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8965发布日期:2018-06-30 00:5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禽类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禽类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禽类主要的饲养方式是将禽类饲养在饲养装置内,饲养装置主要是通过在支架上绑扎网片形成,网片在支架内围隔形成饲养空间。当需要转运时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置到一个运输笼中,之后再将其运输到下一阶段,如运输至养殖舍或屠宰场等。由于每次的禽类转运,无论是转群或者是出售,都需要将禽类抓出放入运输笼中,禽类所处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对环境不熟悉,禽类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造成伤害。同时,由于转运过程中需要将每只禽类抓出再放入运输笼中,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禽类饲养装置,其可以有效地减少禽类转运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同时可减少禽类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提高转运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禽类饲养装置,包括笼架和设于所述笼架上的饲养笼,所述饲养笼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并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容纳禽类的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笼可拆卸式地设于所述笼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其包括笼架和饲养笼,其中,饲养笼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上,并且可从笼架上拆卸移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上的饲养笼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时,可将饲养笼抽出笼架,饲养笼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此外,由于整个饲养装置由独立的饲养笼和笼架组成,安装的过程中仅需要将饲养笼放入笼架既可,无须扎网,减少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安装效率。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采食口,采食口的设置方便禽类采食。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既可满足转运需要,又可满足禽类生长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食口包括第一采食口和第二采食口,所述第二采食口靠近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远离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采食口的口径。本实用新型将采食口分别设置为较大的第一采食口和较小的第二采食口,当禽类体积较小时,可通过较小的第二采食口采食,当禽类生长体积变大时,则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采食口采食。并且较小的第二采食口对应设于较低的高度,较大的第一采食口则对应设于较高的高度,用于与不同大小禽类身高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所述前壁上设有所述采食口,所述左壁、所述后壁以及所述右壁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口。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可满足采食、通风等正常生长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均为网格板,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所述笼架为A型阶梯式笼架或H型层叠式笼架,均设有多层饲养笼的容置空间,可实现放置多个饲养笼,增加饲养空间,实现批量式养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笼架上的饮水机构,所述饮水机构包括饮水组件,所述饮水组件包括饮水管和设于所述饮水管上的饮水乳头。通过饮水机构的设置,实现了饲养装置的饮水功能,从而满足禽类的生长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构与所述饲养笼一一对应,所述饮水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直立于所述饲养笼内的升降导轨,所述饮水管设于所述升降导轨上并与所述升降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饮水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饲养笼的长度。上述设计用以调节饮水管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大小的禽类饮用需求。同时,较之于传统的饮水管贯穿架设于两侧壁片上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饮水管固定于升降导轨上,饮水管在饲养笼内自由升降,无需再在饲养笼上设置固定用的缺口,简化整个饲养装置的制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笼架上的悬挂横梁,升降导轨与所述悬挂横梁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导轨可在竖直状态与水平状态之间转动切换。由于所述升降导轨可转动,进而可带动饮水管转动。当饮水管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其上的饮水乳头转动至退出饲养笼,饮水乳头将不占用饲养笼内的空间,在无需对禽类供水时期,可为禽类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饮水组件不再干涉饲养笼移动,从而方便饲养笼移动抽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导轨靠近所述悬挂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位片,所述升降导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位片,所述悬挂横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位片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扣件和与所述第二卡位片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件;当所述升降导轨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卡位片卡住;当所述升降导轨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卡位片卡住。上述设计使得升降导轨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保证饮水机构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饲养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饮水机构与饲养笼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饮水装置在升降导轨为竖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饮水装置在升降导轨为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A-A向剖切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饲养笼,110、底板,111、排粪口,121、前壁,122、后壁,123、左壁,124、右壁,125、第一采食口,126、第二采食口,127、通风口,128、抓握口,200、笼架,210、料槽,300、饮水机构,310、饮水组件,311、饮水管,312、饮水乳头,313、接水件,3131、接水杯,320、驱动组件,321、升降导轨,3211、第一卡位片,3212、第二卡位片,322、悬挂横梁,3221、第一调节口,3222、第二调节口,3223、第一卡扣件,3224、第二卡扣件,323、滑板,324、连接件,400、给水管,500、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同时,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包括笼架200和设于所述笼架200上的饲养笼100。请结合图3,所述饲养笼100包括底板110和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110连接,且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板110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10配合形成容纳禽类的饲养空间。每个饲养笼100内设有一个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笼100可拆卸式地设于所述笼架200上。所述禽类为鸡、鸭、鹅、鸽等其他一切禽类物种。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效果进行说明:该禽类饲养装置包括笼架200和饲养笼100,其中,饲养笼100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200上,并且可从笼架200上拆卸移出,如图2所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200上的饲养笼100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如下一阶段养殖舌或屠宰场)时,可将饲养笼100抽出笼架200(图中箭头指示饲养笼100抽出的方向),饲养笼100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100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此外,由于整个饲养装置由独立的饲养笼100和笼架200组成,安装的过程中仅需要将饲养笼100放入笼架200既可,无须扎网,减少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安装效率。

