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果采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1992发布日期:2019-01-05 08:4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果采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果采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果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果树上的水果在成熟时需要经过人工采摘,并在采摘之后投入市场。在采摘水果时,果农通常会使用一些辅助机械来采摘水果。

当前的一些辅助机械通常包括拉杆、网兜及圆框,网兜固定在圆框的边沿处,圆框固定在拉杆上。果农在采摘水果时,举起拉杆,并使圆框卡在水果的果蒂处,最后果农拉动圆框使水果的果蒂断裂。但这种辅助机械在使用时,大多较为笨重且会较为耗费果农的力气,使得果农采摘水果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果采摘装置,能够提高水果采摘的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果采摘装置,所述水果采摘装置包括剪切组件、支撑套筒、果筐及控制开合组件,所述剪切组件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复位弹簧、固定件与连接板,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上,

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插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果筐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上,

所述控制开合组件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及旋转把手,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刀片上,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刀片上,所述旋转把手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拉绳的中点,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把手上,

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之间存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之间存在剪切间隙,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之间相闭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绳孔,所述第二拉绳的中部均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二拉绳穿过所述绳孔

可选地,所述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并列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拉绳的中点与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之间的部分绕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拉绳的中点与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之间的部分绕过所述第二滑轮。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内部滑轮,所述第二拉绳绕过所述内部滑轮。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套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绳框,所述第二拉绳穿过所述绳框。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内部还设置有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设置在所述绳孔与所述连接柱之间,所述支撑圆柱上设置有转向滑轮,所述第二拉绳绕过所述转向滑轮。

可选地,所述果筐上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支撑套筒上。

可选地,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撑套筒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刀片所在的平面及所述第二刀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果筐的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一刀片在所述果筐的开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及所述第二刀片在所述果筐的开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均在所述果筐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采摘水果时,将支撑套筒伸到待采摘水果的位置处,此时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处于第一状态,移动支撑套筒使待采摘水果的果蒂位于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剪切间隙之间。使旋转把手相对支撑套筒旋转,第二拉绳在旋转把手的带动下,会牵引第一拉绳的中点,进而使得第一拉绳的两端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进行同步转动,直至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转动至第二状态,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闭合,待采摘水果的果蒂被剪断,水果进入果筐中,水果采摘完成。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之间的复位弹簧使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复位至第一状态。这种装置采摘水果,一方面结构较为紧凑轻便,另一方面旋转把手转动角度小,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果采摘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果采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剪切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果采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水果采摘装置包括剪切组件1、支撑套筒2、果筐3及控制开合组件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剪切组件的俯视图,结合图1与图2,剪切组件1包括第一刀片11、第二刀片12、复位弹簧13、连接板14与固定件15。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转动设置在固定件15上,固定件15固定在连接板14上,复位弹簧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上。

支撑套筒2的一端插设有连接柱6,连接板14连接在连接柱6上,果筐3设置在支撑套筒2上。

控制开合组件4包括第一拉绳41、第二拉绳42及旋转把手43。第一拉绳4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刀片11上,第一拉绳4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刀片12上,旋转把手43转动设置在支撑套筒2的另一端,第二拉绳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拉绳41的中点,第二拉绳42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把手43上。

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之间存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之间存在剪切间隙a。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之间相闭合。

在采摘水果时,将支撑套筒2伸到待采摘水果的位置处,此时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处于第一状态,移动支撑套筒2使待采摘水果的果蒂位于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的剪切间隙a之间。使旋转把手43相对支撑套筒2旋转,第二拉绳42在旋转把手43的带动下会牵引第一拉绳41的中点,进而使得第一拉绳41的两端带动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进行同步转动,直至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转动至第二状态,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相闭合,待采摘水果的果蒂被剪断,水果进入果筐3中,水果采摘完成。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之间的复位弹簧13使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复位至第一状态。这种装置采摘水果,一方面结构较为紧凑轻便,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同步转动切断果蒂来采摘水果,旋转把手转动角度小,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果采摘的效率。

