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用自动弹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763发布日期:2018-07-31 17:39阅读:29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钓鱼时可用来自动弹动鱼钩的弹钩器。



背景技术:

钓鱼是很多人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钓鱼时,垂钓者手拿钓杆,紧盯水中的浮漂,当浮漂出现突然的上浮或下沉等情况时,垂钓者迅速向上扯动钓杆,使水中的鱼钩钩住咬钩的鱼嘴后,再将鱼提出水面即可。此过程看似简单,但实则需要很强的技巧,特别是在鱼咬钩扯杆的时候:鱼咬钩的习惯是一咬一松,在鱼咬钩而使得浮漂产生动作时,如果扯杆过早,则会因为鱼没有完全咬钩而导致鱼钩没有完全钩住鱼嘴而脱落,如果扯杆过晚,则也极有可能因为鱼钩已从鱼嘴脱落而导致收杆无鱼;同时,鱼咬钩吃鱼饵时有时往上或往侧边或往下面拖扯,其拖扯力小于浮漂浮力时(即鱼咬钩的动作比较细微),浮漂不会产生动作,垂钓者不会因此而扬杆,自然也会钓不到鱼。因此,如果能发明一种在鱼咬钩时,能使得鱼钩自动钩住鱼嘴且不会脱钩的装置,必将受到各垂钓者的青睐与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鱼咬钩时,可让鱼钩自动钩住鱼嘴的弹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钓鱼用自动弹钩器,特征在于,其由腔架体以及安装于腔架体内的弹钩装置构成,所述的弹钩装置主要由椭圆状的弹跳板,能带动弹跳板转动的发条装置,顶针,以及处于被压缩状态的弹簧构成,所述椭圆状弹跳板的大圆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顶针孔,所述顶针的一端与弹跳板的椭圆状外圆面对接,另一端套接处于被压缩状态的弹簧。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条装置安装于弹跳板中心的孔洞中,发条弹性片的一端与弹跳板连接,另一端与发条拧紧杆连接,发条拧紧杆的两端与腔架体壁活动连接,其中一端设置有一个处于腔架体外的拧紧帽。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弹跳板大圆两端顶针孔底部距圆心的距离大于弹跳板小圆的半径。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跳板、发条装置、顶针、弹簧安装于腔架体的中线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针套接有弹簧的一端的端部通过钓线与鱼钩连接,所述腔架体的另一端通过钓线与钓杆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针上设置有一块挡住弹簧一端的挡板,弹簧的另一端与腔架体壁对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针与弹跳板椭圆状外圆面对接的一端为圆头。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针设置有固定定位装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弹钩装置的椭圆状弹跳板或者为偏心轮弹跳板。

工作原理:利用椭圆形弹跳板大圆端与小圆端的半径差,以及发条作用于弹跳板的旋转力,有鱼咬钩扯线时,顶针从大圆端的下极限位经小圆端的上极限位到达另一大圆端,从而形成顶针的弹跳动作,并通过钓线拉动鱼钩钩住鱼嘴。

有益效果:本自动弹钩器结构极为简单,使用极为方便,在钓鱼时使用本自动弹钩器,能在鱼咬钩扯线时自动弹跳从而使鱼钩自动钩住鱼嘴,有效防止了鱼咬钩后逃脱,大大增加了钓鱼时的起鱼率,提高了鱼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正常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正常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有鱼咬钩时的主视图。