所述笼架200为A型阶梯式笼架200、H型层叠式笼架200或其他类型笼架200上,均设有多层饲养笼100的容置空间,可实现放置多个饲养笼100,增加饲养空间,实现批量式养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笼架200为H型层叠式笼架200,所述笼架200设有多层容置空间,每层所述容置空间可并排放置两个或多个所述饲养笼100。饲养笼100滑动进出容置空间内。所述笼架200设有与每层所述容置空间对应的料槽210,所述料槽210用于投放喂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笼架200也可为单层式笼架200。

下面对所述饲养笼的结构进行具体介绍:如图3所示,所述侧壁包括前壁121、后壁122、左壁123和右壁124。在放置于笼架上时,所述前壁121面向所述料槽210设置。所述料槽210在所述饲养笼100的外侧,且所述前壁121设有多个采食口,所述左壁123、所述后壁122以及所述右壁124均设有多个通风口127。当禽类需要采食时,其嘴部可经过所述采食口达到料槽210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100既可满足转运需要,又可满足自由采食、通风等正常生长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料槽210也可放置于饲养笼100内侧。此外,所述侧壁也可为圆周形网,对应地,所述底板110呈圆形状;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壁还可为其他形状,两者之间形状配合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采食口包括第一采食口125和第二采食口126,所述第二采食口126靠近于所述底板110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125远离所述底板110设置,也即,所述第一采食口125位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6的上层。所述第一采食口125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6的口径。本实用新型将采食口分别设置为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和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当禽类体积较小时,可通过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采食,当禽类生长体积变大时,则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采食。并且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对应设于较低的高度,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则对应设于较高的高度,用于与禽类身高相对应。

所述左壁123和所述右壁124均各设有一个抓握口128,两个抓握口128分别靠近于左壁123和右壁124的顶端设置,有利于养殖人员从饲养笼100的两侧抓握,方便搬运饲养笼100。所述底板110设有排粪口111,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从排粪口111中掉落进入承粪带,实现排粪便功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100为无顶结构,也即饲养笼100的顶部敞开,减少饲养笼100的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当饲养笼100一层层地放置于笼架200上时,也可整体压缩笼架200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笼100也可设置顶网,用以将饲养笼100的顶部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壁均为网格结构,即为网格板,底板110中的网孔即为所述排粪口111;前壁121上的至少部分网孔则为所述采食口,具体可全部都为采食口,也可部分为采食口,另一部分为通风口;所述左壁123、所述后壁122以及所述右壁124上的网孔则为所述通风口127;在所述左壁123和所述后壁122的顶端开设所述抓握口128。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0和侧壁也可为非网格结构,如为实心板结构,此时可直接在板上分别加工出(如采用钻孔工艺)多个排粪口111、多个采食口和多个通风口127。此外,本实施例所述饲养笼100为一体成型或拼装结构,制作加工容易,同时饲养笼100也不易散脱,具备较好的强度。并且,饲养笼100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是其他材质,饲养笼100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所述笼架200上的饮水装置,所述饮水装置包括饮水机构300。如图4(图4表示的是将饮水装置从笼体100中抽出的示意图)所示,所述饮水机构300包括饮水组件310,所述饮水组件310包括可位于所述饲养笼100内的饮水管311和设于所述饮水管311上的饮水乳头312。通过饮水机构300的设置,实现了饲养装置的饮水功能,从而满足禽类的生长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饮水管311也可放置于饲养笼100的外侧。

所述饮水组件310还包括接水件313,所述接水件313设于所述饮水管311上,且所述接水件313设有位于所述饮水乳头312正下方的接水杯3131。接水件313的设置用于盛接禽类啄饮水乳头312时的漏水,可用于禽类再次饮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接水件313,如在饲养较大的禽类饮用时,可不安装接水件313。

