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0623发布日期:2018-09-04 20:4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鱼类的鱼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冷水鱼是鱼的广义分类,主要指最适生长温度较低、超过20℃就难以存活的鱼类品种。我国的冷水鱼品种多、分布广泛,境内野生冷水鱼的分布范围包括黑龙江中游,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新疆伊宁、绥定、密布察尔等地水域,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等水域。但因为江河筑坝、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造成冷水鱼资源不断萎缩,迫切要求人工养殖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人工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尽管在养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冷水鱼鱼苗繁育难度较大,目前仍难以取得理想的育苗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水鱼养殖的整体发展。目前的冷水鱼鱼苗繁育方式,不仅工艺参数有待优化,而且在操作方面较为粗放、缺乏系统化的控制方法,因此导致冷水鱼鱼苗的成活率较低,育苗效果亟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水鱼的常规育苗方法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集成式孵化装置;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包括玻璃钢槽,出水口,入水口,金属架,孵化框,气石,充气管,其中玻璃钢槽呈长方体形状,出水口位于玻璃钢槽的一个侧壁上,入水口位于玻璃钢槽的另一个侧壁上,出水口所在的侧壁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二者相互平行,金属架固定连接在玻璃钢槽的内壁上,玻璃钢槽中盛装有水,孵化框置于金属架上,孵化框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孵化框的上端面较玻璃钢槽中的水面高2~3cm,所述孵化框的侧壁和底面上具有若干直径小于2mm的通孔,所述玻璃钢槽中具有4个气石,每个气石上各连接有1个充气管;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0.5ppm的聚维酮碘浸泡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24h,用清水洗净,再向玻璃钢槽中注入水,而后向所述孵化框中放置发眼卵1000~2000枚,控制玻璃钢槽中水的溶氧为6.5~7mg/l、玻璃钢槽中水的更新速率为2.5~3m3/h,静置孵化,直至孵化出仔鱼;

b)控制水温12~14℃,培养12~15d,得到上浮稚鱼,继续培养5~7d,将其以每筐10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7d,而后将其以每筐5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10d,将其转入长度、高度分别为2m、0.5m的长方体状容器中,每个容器3000尾,继续培养;

c)至鱼体重达1g后,将其转入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3m、1.2m、0.6m的长方体状培养池中,保持水温10~12℃,所述培养池中水的更新速率为3~4m3/h,培养至鱼苗成熟。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出水口和入水口上均连接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玻璃钢槽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2m和0.5m。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孵化框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长45cm、35cm、25cm。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气石的孔隙率为60~80目。

作为优选,步骤a)所述静置孵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持避光、通风状态,同时避免噪音及机械振动。

作为优选,步骤c)将鱼转入培养池之前,先对培养池清洗并用2ppm的聚维酮碘消毒。

作为优选,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所用饵料的粒径为0.3~0.5mm,饵料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占培养池中鱼总体重的3~4%。

作为优选,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天用0.2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一次。

作为优选,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14d对其中鱼苗用2%(w/w)的食盐水浸泡3h,同时对培养池中水进行更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技术方案依托于特定的孵化装置实施,该装置以长方体形状的玻璃钢槽为主体,其中设置作为孵化场所的多孔孵化框,装置中还具有金属架、气石、进水口、出水口等模块,分别用于放置孵化框、保证溶氧以及实现水流循环等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基于实验手段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冷水鱼的鱼苗方法,该方法对鱼卵的孵化条件、稚鱼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从温度、水质、光照、培养时间、培养密度、饲料、卫生等角度形成了成熟的培养策略。利用本发明进行冷水鱼鱼苗,可以有效提升鱼苗成活率和体质,极具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用集成式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玻璃钢槽2、出水口3、入水口4、金属架

