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2766发布日期:2018-11-14 00:47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田生态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开展烟蚜茧蜂生物防治烟草上蚜虫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实施以来,在云南省烟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08万亩,占云南省植烟面积的85%,防治效果达80%-92%,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累计节约防治成本34622.99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1459.825万元,新增利润14387.647万元,新增税收7724.461万元。该技术还辐射带动了油菜、蔬菜和果树等作物开展生物防治蚜虫,应用面积达1120.89万亩,烟蚜茧蜂对桃蚜、萝卜蚜和油菜蚜的寄生率达8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40%以上。实践成功证明了该项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高效、安全与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的显著优点,而且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崭新阶段。该技术的日益成熟,可望覆盖云南、辐射全国,覆盖烟草、辐射其它农业产业,引领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式的重大转变。

然而,生物防治尽管具有绿色、安全和可持续等诸多优点,但在烟田环境中大规模释放烟蚜茧蜂,其受到烟田中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复杂影响,同时烟蚜茧蜂也会对其它生物和非生物产生影响,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有外在影响也有潜在影响,有短期性也有长期性。

因此,有必要对规模释放烟蚜茧蜂后烟田昆虫群落进行监测评价,为进一步提升烟蚜茧蜂应用技术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明确释放烟蚜茧蜂对烟区其它生物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可获取烟田生态中昆虫群落的多度、频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数据。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对应用区域内的生态效应,为进一步提升烟蚜茧蜂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烟田监测的范围和样株:

a.随机取样:在释放烟蚜茧蜂的烟区,选择连片种植的烟田100亩,随机抽样前对总体进行样方的划分和标号,在选定的烟田范围内随机选择4块烟田,每块烟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样点之间间隔50米以上,每点在一垄种植行上调查连续的4株烟株;

b.选择取样:在释放烟蚜茧蜂的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亩连片种植区域,在选择区域的烟田中放置马来氏网进行烟田昆虫种群的收集;

2)确定监测对象:

依据烟蚜茧蜂对烟田昆虫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关系,选择烟株上烟蚜茧蜂寄生靶标烟蚜、直接影响的天敌昆虫、间接影响的烟田主要害虫和其它昆虫种群作为监测对象;

3)确定监测方法与时间:

依据烟株生长和烟田中昆虫发生情况,在烟草移栽10-15天后,采用多重抽样的方法调查样株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开展第一次调查,以后每间隔7天调查一次,直至烟草采收结束;在烟草移栽的同时放置马来氏网,每隔15天更换一次昆虫收集瓶,并分类和统计天敌昆虫和其它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4)监测评价:

依据监测指标,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对烟蚜茧蜂释放后的烟田昆虫群落进行评价分析。

进一步的,步骤1)中,马来氏网依照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放置3个,且马来氏网的纵向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天敌昆虫包括食蚜蝇和瓢虫。

进一步的,烟田主要害虫包括烟青虫和烟粉虱。

进一步的,步骤3)中,多重抽样的方法指的是:a.在选定的样株上,调查所有叶片上的天敌昆虫和主要害虫数量;b.在所抽样株上按照上、中、下部各随机抽取枝条或叶片进行调查烟蚜数量。

进一步的,步骤4)中,监测指标包括烟蚜的危害率。

进一步的,步骤4)中,评价指标包括天敌昆虫的密度,烟田主要害虫的密度以及烟田昆虫群落的多度、频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获取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数据,通过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后烟田的生物和生态安全性、烟蚜茧蜂规模化释放的环境兼容性和协调性,从而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对应用区域内的生态效应,为进一步提升烟蚜茧蜂控制蚜虫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

一种烟蚜茧蜂规模释放后烟田昆虫群落监测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烟田监测的范围和样株:

a.随机取样:在释放烟蚜茧蜂的烟区,随机抽样前对总体进行样方的划分和标号,随机选择4块烟田,每块烟田五点取样,点之间至少间隔100米,每点在一垄种植行上调查连续的4株烟株;

b.选择取样:在释放烟蚜茧蜂的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亩连片种植区域,在烟田的中间位置设置马来氏捕虫网,马来氏捕虫网的纵向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平行设置。

分类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收集足够系列的标本(样品)。马来氏网具有可持续收集、人力需要少、样品非常干净、类群相对集中等特点,样品直接酒精保存,保证了后续的分子研究必须的质量。

2)确定监测对象:

依据烟蚜茧蜂对烟田昆虫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选择烟株上烟蚜茧蜂寄生靶标烟蚜、直接影响天敌昆虫、间接影响的烟田主要害虫和其它昆虫种群作为监测对象。天敌昆虫包括食蚜蝇和瓢虫,烟田主要害虫包括烟青虫和烟粉虱。

3)确定监测方法与时间:

依据烟株生长和昆虫发生情况,在烟草移栽10-15天后,采用多重抽样的方法调查样株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在所抽烟株样本上按照上、中、下部各随机抽取枝条或叶片进行调查,确定样株上天敌昆虫、烟田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并以枝条或叶片上的虫量来统计样本烟株上的烟蚜量。每间隔7天调查一次,直至烟草采收结束。

在烟草移栽的同时放置马来氏网,每隔15天更换一次昆虫收集瓶,并分类和统计天敌昆虫和其它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4)监测评价:

依据监测指标,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对烟蚜茧蜂释放后的烟田昆虫群落进行评价分析。监测指标包括烟蚜的危害率;评价指标包括天敌昆虫的密度,烟田主要害虫的密度以及烟田昆虫群落的多度、频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

案例分析:

2015年-2017年,在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不同年限的烟区(年限最长的玉溪地区、较长的红河州和较短的文山州),采用上述方法开展了监测。

表1烟蚜茧蜂不同释放年限的烟田中昆虫群落的变化

从表1中可看出:烟蚜的危害率指标,文山地区的显著高于玉溪地区的;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件差异不显著。瓢虫的密度,玉溪地区的显著高于文山地区的;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件差异不显著。食蚜蝇的密度,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主要害虫(烟青虫和烟粉虱)的密度,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烟蚜茧蜂的释放主要影响烟田中的烟蚜发生率和瓢虫的密度,而对食蚜蝇和主要害虫(烟青虫和烟粉虱)未有显著影响。

表2烟蚜茧蜂不同释放年限的烟田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烟田昆虫群落存在明显的差异。玉溪红塔区地区具有最高的昆虫丰富度、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明随着烟蚜茧蜂的释放年限的增加更有利于增加烟田的昆虫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红河州的昆虫丰富度比文山州县高,但其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文山州,而且同一烟田和不同烟田的昆虫多样和群落结构在不同年限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表明当地的气候环境也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本发明可获取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数据,通过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后烟田的生物和生态安全性、烟蚜茧蜂规模化释放的环境兼容性和协调性,从而明确规模化释放烟蚜茧蜂控制烟蚜对应用区域内的生态效应及其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烟蚜茧蜂控制蚜虫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