图中:1-腔架体,2-弹跳板,3-发条装置,4-顶针,5-弹簧,6-顶针孔,7-发条拧紧杆,8-拧紧帽,9-钓线,10-鱼钩,11-挡板,12-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钓鱼用自动弹钩器,其由腔架体1以及安装于腔架体内的弹钩装置构成,所述的弹钩装置主要由椭圆状的弹跳板2(或者为偏心轮),能带动弹跳板转动的发条装置3,顶针4,以及处于被压缩状态的弹簧5构成,所述椭圆状弹跳板的大圆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顶针孔6,弹跳板大圆两端顶针孔底部距圆心的距离大于弹跳板小圆的半径;所述的发条装置安装于弹跳板中心的孔洞12中,发条弹性片的一端与弹跳板连接,另一端与发条拧紧杆7连接,发条拧紧杆的两端与腔架体壁活动连接(只可转动,不可上下或左右移动),其中一端设置有一个处于腔架体外的拧紧帽8,在下杆前,通过拧紧帽拧紧发条;所述顶针的一端与弹跳板的椭圆状外圆面对接(该端端部为圆头),另一端套接处于被压缩状态的弹簧,且顶针上设置有一块挡住弹簧一端的挡板11,弹簧的另一端则与腔架体壁对接,为了保证顶针弹跳时的稳定性,顶针设置有固定定位装置(图中未示出),该固定定位装置可以是一个固定在腔架体上的比顶针杆稍大的套筒,顶针的下部插入该套筒中。所述的弹跳板、发条装置、顶针、弹簧安装于腔架体的中线上。

具体使用时,将本自动弹钩器连接在钓线上,将顶针套接有弹簧的一端的端部通过钓线9与鱼钩10连接,腔架体的另一端则通过钓线与钓杆连接后进行使用即可。

工作原理及过程:

1、正式垂钓前,将本弹钩器连接在钓线上:顶针套接有弹簧的一端通过钓线与鱼钩连接,腔架体的另一端则通过钓线与钓杆连接,然后再通过发条拧紧帽拧紧发条后即可使用。

2、正式垂钓时,带有鱼饵的鱼钩置于水中,浮漂置于水面,在没有鱼咬钩时,本弹钩器处于原始静止状态,此时,如附图1、2所示:弹跳板的大圆两端呈上下排列,弹跳板上的发条呈拧紧状态,同时,弹簧呈被压缩状态,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顶针上端卡入弹跳板下端的顶针孔中,顶针处于其动作的下极限位置。弹跳板在发条的弹力作用下有沿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由于受到卡入顶针孔内的顶针的限制而无法沿箭头方向顺时钟转动。

3、当有鱼咬钩时,鱼咬住鱼钩上的饵料会拖动鱼钩,再通过钓线将力作用于本弹钩器的顶针,顶针受到向下的拉力从而使顶针的上端从顶针孔内扯出,弹跳板不再受到顶针的限制而在发条的作用力下沿顺时钟方向开始转动,在此转动的过程中,顶针由于仍然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而使得顶针的顶端一直紧贴弹跳板的外圆面,当弹跳板在发条的作用力下转动至如附图3所示位置即椭圆轮的小圆面位置时,顶针运动至上极限位。由于弹跳板为椭圆轮,其大圆面与小圆面的直径不同,即形成顶针在下极限位与上极限位的距离差,当顶针由下极限位运动至上极限位时,顶针同时拖动钓线形成向上的动作,钓线再带动鱼钩向上扯钩,从而使鱼钩紧紧钩入鱼嘴的肉中,随后,弹跳板在发条的作用力下继续顺时钟转动,当附图1中弹跳板的上端转动至朝下方向时,顶针再次卡入顶针孔中,弹跳板停止转动,完成一套弹钩动作。当被鱼钩钩住后的鱼再次挣扎并拖动钓线时,又使得顶针再次从顶针孔内脱离,弹跳板又开始转动,再次形成弹钩动作。如此往复,鱼越挣扎,则鱼钩钩住鱼嘴越紧,直至发条弹力完全被释放,弹跳板停止转动,此时,鱼钩已深深钩住鱼嘴,鱼已无法再逃脱。

4、垂钓者提杆取鱼,发条的弹力也在提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鱼重力的作用而被完全释放。取鱼后,垂钓者再将发条拧紧,将鱼钩放入水中静待鱼来咬饵上钩即可。

本自动弹钩器主要是利用弹跳板在转动时所产生的位置差从而形成顶针的弹跳并带动钓线自动扯动鱼钩,完成鱼钩的自动钩鱼动作,其结构极为简单,使用极为方便,在钓鱼时使用本自动弹钩器,能有效防止鱼咬钩后逃脱,大大增加了钓鱼时的起鱼率,提高了鱼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