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落种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7091发布日期:2018-08-07 21:3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机落种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播种机(Seeder)用于某类或某种作物的播种,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按播种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撒播机

使撒出的种子在播种地块上均匀分布的播种机,常用的机型为离心式撒播机,附装在农用运输车后部,由种子箱和撒播轮构成,种子由种子箱落到撒播轮上,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切线方向播出,播幅达8~12米。也可撒播粉状或粒状肥料、石灰及其他物料。撒播装置也可安装在农用飞机上使用。

2、穴播型

按一定行距和穴距,将种子成穴播种的种植机械。每穴可播1粒或数粒种子,分别称单粒精播或多粒穴播,主要用于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豆类等中耕作物,又称中耕作物播种机。每个播种机单体可完成开沟、排种、覆土、镇压等整个作业过程。

3、条播型

主要用于谷物、蔬菜、牧草等小粒种子的播种作业,常用的有谷物条播机。作业时,由行走轮带动排种轮旋转,种子自种子箱内的种子被按要求的播种量排入输种管,并经开沟器落入开好的沟槽内,然后由覆土镇压装置将种子覆盖压实,出苗后作物成平行等距的条行。用于不同作物的条播机除采用不同类型的排种器和开沟器外,其结构基本相同,一般由机架、牵引或悬挂装置、种子箱、排种器、传动装置、输种管、开沟器、划行器、行走轮和覆土镇压装置等组成。其中影响播种质量的主要是排种装置,常用的排种器有槽轮式、离心式、磨盘式等类型。

传统条播型播种机排种装置通常采用驱动电机连接减速机,随后直接驱动排种装置不间断地转动,无法实现落种面的静置,播种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播种机落种器驱动装置,落种面和非落种面自动交替静置,实现规定行距的条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播种机落种器驱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轴承座和长方体落种器,长方体落种器相对两侧面为落种面,落种面上均设有若干落种孔;

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拨杆,第一连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一侧开口的杯体和主转轴,长方体落种器安装于主转轴的顶端,主转轴的末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上,杯体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配合的通孔,主转轴与杯体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相配合的滑槽,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转动四分之一周,拨杆完全脱离滑槽后,主转轴保持静止,直至拨杆转至下一个滑槽中,长方体落种器的四个侧面轮流朝正下方静置,落种面朝正下方静置时实现落种。

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设有稳定柱,稳定柱由连接部和稳定部构成,第二连杆连接在连接部上,稳定部为半开的圆环,稳定部伸进杯体内,杯体壁的顶端设有四个与稳定部配合的凹槽,各凹槽设于相邻滑槽的开口之间。

所述的拨杆与第二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的拨杆、第二连杆、稳定柱及第一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拨杆的外壁可拆卸安装有保护垫层。

所述滑槽的内壁可拆卸安装有保护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与长方体落种器的巧妙配合,实现了落种面和非落种面的自动交替静置,落种面朝下静置时种子自动由落种孔落下实现播种,因存在静置的持续时间(落种时牵引车停止行走),落种更充分,播种效率得到了提高;单条落种完成后,牵引车继续行走,直到下一落种面转至朝下位置开始落种时停止,从而完成规定行距的条播。

2)本实用新型稳定柱与杯壁上的凹槽相匹配,在拨杆脱离滑槽(拨杆转至杯体外脱离杯体)时能够有效保证杯体的相对固定,避免杯体脱离了拨杆的控制而发生抖动甚至转动。

3)本实用新型将应力相对集中的拨杆、第二连杆、稳定柱及第一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驱动装置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在频繁接触摩擦的拨杆外壁与滑槽内壁之间设置可更换的保护垫,磨损后更换保护垫即可,维护及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拨杆进入滑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拨杆滑动至滑槽底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杆脱离滑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转轴及长方体落种器静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拨杆,4-杯体,5-轴承座,6-主转轴,7-滑槽,8-连接部,9-稳定部,10-凹槽,11-长方体落种器,12-落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播种机落种器驱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轴承座5和长方体落种器11,长方体落种器11相对两侧面为落种面,落种面上均设有若干落种孔12。

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拨杆3,第一连杆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3通过第二连杆2与第一连杆1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一侧开口的杯体4和主转轴6,长方体落种器11安装于主转轴6的顶端,主转轴6的末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5上,杯体4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6配合的通孔,主转轴6与杯体4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4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3相配合的滑槽7,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4转动四分之一周,拨杆3完全脱离滑槽7后,主转轴6保持静止,直至拨杆3转至下一个滑槽7中,长方体落种器11的四个侧面轮流朝正下方静置,落种面朝正下方静置时实现落种。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拨杆3进入滑槽7,拨杆3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拨杆3由滑槽7的顶部开口进入滑槽7并继续滑动至如图2所示的滑槽7的底部,此过程中杯体4带动主转轴6持续逆时针转动;拨杆3继续转动,由滑槽7的底部逐渐滑动至如图3所示的滑槽7的顶部,此过程中杯体4同样带动主转轴6持续逆时针转动;直到拨杆3完全脱离滑槽7(如图4所示),拨杆3失去对杯体4的驱动作用,此过程中主转轴6始终保持静止,直至拨杆3转至下一个滑槽7中,完成循环。整个过程中,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主转轴6转动四分之一周,驱动电机转动过程中,长方体落种器11的四个侧面轮流朝正下方静置,落种面朝正下方静置时实现落种。

落种面朝下静置时种子自动由落种孔12落下实现播种,因存在静置的持续时间(落种时牵引车停止行走),落种更充分,播种效率得到了提高;单条落种完成后,牵引车继续行走,直到下一落种面转至朝下位置开始落种时停止,从而完成规定行距的条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1的末端设有稳定柱,稳定柱由连接部8和稳定部9构成,第二连杆2连接在连接部8上,稳定部9为半开的圆环,稳定部9伸进杯体4内,杯体4壁的顶端设有四个与稳定部9配合的凹槽10,各凹槽10设于相邻滑槽7的开口之间。稳定柱与杯壁上的凹槽10相匹配,在拨杆3脱离滑槽7(拨杆3转至杯体4外脱离杯体4,即图4所示工况)时能够有效保证杯体4的相对固定,避免杯体4脱离了拨杆3的控制而发生抖动甚至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拨杆3与第二连杆2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拨杆3、第二连杆2、稳定柱及第一连杆1均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最佳,能够保障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驱动组件使用寿命。

拨杆3外壁与滑槽7内壁之间频繁接触摩擦,为了降低驱动组件的维护和使用成本,可在拨杆3的外壁可拆卸安装保护垫层,同样的,滑槽7的内壁也可安装可拆卸更换的保护垫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