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759发布日期:2018-07-31 17:3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钓鱼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放松娱乐的方式,而且还能带来鲜美的鱼肉,对于新手来说,钓鱼技巧难以掌握,可能会整天下来没有任何收获,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一种诱鱼工具来引导,原有的渔具螺旋桨保护罩的内壁没有斜向倒水槽,对于螺旋桨的侧推力的难以平衡,容易造成渔具平衡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原有的渔具螺旋桨保护罩的内壁没有斜向倒水槽,对于螺旋桨的侧推力的难以平衡,容易造成渔具平衡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包括诱饵壳体,所述诱饵壳体的顶部连接有两组鱼线挂环,所述诱饵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鱼钩挂环,所述诱饵壳体的底部插接有充电接口,所述诱饵壳体内腔后侧壁的右侧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上卡接有配重块、电池和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位于电池的下侧,所述配重块位于电池和PCB电路板的右侧,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PCB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PCB电路板连接,所述诱饵壳体的内腔左侧纵向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左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诱饵壳体的左侧壁,所述电机的左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诱饵壳体的左侧壁焊接有螺旋桨保护罩,所述螺旋桨保护罩的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导水叶片。

优选的,所述诱饵壳体、鱼线挂环和鱼钩挂环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诱饵壳体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套接在电机输出轴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保护罩内壁的两组导水叶片呈中心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通过导水叶片的作用,抵消单螺旋桨的侧向力,在游动时渔具更加平稳,提高鱼儿的注意力,提高钓鱼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保护罩的左视图。

图中:1诱饵壳体、2鱼线挂环、3鱼钩挂环、4充电接口、5卡板、6配重块、7电池、8PCB电路板、9分隔板、10电机、11螺旋桨、12螺旋桨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包括诱饵壳体1,诱饵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两组鱼线挂环2,诱饵壳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鱼钩挂环3,诱饵壳体1的底部插接有充电接口4,诱饵壳体1内腔后侧壁的右侧连接有卡板5,卡板5上卡接有配重块6、电池7和PCB电路板8,PCB电路板8位于电池7的下侧,配重块6位于电池7和PCB电路板8的右侧,充电接口4通过导线与PCB电路板8连接,电池7通过导线与PCB电路板8连接,诱饵壳体1的内腔左侧纵向连接有分隔板9,分隔板9的左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诱饵壳体1的左侧壁,电机10的左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旋桨11,诱饵壳体1的左侧壁焊接有螺旋桨保护罩12,螺旋桨保护罩12的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导水叶片。

其中,诱饵壳体1、鱼线挂环2和鱼钩挂环3为一体注塑成型,电机10的输出轴与诱饵壳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套接在电机10输出轴的外壁,螺旋桨保护罩12内壁的两组导水叶片呈中心对称。

工作原理:电池7提供电能,PCB电路板8作为控制电路,充电接口4外接电源为电池7充电,配重块6在渔具的头部,使得渔具游动的稳定性较好,电机10供电后,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桨11转动,转动的螺旋桨11作为该渔具的动力,从而推动该渔具游动,将鱼线挂环2上连接鱼线,鱼钩挂环3上连接鱼钩,游动的渔具带动鱼钩游动,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从而更加容易上钩,螺旋桨11在转动时,本方案中只有一组螺旋桨11,螺旋桨11的侧向力会带动水流,从而使得鱼饵本身发生转动,从而引起诱饵壳体1不平衡,导水叶片为相对螺旋桨保护罩12的侧边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弧面或者平面的叶片,鱼饵在向前运动时,导水叶片会产生与螺旋桨侧向力相反的侧向力,从而作用力与螺旋桨产生的侧向力抵消,在螺旋桨保护罩12内壁的导水叶片的作用下,使得该渔具游动时更加平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