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415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兰花在自然生长环境(养殖过程)中,对(种植的)土壤、(容器的)疏水性和透气性要求独特(较高)。兰花生长的大山除了表面一层薄薄的浮土,下面则是兰根无法伸入的山石,上有灌木乔木,附近是各种小草与之相伴。夏天霉雨、秋天干旱、冬天霜雪,兰草一样茁壮成长繁衍不息。把兰草请下山,精心呵护,施肥打药,定期浇水,可谓想尽办法,到头来多数生长不良,来花不易,倒草不断,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要种好兰花,就要向大山学、仿、超。

兰草喜阴山斜面,不会积水,下为山石,兰草就生长在山体表面,新芽虽有低于母株的特点,但对于山体的斜度,实际上还是相当于平行的。兰根在山面横长,上只薄薄一层浮土与枯枝败叶,有的兰根都能一眼看到。雨下即润,雨停即干,叶心积水在山风吹拂下也是很快即干。如果晴上多天无雨,山体蓄积的水份可以源源不断的向上渗透,就这一点点水汽保证了兰草不被干死。可见兰草可以淋雨但要速干不积水,可以长干但要湿气不断。

人工栽培兰花需要随时根据土壤湿度、环境湿度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及时浇淋,使兰花保持合适的湿度,才能茁壮成长。但人工浇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难以精确把握浇淋时机和浇淋量,二是由于疏忽难以做到及时浇淋。而利用温室养植的兰花,可以控温、控湿、控制日照,成效很好,但成本较高并且只适合大面积专业种植,不适宜家庭小规模种植。

目前,养殖室内兰花大都采用普通花盆。由于使用普通花盆观察不到盆内状况只能靠经验浇水,而依靠经验浇水容易判断不准,导致兰花因为浇水时间过早或过晚而烂根、空根、患病、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兰花是根部不可积水植物,浇水只是滋润盆内植料。养殖大多使用颗粒植料,浇水时,未能润入植料的水会从盆底排出,普通花盆的储水盘容量少(约300毫升),浇水时,储水盘水满前不能保证植料充分润透。且普通花盆大都不具有良好的疏水透气性,保温、保湿、隔热效果差,不利于兰花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其包括花盆、将花盆内空间分割为两部分的隔离挡板、以及渗吸部件;所述隔离挡板、所述花盆的盆底、以及所述隔离挡板与所述花盆的盆底之间的花盆壁构成用于放置块状岩石并储水的底层空间;所述隔离挡板与所述隔离挡板至花盆盆口之间的花盆壁,构成用于自下而上分层放置砂石和泥土的上层空间;所述渗吸部件贯穿所述隔离挡板,用于通过渗吸作用将所述底层空间中的水吸入所述上层空间的砂石层;所述花盆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储水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储水腔和所述底层空间的第一管路;所述储水腔的位于所述隔离挡板的安装位置的上方;所述底层空间对应的花盆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能够根据来自所述第一管路的压力与来自所述底层空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底层空间导通或者隔离。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还包括蓄水箱,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蓄水箱的第二管路;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依据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信号控制开/关状态的水位开关。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动水泵,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水腔,在所述水位开关打开的情形下,所述电动水泵能够将所述蓄水箱内的水注入到所述储水腔。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花盆的花盆壁底部设置有排水阀,在所述排水阀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底层空间内存储的水能够排出所述花盆。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花盆的盆底还设置有排污口和用于堵住所述排污口的堵头,在所述堵头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底层空间内积累的污染物能够排出所述花盆。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空间对应的花盆壁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其用于观察所述底层空间内的水的水位。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吸部件包括镂空管、以及填充于镂空管内的吸水材料。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花盆为一体成型,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花盆一体成型。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腔为环状结构。

