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84678发布日期:2018-09-21 19:4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天然橡胶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景洪市农业产业中种植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整体效益最好、从业人员最多、农民增收作用最明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最有力的一项基础性支柱产业。景洪市辖10个乡镇,1个街道办理事处,85个村委会,671个自然村,植胶农户有45831,有12万人参与橡胶生产经营活动。2016年,全市橡胶种植面积216万亩,开割面积146万亩,中幼林70万亩,干胶产量14万吨,产值达14亿元,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24%。作为景洪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天然橡胶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边疆贫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景洪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1°11″~22°40″,东经99°55″~101°50″,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干湿分明。根据景洪市2010-2015年1-4月气象资料显示:每年1-4月景洪市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无雨,部分地区雨量较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湿度小,加之冬季橡胶树落叶,橡胶地杂草枯死干燥易燃,从而导致橡胶林地火灾频繁发生,调查得知景洪市每年有500-1000亩胶林火灾,火灾后幼林胶树轻者使橡胶生长减缓,形成多处缺穴缺塘,开割时间推迟1~4年,重者导致橡胶大面积死亡,造成胶园地管理困难,胶园内杂草丛生,导致恶性循环。如2010-2015年胶林火灾面积达3552亩,橡胶树更新一般为30年左右,这样景洪市胶林火灾面积累计达2万亩,给胶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天然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做好橡胶林地火灾后的补救措施已成为橡胶产业发展中的“新课题”。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是景洪市农业和科技局专门负责橡胶技术推广的事业单位,多年来一直在摸索研究胶林火灾后的补救措施和方法,经长期不断研究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天然橡胶林火灾后的补救措施和方法。当然我们在天然橡胶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做到以“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胶林火灾预防和防治的长效机制,一旦发生火灾,则需要及时开展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胶农损失。

目前农业部门在开展橡胶林火灾防治措施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经过我站多年的探索研究,逐步摸索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橡胶林火灾后的补救措施和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灾情分级

橡胶林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及时开展火灾现场调查,确定火灾胶树的伤情级别,根据火灾胶树伤情级别再开展针对性的指导灾后补救技术措施。根据多年实地调研和摸索,我站总结出了一套橡胶树的火灾伤情分级标准如表。

橡胶树火灾伤情分级标准

2、橡胶林火灾后处理原则

橡胶林发生火灾后要采取养、防、治三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养”是加强灾后的水肥管理和降低割胶强度;“防”是防止小蠹虫为害,防伤口暴露的木质部腐烂;“治”是治理伤口,促进愈合。在治理时应避免人为扩大伤害面积,避免大量流胶;采取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恢复生长、产胶的措施;力求高效、省工、低成本。

火灾处理的工作顺序安排: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处理开割树后处理中幼林,先胶面部位后树冠再树干。中幼林处理的时间一般以灾后干枯边界分明时为好,但应在雨季来临前处理完毕,开割树的割面受火灾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在开展橡胶林火灾防治措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暂无解决天然橡胶火灾的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

天然橡胶树火灾后采取养、防、治三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养”是加强灾后的水肥管理和降低割胶强度;“防”是防止小蠹虫为害,防伤口暴露的木质部腐烂;“治”是治理伤口,促进愈合。

在治理时应避免人为扩大伤害面积,避免大量流胶;采取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恢复生长、产胶的措施;力求高效、省工、低成本。

火灾处理的工作安排: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开割树后中小苗,先割胶部位后树冠,先割面后树干。中小苗处理的时间一般以灾后干枯边界分明时为好,但应在雨季来临前处理完毕,割面火灾则视情况必要时在火灾发生后及时处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所述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采取养、防、治三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所述养采用加强灾后的水肥管理和降低割胶强度;所述防采用防止小蠹虫为害、防伤口暴露的木质部腐烂;所述治采用治理伤口,促进愈合。

进一步,所述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还包括:

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开割树后中小苗,先割胶部位后树冠,先割面后树干;

中小苗处理的时间,以灾后干枯边界分明处理。

进一步,所述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具体包括:

1)1~3年幼林胶树火灾后补救措施的处理主要是以尽快恢复生长为主。若具备补换植条件的,应及时对缺穴等用高截干苗补换植;

其中1年未分枝的幼树,火灾级别2级和3级的茎干枯处离芽接位不足1m的,在芽接位以上10~15cm处切干,重新培养主干;火灾级别1级的幼胶树茎干干枯至离芽接位1m,保留主干;同时进行水肥管理,施入橡胶树专用复合肥0.05kg/穴,施肥方法为水施或沟施于植穴旁;

2)2~3年已分枝的受害幼树,火灾级别3级的茎主干干枯至离芽接位1m,在芽接位以上10~15cm处切干,重新培养主干;火灾级别1级和2级的幼胶树树冠受害或茎干干枯到1m上,截去干枯部分,重新培养树冠或主干;同时进行水肥管理,在植穴一侧于树冠滴水线处挖宽约40cm、长80cm、深约30cm的施肥穴,施入橡胶树专用复合肥0.2kg/穴,施鱼肥或豆饼肥2~5kg/穴;

3)4~7年快开割的胶树火灾后处理:

4~7年快开割的胶树,火灾级别4级的主干树皮干枯在2/3部位,在干枯部位下方截干,并用沥青合剂涂封切口;茎干树皮干枯1/3树围的,不截干,按树干火灾处理的方法处理;

受害在大于4级且穴数占橡胶林地面积大于50%的,更新重栽;6-7年胶树受害在大于4级且穴数占橡胶林地面积小于50%的,抢割或强割后砍除;

4)水肥管理:在胶树穴间挖宽40cm、长1~1.5m、深50cm的施肥穴,施入橡胶树专用复合肥0.5kg/穴,鱼肥或豆饼肥5~10kg/穴;

5)大于8年开割橡胶树火灾后处理:

开割胶树外皮枯死的,其形成层未受害,干死的外皮会自行脱落,故不必处理。火灾后对爆皮流胶的,则根据爆胶伤口的大小酌情处理。火灾级别1级,爆胶口宽度小于5cm的,不需处理,只要将凝胶块拔出。火灾级别2级,爆胶口宽度在5~10cm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再用凡士林涂封活皮边缘;爆胶口宽度在10cm以上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并注意保护各爆胶口之间活的形成层,用加入防虫剂的沥青涂封。

开割树整个割面火灾受害后,可先用杀虫剂涂于火灾部位,然后待割面干枯稳定后,将干枯树皮刮除,刮净木质部表面的坏死组织,拔除胶线、胶膜,用凡士林或1∶1的橡胶种子油、松香合剂涂封活皮边缘,再用沥青或沥青合剂涂封木质部。树干溃烂成洞穴的,要排除积水,剔尽朽木,随即消毒补洞。

伤口具体处理方法:选择晴天,将爆胶处凝胶块及延伸的胶膜拔除,用刀削去翘起的皮和撬除干死树皮。在树皮死活交接处修边,斜切平滑。伤口下方开一个小排水口。修边和开排水口时应尽量做到不流胶或少流胶。第二天,拔除修边时导致的流胶凝固的胶线,刮净木质部表面坏死组织,如伤口中有活的形成层应细心保留并加以保护,用医用凡士林涂抹活树皮边缘和活的形成层。待充分干燥后用沥青合剂涂封。

开割树树冠截去枯枝枯干:全枯的在干枯处下方2~3cm处锯干,锯口干后涂沥青合剂或煤焦油;开割的胶树在火灾4级以上且穴数占橡胶林地面积50%以上的,要立即抢割或强割后更新,受害在4级以上且穴数占橡胶林地面积50%以下的,要立即抢割或强割后砍除。火灾级别5级以上树皮全部干枯或茎干坏死2/3~5/6以上的不作处理,要及时抢割、强割后更新。火灾级别6级茎干坏死5/6以上的不作处理,要及时抢割、强割后更新。