所述饮水机构300还包括驱动组件320,所述驱动组件320包括可直立于所述饲养笼100内的升降导轨321,所述饮水管311设于所述升降导轨321上并与所述升降导轨321滑动配合。所述饮水管311可在所述升降导轨321上沿朝向所述底板110的方向或背离所述底板110的方向滑动。所述饮水机构300与所述饲养笼100一一对应,每个饮水机构300中的饮水管311的长度小于对应的所述饲养笼100的长度。上述设计用以调节饮水管311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大小的禽类饮用需求。同时,较之于传统的饮水管311贯穿架设于两侧壁片上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饮水管311固定于升降导轨321上,饮水管311在饲养笼100内自由升降,无需再在饲养笼100上设置固定用的缺口,简化整个饲养装置的制作。

所述驱动组件320还包括位于所述升降导轨321和所述饮水管311之间的滑板323和连接件324(水管夹板),所述滑板323与所述升降导轨321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件324用于将所述饮水管311固定于所述滑板323上。所述升降导轨321上还设有防止所述滑板323下滑脱落的限位挡部。

此外,所述驱动组件32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饮水管311升降的驱动件(附图未示出),所述驱动件包括牵引绳(如钢丝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滑板323连接,另一端绕过支撑点(可为支架,如悬挂横梁322,或滑轮等)。可直接手动拉动牵引绳带动滑板323升降,也可通过绞盘实现牵引绳的自动收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驱动组件32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笼架200上的悬挂横梁322,升降导轨321与所述悬挂横梁322可转动连接(如铰接)。所述升降导轨321可在竖直状态与水平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所述升降导轨321在转动时可带动饮水管311转动。当饮水管311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其上的饮水乳头312和接水件313转动至退出饲养笼100,饮水乳头312将不占用饲养笼100内的空间,在无需对禽类供水时期,可为禽类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饮水组件310不再干涉饲养笼100移动,从而方便饲养笼100移动抽出。此外,由于每个饮水机构300对应一个饲养笼100,当需要单独抽出某一个饲养笼100时,可单独操作对应的饮水机构300,从而使得该饲养装置使用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7,所述悬挂横梁322上设有第一调节口3221、第二调节口3222、可在所述第一调节口3221内往复移动的第一卡扣件3223和可在所述第二调节口3222内往复移动的第二卡扣件3224。所述升降导轨321靠近所述悬挂横梁322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位片3211,所述升降导轨321的另一端端设有第二卡位片3212。当所述升降导轨321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扣件3223在所述第一调节口3221内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卡位片3211接触并将所述第一卡位片3211卡住;当所述升降导轨321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扣件3224在所述第二调节口3222内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卡位片3212接触并将所述第二卡位片3212卡住。具体地,当需要将升降导轨321保持在竖直状态时,可调节第一卡扣件3223使其往第一卡位片3211的方向移动,第一卡位片3211被卡在第一卡扣件3223与悬挂横梁322的顶壁之间,使得升降导轨321保持竖直状态不转动。当需要将升降导轨321调节至水平状态时,可调节第一卡扣件3223使其往远离第一卡位片321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卡位片3211失去束缚,升降导轨321可以转动。当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调节第二卡扣件3224使其往第二卡位片3212的方向移动,第二卡位片3212被卡在第二卡扣件3224与悬挂横梁322的顶壁之间,使得升降导轨321保持水平不转动。当需要将升降导轨321再调节至竖直状态时,则调节第二卡扣件3224使其往远离第二卡位片321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卡位片3212失去束缚,升降导轨321则可转动。上述设计使得升降导轨321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保证饮水机构30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一卡扣件3223和所述第二卡扣件3224设置为固定设于所述悬挂横梁322上的弹片结构,其可相对于悬挂横梁322静止。通过弹性的弹片结构来分别实现第一卡位片3211和第二卡位片3212的固定与松脱。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扣件3223和所述第二卡扣件3224均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母。当需锁定升降导轨321的位置时,可将螺栓与螺母紧固配合,将升降导轨321卡紧,防止第一卡扣件3223和第二卡扣件3224松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饮水装置还包括给水管400,所述饮水管311通过连接软管500与所述给水管400连接。连接软管500的使用用于保证饮水管311能够自由升降和转动。每层容置空间上所有饮水机构300中的饮水管311共用一根给水管400。

本实用新型既可采用纯人工养殖方式,也可与其他的机械化养殖设备配套使用,如喂料设备、清粪设备、饮水设备、通风设备等,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养殖自动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