在上述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空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上层空间的土壤湿度,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有报警装置,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隔离挡板将花盆分割为两部分,并依据兰花的生长习性在每部分分别放置不同的物质,从而充分模仿兰花的野生生长环境,使兰花在熟悉的环境中健康生长。通过在花盆上设置储水腔和第一管路,以及在进水口内设置弹性挡片,使该弹性挡板根据来自第一管路的压力与来自底层空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第一管路与底层空间导通或者隔离,从而实现了兰花的自动补水功能。由于水被注入到花盆的底层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通过设置渗吸部件的方式,将底层空间的水吸入到上层空间,以保证上层空间的水分含量。此外,由于储水腔设置于花盆壁上,因此该自动补水结构也不会占据太多的空间。并且还能够使上班族轻松地养植兰花,而无需花费太多精力来看护兰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进水口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花盆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附图中的各个构件以特定比例绘制,但是这种比例关系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兰花是一种比较喜水的植物,开出的花也很漂亮。但是兰花相对于其他植物来讲,较难养活。由于兰花的根对水比较敏感,容易被“淹死”或“渴死”。具体而言,当植料过湿或过干的状态持续时间超过兰根所能忍受的时间(确切地说,是植料中缺氧或缺水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兰根所能忍受的时间)时,就会引起烂根或空根;持续的时间再长些,根部的问题就反映在叶片上,植株最后就会枯黄而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兰花养植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兰花的生长环境,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兰花的生长环境。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包括用于种植兰花的花盆1、隔离挡板2以及渗吸部件3(本实施例中的渗吸部件3为两个)。具体而言,隔离挡板2将花盆1分割为两部分,其中,隔离挡板2、花盆1的盆底A、以及隔离挡板2与花盆的盆底A之间的花盆壁构成用于放置块状岩石并储水的底层空间11;隔离挡板2与隔离挡板2至花盆1的盆口B之间的花盆壁,构成用于自下而上分层放置砂石和泥土的上层空间12,从图1中可清晰地看出上层空间包括自下而上分层放置的砂石层121和泥土层122。这样一来,相当于将花盆1的内部空间分为了上、中、下三层的结构。然后根据兰花的生长习性,在每层放置不同的物质,以充分模仿兰花的野生生长环境。例如,泥土层122可以放置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砂石层121可以放置一些透气性好的火山灰等;底层空间11可以放置一些所种植的兰花产地的岩石。

继续参照图1,渗吸部件3贯穿隔离挡板2,用于通过渗吸作用将底层空间11中的水吸入上层空间12的砂石层121。具体地,隔离挡板2能够有效防止砂石层121内的砂石进入到底层空间11。渗吸部件3贯穿隔离挡板2后,渗吸部件3的上部位于砂石层121,渗吸部件3的下部位于底层空间11。由于底层空间11存储有水,因此,渗吸部件3的下部能够吸入底层空间11的水,吸入的水沿渗吸部件3向上漫延至其上部,然后渗吸部件3上部的水分扩散至砂石层121中,如此反复地重复“吸水-漫延-扩散”,使得砂石层121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湿度。进一步,水分从砂石层121扩散至泥土层122,从而保证了泥土层的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渗吸部件3包括镂空管、以及填充于镂空管内的吸水材料,如海绵等,吸水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只要能够实现将水从底层空间11吸入到上层空间12即可。尽管图1中未示出镂空管的具体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楼空管的作用是起到保护吸水材料不受外部挤压导致降低吸水性的目的,从而保证底部空间和砂石层之间通过吸水材料进行“吸水-漫延-扩散”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镂空管采用硬材质设计,可以为金属、陶瓷等材质。

继续参照图1,花盆1的花盆壁上还设置有储水腔13和第一管路14,储水腔13通过第一管路14与花盆1的底层空间11连通,并且,花盆1的底层空间11对应的花盆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管路14连接的进水口110,所述进水口设置有弹性挡片6,弹性挡片6能够根据来自第一管路14的压力与来自底层空间11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第一管路14与底层空间11导通或者隔离。