如图2所示,剪切组件1还包括第一滑轮16与第二滑轮17,第一滑轮16与第二滑轮17并列设置在连接板14上,第一拉绳41的的中点与第一拉绳41的一端之间的部分绕过第一滑轮16,第一拉绳41的中点与第一拉绳41的另一端之间的部分绕过第二滑轮17。第一滑轮16与第二滑轮17的设置可避免第一拉绳41缠绕至其他结构上,并有利于减少第一拉绳41的移动阻力。

结合图1与图2,第一刀片11、第二刀片12之间的固定件15可为铰制孔用螺栓,铰制孔用螺栓可实现第一刀片11、第二刀片12与连接板14三者之间的连接。

结合图1与图2,连接板14上设置有绳框18,第二拉绳42穿过绳框18。绳框18允许第二拉绳42与第一拉绳41连在一起,便于旋转把手43通过第二拉绳42对第一拉绳41控制。

可选地,绳框18可为铝扣结构。

结合图1与图2,第一刀片11所在的平面及第二刀片12所在平面与果筐3的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一刀片11在果筐3的开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及第二刀片12在果筐3的开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均在果筐3内。这种设置可使得待采摘水果的果蒂在被第一刀片11与第二刀片12剪断之后直接落入果筐3中,可提高水果的收集效率。

结合图1与图2,果筐3上连接有套环19,套环19套设在支撑套筒2上。这种结构可较为容易实现果筐3与支撑套筒2的连接。

结合图1与图2,套环19与支撑套筒2之间通过螺钉5连接。使用螺钉5可将套环19可拆卸设置在支撑套筒2上,便于本装置的拆装。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5,支撑套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绳孔2a,第二拉绳42的中部均在支撑套筒2的内部,第二拉绳42穿过绳孔2a。将第二拉绳42设置在支撑套筒2的内部,可对第二拉绳42进行保护,避免第二拉绳42在工作时挂到果树或者其他结构上,影响装置的使用。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6,连接板14可包括安装端141与连接端142,第一刀片11、第二刀片12、第一滑轮16及第二滑轮17等结构均设置在安装端141,连接端142用于与连接柱6相连。安装端141所在平面与连接端142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θ可为175°。这一角度可有利于果农调整剪切组件1相对待采摘水果果蒂的角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7,连接柱6上设置有内部滑轮7,第二拉绳42绕过内部滑轮7。将连接板14连接在插设在支撑套筒2内的连接柱6上,并使第二拉绳42绕过设置在连接柱6上的内部滑轮7,可避免旋转把手43在带动第二拉绳42运动时,第二拉绳42与支撑套筒2之间产生摩擦,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连接柱6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内部滑轮7的凹槽6a,凹槽6a的设置可有利于内部滑轮7的安装,同时减小本装置所需重量。

结合图1与图8,连接柱6上还可设置有螺纹孔6b,连接柱6与支撑套筒2之间还可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本装置的稳定使用也便于本装置的拆装。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的俯视图,结合图1与图9,连接柱6上设置有拉绳孔6c,第二拉绳42在绕过内部滑轮7之后,可穿过拉绳孔6c最终绕至旋转把手43上。

如图1所示,支撑套筒2内部还设置有支撑圆柱8,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圆柱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10,支撑圆柱8设置在绳孔2a与连接柱6之间,支撑圆柱8上设置有转向滑轮9,第二拉绳42绕过转向滑轮9。支撑圆柱8、转向滑轮9及连接柱6上内部滑轮7的设置可避免第二拉绳42在连接至旋转把手43上时,与支撑套筒2产生过大摩擦,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且支撑圆柱8上还开设有轴向通孔8a。第二拉绳42在绕过转向滑轮9之后,可穿过轴向通孔8a绕至旋转把手43上。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圆柱8与连接柱6的结构相似,且同样通过螺栓与支撑套筒2连接,因此此处对支撑圆柱8的结构不再赘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旋转把手43为两侧对称结构,旋转把手43包括控制端432、分别设置在控制端432的两侧的转动连接端431和第二拉绳42固定点430,控制端432的两侧的转动连接端431分别与支撑套筒2转动连接,第二拉绳42的另一端连接在旋转把手43上的第二拉绳42固定点430。按下控制端432即可拉动第二拉绳42。这种结构可便于旋转把手43对第二拉绳42进行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