5、孵化框6、气石7、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因此,用“大约”、“左右”等语言所修正的数值不限于该准确数值本身。在一些实施例中,“大约”表示允许其修正的数值在正负百分之十(10%)的范围内变化,比如,“大约100”表示的可以是90到110之间的任何数值。此外,在“大约第一数值到第二数值”的表述中,大约同时修正第一和第二数值两个数值。在某些情况下,近似性语言可能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有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

1、孵化设备

采用塑料孵化筐置于玻璃钢槽中进行孵化,玻璃缸规格为长2m,高50cm,一端设出水孔;孵化框规格长45cm,宽35cm,高25cm,底部及侧面为排列整齐的直径小于2mm的圆孔。每个孵化框放置发眼卵1-2千粒,用铁架将孵化框浮于孵化缸中,使孵化框上部边缘露出水面2-3cm为宜。孵化缸中设置充气石4个,气石密度60-80目。养殖槽消毒:0.5ppm聚维酮碘浸泡24h,清水清洗后,达到发眼卵入池标准。

2、孵化用水

要求溶氧充足,溶氧量保持在6.5-7毫克/升。溶氧低于5毫克/升,发眼卵发育会发生障碍,孵化日数延长,畸形仔鱼多,出苗规格小。采用流水孵化。由于发眼卵耗氧率较高,即使短时间停水,也会造成缺氧窒息,因此必须保证水流畅通。水流大小以能使发眼卵不沉积为原则,孵化期间水流量保持在2.5-3米3/小时。

3、孵化期间管理

要避光、通风,防止振动及机械刺激。孵化期间鱼卵要处于安静状态,并严格采用避光措施。卵对光线照射抵抗力很弱,明亮光线照射数小时就会死亡,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避光措施。孵化期间孵化筐上而覆盖聚乙烯复合材料板。孵化过程应保持安静,防止一切噪音干扰及机械振动。孵化期间,要定期消毒,控制水霉病的发生。在孵化过程每日进行两次拣除死卵,以免死卵发霉影响好卵发育。4、孵出仔鱼的管理

刚孵出至上浮阶段称为仔鱼。仔鱼破膜而出时,体质纤弱,体色很淡,具有卵黄囊。此时仔鱼趋暗怕光,贴卧水底,其完全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发育,注水量应适当加大。整个仔鱼期管理,除调整好水量外,还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死苗,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5、上浮稚鱼的培育

刚孵出的仔鱼在水温12-14℃时,经12-15天的发育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上浮觅食,此阶段称上浮稚鱼。一般全长18-20毫米、体重70-100毫克。继续在孵化筐中养殖,稚鱼培育5-7d后进行分筐,每筐放养1000尾。稚鱼培育7d后,每筐分养至500尾。稚鱼培育10d后,将稚鱼放入玻璃钢平列槽(长2m,高50cm)培育,每个玻璃钢平列槽3000尾。到鱼长至1克后放至鱼苗池饲养,饲养池规格以3米×1.2米×0.6米并列为好。适宜水温在10-12℃,适宜注水量为3-4m3/小时。注水时过滤,并注意防逃。饲养前对鱼苗池彻底清刷,并用2ppm聚维酮碘消毒。因稚鱼开口饵料全部使用粒径0.3-0.5毫米的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饲料,成活率高。投喂方式为围池均匀投撒,每天三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3%~4%,每7天测一次生长情况,根据鱼体重及吃食情况确定合理投喂量。

6、疾病防治及日常管理工作

在鱼卵孵化和苗种培育期间,每天用0.2ppm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一次,抑制水霉菌的生长。每14d进行2%食盐水浸泡鱼苗3h后,进行大量换水,预防寄生虫病。整个孵化、苗种培育中没有鱼病发生。要强化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测量水温、溶氧,做好增氧、调节水温及清污工作。定期洗刷和检查滤水设备,保证进出水畅通,遇到损坏及时修理,防止漏卵逃苗。虹鳟苗种生长个体差异较大,应在20天左右把过大或过小的苗种挑出,分池饲养,确保同池鱼种规格基本一致。