具体而言,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进水口110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进水口110中设置的弹性挡片6包括挡片61和弹簧62。其中,进水口110内部设置有凸块1101,弹簧62的一端固定于挡片61,另一端固定于凸块1101。初始状态下,挡片61在弹簧62的恢复力作用下,受到向右(图2所示的方向)的拉力而贴合于底层空间11的内壁,并因此将进水口110盖住,使得第一管路14与底层空间11隔离。因此,储水腔13中的水无法沿第一管路14流入到底层空间11,即储水腔13中的水被阻挡在挡片61的右侧(图1和图2中所示的方向)。此时,挡片61受到来自第一管路14的压力,压力方向向左。相对的,挡片61还受到来自底层空间11的压力,压力方向向右,同时挡片61还受到弹簧62向右的拉力。随着储水腔13中的水增多或底层空间11中的水减少,挡片61受到的向左的压力与受到的向右的压力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大,当该差值超出弹簧62向右的拉力时,挡片61被推动(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管路14和底层空间11之间导通,即储水腔13内的水能够沿着第一管路14进入到底层空间11中。

随着储水腔13中的水流入到底层空间11,储水腔13中的水逐渐减少,底层空间11中的水逐渐增加,导致挡片61受到的向左的压力与受到的向右的压力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小,当该差值小于弹簧62右的拉力时,挡片61在弹簧62的恢复力作用下堵住进水口110,从而将第一管路14和底层空间11隔离,使储水腔13中的水无法沿第一管路14流入到底层空间11。如此反复,即挡片61根据其两侧受到的压力差重复“打开-关闭-打开-关闭”的动作,以实现对底层空间11自动补水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为了能够使挡片61能够盖住进水口110,需要使挡片61的直径大于进水口110的口径。这样还能够防止挡片61在弹簧62的恢复力作用下被拉入进水口110内部。并且,为了保证挡片61与底层空间11内壁的密封性,优选使挡片61相对于底层空间11内壁的平面与底层空间11内壁的平面平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底层空间11中放置有块状岩石,由于块状岩石容易压住挡片61而导致挡片61无法在水压下被推开,因此,为了防止上述情形,可以在底层空间11内设置罩盖111。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罩盖111能够将整个挡片61覆盖在其内部的空腔中,并且该罩盖111的盖体设置为镂空结构,以保证底层空间11内的水能够进入到罩盖111内,同时防止底层空间11内的岩石进入到罩盖111内。通过该设计,当挡片61受到的向左的压力与受到的向右的压力之间的差值超出弹簧62向右的拉力时,挡片61被推动后,其能够在罩盖111的内部空腔内移动,而不会出现被岩石压住而导致无法推到的情形。并且,由于罩盖111的盖体为镂空的,在第一管路14和底层空间11导通的情形下,储水腔13内的水能够沿第一管路14流入底层空间11,以及底层空间11内的水也能够通过罩盖111的盖体进入到罩盖111内部的空腔,从而对挡片61产生向右的压力。使挡片61根据其两侧受到的压力差重复“打开-关闭-打开-关闭”的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储水腔13位于隔离挡板2的安装位置的上方,优选地,储水腔13环绕花盆1的盆口边缘设置(此时储水腔13整体上呈环状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储水腔13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管路14向着底层空间11的方向流动。还需要指出的是,储水腔13缺水时,可以由人工向储水腔13内加水。

上述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弹性挡片6的实现形式,即通过与弹簧62连接的挡片61,依靠挡片61两侧的压力差,当该压力差超出弹簧62向右的拉力时,挡片61被推开,进水口110打开;当该压力差未超出弹簧62向右的拉力时,挡片61在弹簧62的恢复力作用下压紧在进水口110,进水口110关闭。尽管如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压力差导通/隔离第一管路14和底层空间11的思路,对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进行各种变形,这些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进水口110的凸块1101可以省去,这样一来可以将弹簧62固定于进水口110内壁上;也可以将凸块1101替换为中心开口的挡板等等,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在花盆上设置储水腔和第一管路,以及在进水口内设置弹性挡片,使该弹性挡板根据来自第一管路的压力与来自底层空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第一管路与底层空间导通或者隔离,从而实现了兰花的自动补水功能。由于水被注入到花盆的底层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通过设置渗吸部件的方式,将底层空间的水吸入到上层空间,以保证上层空间的水分含量,从而满足兰花的生长需求。并且,储水腔13、第一管路14都可以和花盆1一体成型。这样既可以满足兰花养殖过程中的自动补水需求,也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尤其适于上班族在办公室养殖兰花。

