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2357发布日期:2018-10-19 18:2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情况下,要达到冬油菜的的高产水平,施肥分为基肥、苗肥、返青肥、花期肥四大类,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劳动成本高。本发明一种肥料配比,要求只在播期施一次基肥就能实现高产的施肥技术,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旨在解决甘蓝型冬油菜施肥耗时耗力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通过将肥料按对应小区撒到地表,用钉耙将肥料刨入土中,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亩、20~40kg/亩、8~16kg/亩。

优选地,所述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的施肥量分别为45kg/亩、40kg/亩、8kg/亩。

优选地,所述尿素中单位总氮质量分数不小于46.4%,粒径为0.85mm~2.80mm。

优选地,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p2o5的质量分数不小于12%。

优选地,所述硫酸钾中k2o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2%。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蓝型冬油菜的施肥方法。在本发明中,一是根据田块面积,计算出所需n、p、k重量;二是将配比好的三种肥料混合后,播种前一次性施入田块作基肥;三是正常进行中耕除草,整个生育期再不需要施入任何肥料就能达到高产水平。本发明是一个甘蓝型冬油菜n、p、k丰产施肥配方,较传统施肥方法省时省力,操作性强。通过一系列基肥试验研究表明,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田间栽培时大量的n肥投入是高产、丰产的重要保证之一;而p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关,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p肥可以少量施用,不可大量投入,否则,投入产出比将增大,减少了种植收益;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在k肥的施用上,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本发明试验结果显示,当n、p、k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量分别为45kg/亩、40kg/亩、8kg/亩时,田间表现为高产水平,是最佳肥料配比。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操作简单,施肥简单一次到位就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具有省事、省力、省时的特点,能有效的降低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同n不同p、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2是同n不同p、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3是同n不同p、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4是同p不同n、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5是同p不同n、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6是同p不同n、k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7是同k不同n、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8是同k不同n、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图9是同k不同n、p肥比下的小区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试验设计

试验选地在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二台地第一大棚,大棚长50米,宽8米。

用分度为1克的电子秤准确称量各个肥料配比,装袋混匀。

2016年8月28日种甘蓝型试验。种前试验地旋耕杷平,不施底肥。方法为先将肥料按对应小区撒到地表,在用钉耙刨入土中,最后进行开沟手撒播种。

甘蓝型肥料试验为n、p、k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3因素×3水平=9小区。各小区长7m,宽2m,面积14m2,小区南北间距0.8m,东西间距1m,每小区播种10行,南北走向。试验品种为天油2255(常规种),于2016年8月28日开沟手撒播种。

n、p、k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梯度见下表1:

表1甘蓝型试验肥料配比表

正交试验见下表2:

表2甘蓝型试验肥料配比表

二、肥料信息

1、尿素

昆仑牌尿素,总氮≥46.4%,粒径范围d0.85mm-2.80mm,执行标准gb2440-2001,优等品,净含量40kg,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

2、过磷酸钙

堂丰牌粒状过磷酸钙,有效p2o5≥12%,执行标准:q/yaf01-2005,xk13-214-00566,净含量40kg,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安宁复合肥原料厂。

3、硫酸钾

鑫慧丰牌硫酸钾,抗盐碱,原产地俄罗斯,k2o≥52%,执行标准:q/hf01-2007,登记证号:农肥(2007)临字0526号,重量20kg,上海慧丰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三、试验结果

2016年8月28日开沟手撒播种,出苗后10月25日间苗,定苗,10月21、次年3月2日进行两次中耕锄草,分别于9月27日、次年3月15日喷甲基异柳磷防治蓝跳甲等害虫,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各小区于2017年6月25日取样5株,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6月28日收割,7月4日机打晾晒,称重,各小区分别计产,考种结果见下表3。

表3甘蓝型肥料试验考种结果表

说明:甘肥113代表n1p1k3,甘肥333代表n3p3k3,以此类推。

1、n肥

1.1、同n不同p、k肥比下的小区实际产量

对表3中的同n不同p、k小区进行分类归纳,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绘图,得到图1、2、3。

从图1可以看出,当n肥施用量为45kg/亩时,小区的产量随着p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递减,p肥为4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大值,为甘肥113,产量为6.18kg,p肥为2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小值,为甘肥132,产量为6.04kg,小区产量甘肥113>甘肥121>甘肥132,规律明显,变化可寻。

从图2可以看出,当n肥施用量为35kg/亩时,小区的产量随着p肥施用量的递减而增加,p肥为2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大值,为甘肥231,产量为5.61kg,p肥为40kg/亩时出现小区产量最小值,为甘肥212,产量为3.86kg,小区产量甘肥231>甘肥223>甘肥212,变化明显,规律可寻。