开割胶树火灾后应加强水肥管理,在地势较平缓的胶园行间每隔两穴树的中间挖一个宽60cm、长2m、深60cm施肥穴;坡地胶园在环山行内侧每隔两穴树的中间挖一个宽约40cm、长约2m、深约60cm的施肥穴。将挖出的泥土用于回填台面低洼处或加高加固环山行的保土埂,以达到保水保土的工效。施入橡胶树专用复合肥2kg/穴,鱼肥或豆饼肥10~20kg/穴。视胶头培土护根以使根颈不裸露为原则,这样恢复生长较快。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灾后处理对橡胶幼树生长量的影响:

橡胶树生长量与橡胶树品种特性、时间长短、空间分布、环境条件条件和田间抚育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它既是预测橡胶树消长规律的主要因子,又是评价林间橡胶树生产力和经营措施效果的指标。由图2可知: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叶篷,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6.9%、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12.07%;灾后处理的橡胶树穴高,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14.15%、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30.1%;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冠幅,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7.32%、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22%;火灾处理的橡胶树围,与无灾下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7.6%、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20%。可见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生长较慢,灾后重塑对橡胶树的生长量影响效果显著。

图2中,叶篷、围径数据同步放大10倍。实际样本量为:5.4、4.7、5.8,灾后处理n=256,灾后不处理n=210,无灾正常生长n=200。图211年6月定植的胶苗12年3月1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对橡胶幼苗生长量的影响调查时间:12年12月29日对抽样样本的生长量指标(穴高、冠幅、叶篷)进行测量统计和13年11月8日对胶苗平均围径进行测量统计。同比计算方法:1、灾后处理胶树与无灾正常生长胶树同比(%)=无灾正常生长胶树与灾后处理胶树相减之差/无灾正常生长胶树*100;2、灾后处理胶树与火灾后不处理的胶树同比(%)=灾后处理胶树与火灾后不处理的胶树相减之差/无灾正常生长胶树*100;

灾后处理对橡胶树生长量和抗性的影响:

胶树围径大小与胶树恢复生长速率有密切相关,围径大胶苗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较快。小蠹虫为次期害虫,一般均喜危害衰弱树、倒木,甚至枯立木,火灾后植胶树病危期,综合素质和“抵抗力”较弱。橡胶树受风倒树发生后,必须及时处理,以利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加快根系生长和树冠生长,使其早日恢复生长和产胶。图3说明了灾后处理对胶树生长量和抗性的影响。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围径,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3.44%、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17.24%;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小蠹虫侵害为0,达到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水平、受灾后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橡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穴数6.2%;灾后处理的橡胶树风倒死亡率2%,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风倒死亡率12.4%;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死亡率1.5%。以上数据说明受灾处理橡胶树和不受灾橡胶树恢复生长速度快,抵御小蠹虫侵害达到无灾自然生长橡胶树水平,风倒树死亡率接近无灾自然生长橡胶树水平,火灾后不采取措施的橡胶树风倒树受灾死亡率较严重。

图3中,围径:胶苗1米高处平均围径。灾后重塑n=256,灾后不处理n=210,无灾正常生长n=200。

图3 11年6月定植的胶苗12年3月1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对橡胶幼苗生长量和环境的影响调查时间:16年8月27日对抽样样本的生长量平均围径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小蠹虫侵害橡胶树死亡率和胶树风倒死亡率进行测量统计。计算方法:1、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率(%)=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穴数/调查胶树总穴数*100;2、风倒树死亡率(%)=风倒胶树死亡穴数/调查胶树总穴数*100。

开割胶树火灾后处理对橡胶树抗性的影响:

由图4对比分析可知,开割橡胶4、5级的死皮率,受灾补救处理后的胶树死皮率8%;受灾后不处理的胶树死皮率13%;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死皮率5%。小蠹虫侵害死亡率、受灾处理后的胶树侵害死亡率0.4%;受灾后不处理的胶树侵害死亡率3%;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侵害死亡率为0。受风灾倒树死亡率,受灾处理后的倒树死亡率1.4%;受灾后不处理的倒树侵害死亡率4.2%;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倒树死亡率为1.2%。穴平均产量:受灾处理后的3.5公斤;受灾后不处理的2.7公斤;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3.6公斤。可见灾后处理对橡胶树的抗性的影响、产量影响效果显著。

图4中,死皮穴:四、五级死皮穴。样本容量灾后处理、灾后不处理、无灾正常生长n1=n2=n3=500。

图4 1998年7月定植的胶树10年3月2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橡胶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时间:15年11月27日对小蠹虫侵害橡胶树死亡率和胶树风倒死亡率、4、5级的死皮率、进行测量统计。该产量是15年的穴平均产量。计算方法:死皮率(%)=发病穴数/调查总穴数*10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样本量生长量对比图。

图中,叶篷数据同步放大10倍;实际样本量为:5.4、4.7、5.8,灾后重塑n=25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灾后处理对胶树生长量和抗性的影响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样本容量灾后处理、灾后不处理、无灾正常生长对比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然橡胶林灾后重塑方法包括:

S101:加强水肥管理,在平缓地胶园在行间每4穴树的中间挖一个宽60cm、长约2m、深60cm;坡地胶园在环山行内侧每4穴树的中间一个宽约40cm、长约2m、深约60cm的肥穴;将挖出的泥土用于填埋树洞、加高加固环山行和其他水保工程;施入橡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2千克/穴,施鱼肥或豆饼肥10~20千克/穴;天然橡胶树皮爆胶口宽度小于5cm的,不需处理,只将凝胶块拔出;爆胶口宽度在5cm~10cm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用凡士林涂封活皮边缘;爆胶口宽度大于10cm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保护各爆胶口之间活的形成层,用加入防虫剂的沥青涂封;

S102:开割天然橡胶树整个割面火灾受害后,先用杀虫剂涂于火灾部位,然后待割面干枯稳定后,先将干枯树皮刮除,刮净木质部表面的坏死组织,拔除胶线、胶膜,然后用凡士林或1:1的橡胶种子油、松香合剂涂封活皮边缘,用沥青或沥青合剂涂封木质部;天然橡胶树干溃烂成洞穴的,排除积水,剔尽朽木,随即消毒补洞;

S103:开割树树冠截去枯枝枯干;全枯的,在干枯处下方2cm~3cm处锯干,锯口干后涂沥青合剂或煤焦油;树皮环枯或茎干坏死5/6以上树报废,不作处理;对胶树连片的,无法恢复生机,砍除该橡胶树,重新种植橡胶树;对外皮干枯的开割树,外皮干枯深度达0.4厘米,推迟割胶,至活皮厚度达0.6厘米再割胶;火灾茎干3级的,以茎干为主,不停割养树;养树一年进行低强度复割。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1、勐养曼戈龙村民岩纠的天然橡胶苗木火灾后处理:

2010年岩纠在他家幼林胶地(25亩有856穴)边育了5000穴袋装苗、6000穴地栽砧木苗,2012年3月17日,别人烧地,引起火灾,火灾后指导岩纠对苗圃受害幼苗原则上,枯部分锯(切)除。苗木干枯至离地面10cm以下时,可在稍高于地面处切干,让芽抽出,重新培养茎干。如有叶片的可喷施叶面肥等,同时做好防病工作,袋装苗设法保存接穗,并让接穗重新抽芽,留一个壮芽继续培养。后加强水肥管理,地栽砧木苗施入橡胶树专用复合肥0.05千克/穴肥或水施或沟施于植穴旁,袋装苗水施橡胶树专用复合肥0.03千克/穴。