继续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还包括蓄水箱4和第二管路5,蓄水箱4通过第二管路5与储水腔13连通,并且,储水腔13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31,第二管路5上设置有水位开关51。其中,水位传感器131用于检测储水腔13的水位信息,并发送检测信号来控制水位开关51的开/关状态。具体而言,当水位传感器131检测到储水腔13的水位低于设定阈值时,则发送打开指令到水位开关51,此时,水位开关51打开,蓄水箱4内的水通过第二管路5注入到储水腔13;当水位传感器131检测到储水腔13的水位不低于设定阈值时,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水位开关51,此时,水位开关51关闭,蓄水箱4内的水停止注入动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水位开关51打开的情形下,要实现蓄水箱4内的水注入到储水腔13内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将蓄水箱4放置在花盆1的上方,使蓄水箱4底部的高度高于花盆1的盆口高度,这样一来,当水位开关51打开时,蓄水箱4内的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管路5流入储水腔13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可以在蓄水箱4内设置电动水泵41,当水位开关51打开后,电动水泵41将蓄水箱4内的水注入到储水腔13,当水位开关51关闭后,电动水泵41将停止工作;还可以将蓄水箱4设置在储水腔13之上的位置,当水位开关51打开后通过重力作用将蓄水箱4内的水注入到储水腔13。在此不再对该方式作详细说明。

继续参照图1,花盆1的底层空间1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阀15,通过该排水阀15能够将底层空间11内的水排出花盆1,以及在花盆1的底部(也即底层空间1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6和堵头161(其用于封堵排污口16),通过该排污口16可以将长时间积累在底层空间11内的污染物排出,以防止水体变质而影响兰花的整体生长环境。具体而言,通常情况下,排水阀15处于关闭状态,堵头161将排污口16封堵起来,当底层空间11内的水过多或者希望更换底层空间11内的水时,打开排水阀15,使底层空间11内的水排出花盆1;当底层空间11内积累有污染物时,打开堵头161,打开排污口16,使底层空间11内的污染物通过该排污口16排出花盆1。通过设置排水阀15和排污口16使得底层空间11的环境以及水质能够保持在较优的品质。

进一步,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的花盆的外观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其他部件的编号。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观察底层空间11内的环境,在底层空间11对应的花盆壁上设置有观察窗17,该观察窗17为条状的透明材质,其嵌套于花盆壁内。具体而言,观察窗17与花盆1可以一体成型,即在制造花盆1的过程中,将观察窗17嵌入到底层空间11对应的花盆壁内,一方面,保证花盆壁不会出现泄漏的情形(观察窗17与花盆壁之间为密封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观察窗17为透明材质(如玻璃、透明塑料等),将其嵌入与花盆壁中,能够起到保护观察窗17的目的。用户通过该观察窗17能够看到底层空间11内的水的水位。

返回参照图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花盆1的上层空间12还可以设置湿度传感器18,其用于检测花盆1内的土壤湿度。并且,该湿度传感器18还连接有报警装置(图1中未示出),当该湿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用户听到警报提醒后,及时对兰花进行养护,以避免兰花出现因缺水而死亡的情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重力补水式兰花养殖装置,首先通过隔离挡板2将花盆1分割为两部分,并依据兰花的生长习性在每部分分别放置不同的物质,从而充分模仿兰花的野生生长环境,使兰花在熟悉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并且,花盆1的底层空间11存储有水,然后通过渗吸部件3,将底层空间11内的水吸入到上层空间12,以保证上层空间12的水分含量。通过储水腔13的设计,结合弹性部件和水位传感器,实现了兰花在养殖过程中的自动补水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上班族轻松地养植兰花,而无需花费太多精力来看护兰花。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