实施例2

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集成式孵化装置;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玻璃钢槽1,出水口2,入水口3,金属架4,孵化框5,气石6,充气管7,其中玻璃钢槽1呈长方体形状,出水口2位于玻璃钢槽1的一个侧壁上,入水口3位于玻璃钢槽1的另一个侧壁上,出水口2所在的侧壁与入水口3所在的侧壁二者相互平行,金属架4固定连接在玻璃钢槽1的内壁上,玻璃钢槽1中盛装有水,孵化框5置于金属架4上,孵化框5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孵化框5的上端面较玻璃钢槽1中的水面高2cm,所述孵化框5的侧壁和底面上具有若干直径小于2mm的通孔,所述玻璃钢槽1中具有4个气石6,每个气石6上各连接有1个充气管7;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0.5ppm的聚维酮碘浸泡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24h,用清水洗净,再向玻璃钢槽1中注入水,而后向所述孵化框5中放置发眼卵1000枚,控制玻璃钢槽1中水的溶氧为6.5mg/l、玻璃钢槽1中水的更新速率为2.5m3/h,静置孵化,直至孵化出仔鱼;

b)控制水温12℃,培养12d,得到上浮稚鱼,继续培养5d,将其以每筐10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7d,而后将其以每筐5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10d,将其转入长度、高度分别为2m、0.5m的长方体状容器中,每个容器3000尾,继续培养;

c)至鱼体重达1g后,将其转入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3m、1.2m、0.6m的长方体状培养池中,保持水温10℃,所述培养池中水的更新速率为3m3/h,培养至鱼苗成熟。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玻璃钢槽1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2m和0.5m。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孵化框5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长45cm、35cm、25cm。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中,气石6的孔隙率为60~80目。

步骤a)所述静置孵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持避光、通风状态,同时避免噪音及机械振动。

步骤c)将鱼转入培养池之前,先对培养池清洗并用2ppm的聚维酮碘消毒。

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所用饵料的粒径为0.3~0.5mm,饵料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占培养池中鱼总体重的3~4%。

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天用0.2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一次。

步骤c)的培养过程中,每14d对其中鱼苗用2%(w/w)的食盐水浸泡3h,同时对培养池中水进行更换。

实施例3

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集成式孵化装置;

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包括玻璃钢槽1,出水口2,入水口3,金属架4,孵化框5,气石6,充气管7,其中玻璃钢槽1呈长方体形状,出水口2位于玻璃钢槽1的一个侧壁上,入水口3位于玻璃钢槽1的另一个侧壁上,出水口2所在的侧壁与入水口3所在的侧壁二者相互平行,金属架4固定连接在玻璃钢槽1的内壁上,玻璃钢槽1中盛装有水,孵化框5置于金属架4上,孵化框5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孵化框5的上端面较玻璃钢槽1中的水面高3cm,所述孵化框5的侧壁和底面上具有若干直径小于2mm的通孔,所述玻璃钢槽1中具有4个气石6,每个气石6上各连接有1个充气管7;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0.5ppm的聚维酮碘浸泡所述集成式孵化装置24h,用清水洗净,再向玻璃钢槽1中注入水,而后向所述孵化框5中放置发眼卵2000枚,控制玻璃钢槽1中水的溶氧为7mg/l、玻璃钢槽1中水的更新速率为3m3/h,静置孵化,直至孵化出仔鱼;

b)控制水温14℃,培养15d,得到上浮稚鱼,继续培养7d,将其以每筐10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7d,而后将其以每筐500尾的量进行分筐,继续培养10d,将其转入长度、高度分别为2m、0.5m的长方体状容器中,每个容器3000尾,继续培养;

c)至鱼体重达1g后,将其转入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3m、1.2m、0.6m的长方体状培养池中,保持水温12℃,所述培养池中水的更新速率为4m3/h,培养至鱼苗成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