2、勐养曼戈龙村民岩纠的天然橡胶幼树(25亩有856穴)火灾后处理

2011年定植的胶苗火灾后加强水肥管理,未分枝的,茎干枯不到1/3和茎干枯1/3~2/3施入橡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0.05千克/穴,水施或沟施于植穴旁。干枯处离芽接位不足1m的,在芽接位以上10cm~15cm处切干,重新培养主干。干枯至离芽接位1m以上的,保留主干,干枯到那切到那。

2009--2010年定植的幼胶树火灾后加强水肥管理,主干树皮干枯不到1/3和主干树皮干枯1/3~2/3在植穴一侧于相当于树冠滴水线处挖宽约30cm、长相当于植穴宽、深约40cm的肥穴。挖出泥土用于维修环山行等。施入橡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0.2千克/穴,施鱼肥或豆饼肥2~5千克/穴。

2009--2010年定植的120穴受害幼树,主干枯至离芽接位1m以下,在芽接位上10cm~15cm处切干,重新培养主干;树冠受害或茎干枯到1m以上,截去干枯部分,重新培养树冠或主干。

2010年定植的幼胶树接穗全部枯死28穴用高截干苗等补换植。2009年定植的幼胶树连片的有70穴4级占50%以上比例,建议重新种植。

实施例二:勐养跳坝河村民光生天然橡胶树火灾后处理

2012年3月14日,光生的橡胶地电线断了,引起火灾,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光生对523穴(4~7年)胶树火灾后主干树皮坏死宽度<5cm、主干树皮坏死宽度占全树周1/3、主干树皮坏死宽度占全树周1/2,加强水肥管理,在植胶台植穴间挖宽约40cm、长1~1.5米、深约50cm的肥穴。挖出泥土用于维修环山行等。施入橡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0.5千克/穴,施鱼肥或豆饼肥5~10千克/穴。天然橡胶树皮爆皮流胶的,根据爆胶伤口的大小酌情处理。爆胶口宽度小于5cm的,不需处理,只将凝胶块拔出;爆胶口宽度在5cm~10cm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用凡士林涂封活皮边缘;爆胶口宽度在10cm以上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并注意保护各爆胶口之间活的形成层,用加入防虫剂的沥青涂封。

对定植6年快达开割标准的24穴幼树,主干树皮干枯1/2以上、主干树皮干枯在1m以内的在干枯部位下方截干,并用沥青合剂等涂封切口;茎干树皮干枯未达1/2树围的,不截干,本发明按树干火灾处理的方法处理。

实施例三:

对勐养吹号寨1200穴橡胶开割树火灾后处理

1、火灾后处理

2010年3月27日,别人烧地,引起火灾,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村民开展天然橡胶树火灾后管理,方法如下:加强水肥管理,在平缓地胶园在行间每4穴树的中间挖一个宽60cm、长约2m、深60cm;坡地胶园在环山行内侧每4穴树的中间一个宽约40cm、长约2m、深约60cm的肥穴。将挖出的泥土用于填埋树洞、加高加固环山行和其他水保工程。施入橡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2千克/穴,施鱼肥或豆饼肥10~20千克/穴。视胶头培土护根以使根颈不裸露,这样恢复生长亦快。

天然橡胶树外皮枯死的,其形成层未受害,干死的外皮会自行脱落,故不必处理。

天然橡胶树皮爆皮流胶的,根据爆胶伤口的大小酌情处理。爆胶口宽度小于5cm的,不需处理,只将凝胶块拔出;爆胶口宽度在5cm~10cm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用凡士林涂封活皮边缘;爆胶口宽度在10cm以上的,拔出凝胶块,修去坏皮,并注意保护各爆胶口之间活的形成层,用加入防虫剂的沥青涂封。