从图3可以看出,当n肥施用量为25kg/亩时,整条曲线呈现出v字形,也就是当p、k施用量为试验梯度量的最大或最小是均比中间施用量的产量要高,产量最高小区为甘肥333,此时n、p、k三者的使用量为试验设置值得最小值,n肥5kg/亩,p肥20kg/亩,k肥8kg/亩。

1.2、n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按照表3中n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4。

表4n肥梯度变化产量表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n素梯度由n1向n3的转变,n肥的施用量越少,小区产量随之也越少,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经数据分析相关系数r2=0.9787,线性公式为y=4.098x+102.25(亩产量,kg)。其中,当n肥施用量为45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亩产量达到290.15kg,是高产、丰产水平,可见,在油菜的生长中,n肥的需求量较大,直接影响着栽培产量。

2、p肥

2.1、同p不同n、k肥比下的小区实际产量

对表3中的同p不同n、k小区进行分类归纳,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绘图,得到图4、5、6。

从表3及图4、图5可以看出,当p肥的梯度为40kg/亩与30kg/亩时,整个图形呈现出v字形,小区产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k肥为梯度2时,也就是k的施用量为12kg/亩时,小区产量分别为3.86kg与3.52kg。当p肥的梯度为40kg/亩,小区产量最高值出现在甘肥113,产量为6.18kg。当p肥的梯度为30kg/亩,小区产量最高值出现在甘肥121,产量为6.06kg,此时,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从图6可以看出,整个图像呈现出倒置的v字,也就是,当p肥梯度为20kg/亩时,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当n肥梯度为1时产量最大,出现小区为甘肥132,产量为6.04kg,当n肥梯度为3时产量最小,出现小区为甘肥333,产量为4.88kg。

2.2、p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按照表3中p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5。

表5p肥梯度变化表

从上表5中可以看出,p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关,相关系数r2=0.9053,线性公式为y=-1.0405x+287.99(亩产量,kg),也就是,随着p肥施用量的增加小区产量随之而小幅减少,反之,随着p肥施用量的减少小区产量随之而小幅度增加。当p肥施用量为40kg/亩时,小区平均产量为234.41kg/亩,当p肥施用量为20kg/亩时,小区平均产量为262.51kg/亩,小区的产量随之p肥的减少而小幅递增。该分析说明,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p肥可以少量施用,不可大量投入,否则,投入产出比将增大,减少了种植收益。

3、k肥

3.1、同k不同p、n肥比下的小区实际产量

对表3中的同k不同n、p小区进行分类归纳,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绘图,得到图7、8、9。

从图7可以看出,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1水平,也就是16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产量为260.13kg/亩,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递增而增加,n肥施用越多小区产量越高,反之越少,二者显示出线性正相关。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肥121>甘肥231>甘肥311。小区甘肥121产量最高为6.06kg,小区甘肥311产量最低为4.72kg,面积同为9.3m2,二者产量相差1.34kg。

从图8可以看出,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2水平,也就是12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产量为212.96kg/亩,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递增而增加,n肥施用越多小区产量越高,反之越少,二者显示出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肥132>甘肥212>甘肥322。小区甘肥132产量最高为6.04kg,小区甘肥322产量最低为3.52kg,面积同为9.3m2,二者产量相差2.52kg,差异明显。

从图9可以看出,当k肥施用量在梯度3水平,也就是8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产量为263.94kg/亩,各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与p肥的施用量的递增而增加,n肥与p肥施用越多小区产量越高,反之越少,n、p二者与小区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小区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肥113>甘肥223>甘肥333。小区甘肥113产量最高为6.18kg,小区甘肥333产量最低为4.88kg,二者产量相差1.3kg。

3.2、k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按照表3中k肥的梯度变化将各小区的产量列出制成下表6。

表6k肥梯度变化表

从上表6中可以看出,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就整体分析而讲,当k肥的施用量固定时,小区的产量随着n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个规律是明显的,也是通用的。k肥施用梯度为3,也就是8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产量最高,为5.54kg,合236.94kg/亩;k肥施用梯度为2,也就是12kg/亩时,小区的平均产量最低,为4.47kg,合212.96kg/亩。因此,在k肥的施用上,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取得最高的收益。

四、结论

甘蓝型的n、p、k试验表明,n肥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田间栽培时大量的n肥投入是高产、丰产的重要保证之一;而p肥的施用量与小区产量呈现出负相关,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p肥可以少量施用,不可大量投入,否则,投入产出比将增大,减少了种植收益;k肥梯度的变化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并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在k肥的施用上,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配合n与p肥的使用,三者合理配套施用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全域小区产量最高的是甘肥113,产量为6.18kg,合计亩产294.43kg,这是n、p、k的施用量为45kg/亩、40kg/亩、8kg/亩,这也是本组试验的最佳施肥量,可以在大田生产上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