培养菌的发育状况移动培养箱体至透风或密封处。

优选地,所述培养板的中心设置有折弯,并通过折弯将培养板中心呈向下倾斜状设置。将需要栽培的海鲜菇培养菌根据培养板上的培养槽的量投入投料仓内,投料仓将海鲜菇培养菌通过培养板上的倾斜度自动落入培养板上的培养槽内。

优选地,所述培养槽的内部面积与海鲜菇培养菌苗的体积相对应,所述培养槽与出菇板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出菇板上对应培养槽设置有出菇口。在投料仓内的海鲜菇培养菌投放在培养板上时,培养板上培养槽对培养菌承接,在培养槽内培养菌承接后,其他培养菌继续下落,空腔为培养槽内的培养菌生长提供空间。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通过投料仓充填有培养基。在培养菌落入培养槽内后,通过投料仓投入培养基,培养基落入空腔内,对培养菌覆盖充填。

本实用新型中,将需要栽培的海鲜菇培养菌根据培养板上的培养槽的量投入投料仓内,投料仓将海鲜菇培养菌通过培养板上的倾斜度自动落入培养板上的培养槽内,投料仓内的海鲜菇培养菌投放在培养板上时,培养板上培养槽对培养菌承接,在培养槽内培养菌承接后,其他培养菌继续下落,空腔为培养槽内的培养菌生长提供空间,在培养菌落入培养槽内后,通过投料仓投入培养基,培养基落入空腔内,对培养菌覆盖充填,在海鲜菇培养菌在培养箱体内发育中,根据培养箱体内海鲜菇培养菌的发育状况通过移动轮移动培养箱体至透风或密封处。该海鲜菇培养装置,栽培方便,栽培效率高,培养菌对培养基中的营养吸收效果好,有利于海鲜菇培养菌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的培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的出菇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体;11导热座;12卡槽;13移动轮;131万向轴;14投料仓;2培养基;21出菇板;22空腔;23出菇口;3培养板;31培养槽;32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海鲜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1、培养基2和培养板3,所述培养箱体1底部设置有导热座11,所述导热座11上设置有卡槽12,并通过卡槽12对培养箱体1底部固定卡装,所述导热座1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3,所述移动轮13通过万向轴131安装在导热座11的底部。在海鲜菇培养菌栽培在培养槽31内后,通过移动轮13将培养箱体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便于根据培养箱体1内海鲜菇培养菌的发育状况移动培养箱体1至透风或密封处。所述培养基2设置在培养箱体1内部,所述培养板3设置在培养箱体1内,并设置在培养基2内部,所述培养板3的中心设置有折弯32,并通过折弯32将培养板3中心呈向下倾斜状设置。将需要栽培的海鲜菇培养菌根据培养板3上的培养槽31的量投入投料仓14内,投料仓14将海鲜菇培养菌通过培养板3上的倾斜度自动落入培养板3上的培养槽31内。所述培养板3上设置有培养槽31,所述培养箱体1外部对应培养板3的两端设置有投料仓14,所述培养基2内对应培养板3的上方对应培养槽31设置有出菇板21。所述培养槽31的内部面积与海鲜菇培养菌苗的体积相对应,所述培养槽31与出菇板21之间设置有空腔22,所述出菇板21上对应培养槽设置有出菇口23。在投料仓14内的海鲜菇培养菌投放在培养板3上时,培养板3上培养槽31对培养菌承接,在培养槽31内培养菌承接后,其他培养菌继续下落,空腔22为培养槽31内的培养菌生长提供空间。所述空腔22内通过投料仓14充填有培养基2。在培养菌落入培养槽31内后,通过投料仓14投入培养基2,培养基2落入空腔22内,对培养菌覆盖充填。

本实用新型中,将需要栽培的海鲜菇培养菌根据培养板3上的培养槽31的量投入投料仓14内,投料仓14将海鲜菇培养菌通过培养板3上的倾斜度自动落入培养板3上的培养槽31内,投料仓14内的海鲜菇培养菌投放在培养板3上时,培养板3上培养槽31对培养菌承接,在培养槽31内培养菌承接后,其他培养菌继续下落,空腔22为培养槽31内的培养菌生长提供空间,在培养菌落入培养槽31内后,通过投料仓14投入培养基2,培养基2落入空腔22内,对培养菌覆盖充填,在海鲜菇培养菌在培养箱体1内发育中,根据培养箱体1内海鲜菇培养菌的发育状况通过移动轮13移动培养箱体1至透风或密封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