开割天然橡胶树整个割面火灾受害后,先可用杀虫剂涂于火灾部位,然后待割面干枯稳定后,先将干枯树皮刮除,刮净木质部表面的坏死组织,拔除胶线、胶膜,然后用凡士林或1:1的橡胶种子油、松香合剂涂封活皮边缘,用沥青或沥青合剂涂封木质部。

天然橡胶树干溃烂成洞穴的,要排除积水,剔尽朽木,随即消毒补洞。

伤口具体处理方法:选择晴天,将爆胶处凝胶块及延伸的胶膜拔除,用刀削去翘起的树皮和干死树皮撬除。在树皮死活交接处修边,斜切平滑。伤口下方开一个小排水口。修边和开排水口尽量做到不流胶或少流胶。第二天,拔除修边时所致的流胶所凝固的胶线,刮净木质部表面坏死组织,如伤口中有活的形成层应细心保留并加以保护,用医用凡士林涂抹活树皮边缘和活的形成层。待木质部充分干燥后用沥青合剂涂封。

开割树树冠截去枯枝枯干;全枯的,在干枯处下方2cm~3cm处锯干,锯口干后涂沥青合剂或煤焦油;树皮环枯或茎干坏死5/6以上树报废,不作处理要抢割、强割后更新。砍除该树。

对胶树连片的213穴火灾茎干4~6级,无法恢复生机,指导胶农进行抢割、强割,然后砍除该橡胶树,要重新种植橡胶树。

胶农火灾胶树处理时应注意:爆胶型受害树的爆胶口木质部发黑,并有黑色细条纹向纵向延伸,这是一些受烧伤的细胞,不能按处理条溃疡病追黑线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免人为扩大伤口,加重胶树损害,并浪费人工和涂封材料。

火灾发生后,橡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弱,造成小蠹虫的侵害。因此,应当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监控力度,一旦达到防控指标及时予以防治。

火灾胶树由于胶乳外流、内凝和愈伤以及恢复树冠等而消耗了大量养分。因此,必须加强对橡胶园的水肥管理,保证橡胶树能够愈合伤口和恢复生产。

对外皮干枯的开割树,如外皮干枯深度达0.4厘米以上者,要适当推迟割胶,至活皮厚度达0.6厘米左右再割胶。割胶时若割面上有干皮阻碍行刀时,可局部剥去干皮。

火灾茎干3级的,以茎干为主,不论树冠受害级别,原则上都应停割养树。应养树一年进行低强度复割。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对天然橡胶林防火措施:胶林火灾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要有效预防和扑救胶林火灾,做到科学有序组织胶林防火工作,快速调动有效的扑火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指挥最有力的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实现最快的扑灭胶林火灾的目的。落实橡胶林火灾防治措施的长效机制。

由图2可知: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叶篷,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6.9%、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12.07%;灾后处理的橡胶树穴高,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14.15%、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30.1%;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冠幅,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7.32%、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22%;火灾处理的橡胶树围,与无灾下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7.6%、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20%。可见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生长较慢,灾后重塑对橡胶树的生长量影响效果显著。

图2中,叶篷、围径数据同步放大10倍。实际样本量为:5.4、4.7、5.8,灾后处理n=256,灾后不处理n=210,无灾正常生长n=200。图211年6月定植的胶苗12年3月1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对橡胶幼苗生长量的影响调查时间:12年12月29日对抽样样本的生长量指标(穴高、冠幅、叶篷)进行测量统计和13年11月8日对胶苗平均围径进行测量统计。同比计算方法:1、灾后处理胶树与无灾正常生长胶树同比(%)=无灾正常生长胶树与灾后处理胶树相减之差/无灾正常生长胶树*100;2、灾后处理胶树与火灾后不处理的胶树同比(%)=灾后处理胶树与火灾后不处理的胶树相减之差/无灾正常生长胶树*100;

灾后处理对橡胶树生长量和抗性的影响:

胶树围径大小与胶树恢复生长速率有密切相关,围径大胶苗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较快。小蠹虫为次期害虫,一般均喜危害衰弱树、倒木,甚至枯立木,火灾后植胶树病危期,综合素质和“抵抗力”较弱。橡胶树受风倒树发生后,必须及时处理,以利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加快根系生长和树冠生长,使其早日恢复生长和产胶。图3说明了灾后处理对胶树生长量和抗性的影响。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围径,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相差3.44%、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17.24%;灾后处理的橡胶树小蠹虫侵害为0,达到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水平、受灾后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橡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穴数6.2%;灾后处理的橡胶树风倒死亡率2%,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风倒死亡率12.4%;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死亡率1.5%。以上数据说明受灾处理橡胶树和不受灾橡胶树恢复生长速度快,抵御小蠹虫侵害达到无灾自然生长橡胶树水平,风倒树死亡率接近无灾自然生长橡胶树水平,火灾后不采取措施的橡胶树风倒树受灾死亡率较严重。

图3中,围径:胶苗1米高处平均围径。灾后重塑n=256,灾后不处理n=210,无灾正常生长n=200。

图3 11年6月定植的胶苗12年3月1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对橡胶幼苗生长量和环境的影响调查时间:16年8月27日对抽样样本的生长量平均围径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小蠹虫侵害橡胶树死亡率和胶树风倒死亡率进行测量统计。计算方法:1、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率(%)=胶树小蠹虫侵害死亡穴数/调查胶树总穴数*100;2、风倒树死亡率(%)=风倒胶树死亡穴数/调查胶树总穴数*100。

开割胶树火灾后处理对橡胶树抗性的影响:

由图4对比分析可知,开割橡胶4、5级的死皮率,受灾补救处理后的胶树死皮率8%;受灾后不处理的胶树死皮率13%;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死皮率5%。小蠹虫侵害死亡率、受灾处理后的胶树侵害死亡率0.4%;受灾后不处理的胶树侵害死亡率3%;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侵害死亡率为0。受风灾倒树死亡率,受灾处理后的倒树死亡率1.4%;受灾后不处理的倒树侵害死亡率4.2%;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倒树死亡率为1.2%。穴平均产量:受灾处理后的3.5公斤;受灾后不处理的2.7公斤;不受灾自然生长胶树3.6公斤。可见灾后处理对橡胶树的抗性的影响、产量影响效果显著。

图4中,死皮穴:四、五级死皮穴。样本容量灾后处理、灾后不处理、无灾正常生长n1=n2=n3=500。

图4 1998年7月定植的胶树10年3月27日该胶地火灾,指导处理后橡胶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时间:15年11月27日对小蠹虫侵害橡胶树死亡率和胶树风倒死亡率、4、5级的死皮率、进行测量统计。该产量是15年的穴平均产量。计算方法:死皮率(%)=发病穴数/调查总穴数*100。

下面结合景洪市天然橡胶树火灾后处理的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勐养曼戈龙村民岩纠2011年定植的胶苗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处理的和勐养曼景法村民岩应2011年定植的胶苗火灾后不处理的和勐养曼戈龙村民岩勐2011年定植的胶苗自然生长的对比;

2012年12月29日调查火灾胶苗和胶苗自然生长的生长量对比(调查结果表1),2016年8月27日调查火灾胶苗和胶苗自然生长的生长量和风倒树对比(调查结果表2)。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29日。调查结果表1

表1火灾胶苗和胶苗自然生长的生长量对比(2011年定植)

定植苗木火灾后农业部门指导处理的生长量,基本相当于芽接桩苗定植第二年的水平,效果非常显著。定植苗木火灾后不处理的生长量,基本相当于芽接桩苗定植第一年的水平,生长较慢。至2013年11月,胶苗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处理的胶苗1米高处平均围径:8.5厘米、胶苗火灾后不处理的胶苗1米高处平均围径:6.7厘米、胶苗自然生长的胶苗1米高处平均围径:9.2厘米。

调查-时间:2016年8月27日。调查结果表2,

表2火灾胶苗和胶苗自然生长的生长量和风倒树对比(2011年定植)

2015年11月27日调查勐养吹号寨500穴橡胶开割树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处理的和勐养曼介去村500穴橡胶开割树火灾后不处理的和勐养曼戈龙村民岩勐530穴自然生长橡胶开割树的产量对比,四、五级死皮率,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和风倒树对比,如表3,

表3火灾开割胶树和自然生长开割胶树的对比

(调查胶树是2001年定植)

经2015年11月27日调查对比从表3得知500穴橡胶开割树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处理的穴平均产量3.5公斤,四、五级死皮树是40穴,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2穴,风倒树造成死亡穴数是7穴(含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2穴)和500穴橡胶开割树火灾后不处理的穴平均产量2.7公斤,四、五级死皮树是65穴,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15穴,风倒树造成死亡穴数是21穴(含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15穴)和530穴自然生长橡胶开割树的穴平均产量3.6公斤,四、五级死皮树是30穴,小蠹虫的侵害造成死亡穴数0穴,风倒树造成死亡穴数是6穴。因此可以看出橡胶开割树火灾后经本发明指导处理的穴平均产量和自然生长橡胶开割树的穴平均产量相差距不大,四、五级死皮树差距不大,风倒树造成死亡穴数差距小;灾后不处理的穴平均产量和自然生长橡胶开割树的穴平均产量相差距大,四、五级死皮树差距大,风倒树造成死亡穴数差距大。火灾后指导处理的橡胶开割树效果非常显著。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采样样本分析:

1)橡胶树生长量与橡胶树品种特性、时间长短、空间分布、环境条件条件和田间抚育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它既是预测橡胶树消长规律的主要因子,又是评价林间橡胶树生产力和经营措施效果的指标。如图2所示,图中,叶篷数据同步放大10倍。实际样本量为:5.4、4.7、5.8,灾后重塑n=256。灾后不处理n=210,无灾正常生长n=200灾后重塑的橡胶树叶篷,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为6.89%、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14.89%;灾后重塑的橡胶树穴高,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为14.15%、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53.96%;灾后重塑的橡胶树冠幅,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为7.31%、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31.03%;结论:受灾重塑后橡胶树对生长量影响效果显著,是受火灾后橡胶补救措施的良药。

2)胶苗围径大小与胶苗恢复生长速率有密切相关,围径大胶苗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较快。小蠹虫为次期害虫,一般均喜危害衰弱树、倒木,甚至枯立木,火灾后值胶树病危期,综合素质和“抵抗力”较弱。橡胶树受风倒树发生后,必须及时处理,以利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加快根系生长和树冠生长,使其早日恢复生长和产胶。灾后重塑的橡胶树围径,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同比,仅为3.44%、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9.43%;灾后重塑的橡胶树小蠹虫侵害,达到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水平、受灾后不采取补救措施的风倒树占比样本容量的6.19%:;灾后重塑的橡胶树风倒二次受灾,接近于无灾正常生长橡胶树水平、同比受灾后不处理的橡胶树高达80.76%;结论:受灾重塑后橡胶树恢复生长速率快,抵御小蠹虫侵害达到无灾橡胶树水平,二次风倒树同比量接近无害橡胶树水平,火灾后不采取措施的橡胶树二次风倒树受灾较严重。

未开割与已开割橡胶树围径(胶苗)、死皮率(受灾重塑:8%、受灾后不处理:13%、风倒树:6%)、小蠹虫侵害、抵御二次风倒树指标,受火灾后重塑橡胶树均远高于受灾后不处理橡胶。

本发明的橡胶林火灾后重塑方法可行,是弥补植胶户减少损失的优化途径。

火灾后橡胶林重塑弥补了景洪市火灾后橡胶林重塑的技术缺口,对景洪市及至全国植胶区技术借鉴提供了基础实践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