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机构及所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625发布日期:2019-01-14 17:4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秸秆粉碎机构及所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作业机械,具体的是一种秸秆粉碎机构及所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墒等作用,可以提高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在新疆乃至全国缺水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无疑增加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不断推广,“白色污染”也日益严重,但由于回收不及时,特别是每个种植季节结束时对地膜的回收不及时或回收不彻底,造成了地膜在土壤内大量积累,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作物减产。

目前的地膜回收主要有以下方式。

人工收膜,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并且人工成本逐年递增,因此人工回收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机械回收成为必然途径。

但现有的残膜回收机普遍存在作业稳定性差、回收含杂多、工作能耗大等问题。

目前的地膜回收主要集中在秋季作物收获之后进行。

近年来,在地膜回收的同时进行秸秆还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仅能降低污染,还能够有效地滋养土地。

传统的地膜回收和秸秆还田是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即先回收地膜,再进行秸秆还田,不足需要两道工序,较大程度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如cn205546552u所公开的秸秆粉碎还田机。

cn103782681a和cn103650675a所公开的秸秆粉碎还田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将秸秆粉碎还田和残膜回收进行一次性联合作业,但该作业机械在对秸秆粉碎时,很容易将地膜卷入到秸秆中被带回到了土地中,造成对土地的污染。

cn105900592a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通过框架架或板状的压膜护膜构件,在对秸秆粉碎时护住地膜,但该框架架或板状的压膜护膜构件在地上拖行,受到秸秆的阻力很大,而且容易对地膜形成破坏,给之后的地膜回收造成困难。

另外,上述的地膜回收机构在进行秸秆粉碎时均需要考虑秸秆粉碎时粉碎机构对秸秆作业时的高度和力度,高度过低,会损伤和将地膜卷入秸秆中,高度过高,所留秸秆残茬会影响地膜回收,而速度过快,也会在秸秆粉碎时将地膜带起。

针对上述问题,一种在秸秆粉碎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地膜,可以将粉碎机构作业力度和秸秆残茬调整到最佳,并能有效防止地膜被粉碎机构或秸秆卷入,进而提高秸秆粉碎和地膜回收作业效果的秸秆粉碎机构及所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秸秆粉碎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地膜,可以将粉碎机构作业力度和秸秆残茬调整到最佳,并能有效防止地膜被粉碎机构或秸秆卷入,进而提高秸秆粉碎和地膜回收作业效果的秸秆粉碎机构及所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秸秆粉碎机构:包括机架(32)、传动机构(31)和秸秆粉碎机构(33),其特征在于:在秆粉碎机构(33)的前后各设有至少一组压膜机构,即在秸秆粉碎机构(33)前部设有第一压膜机构,在秸秆粉碎机构(33)后部设有第二压膜机构,所述的第一压膜机构包含至少两组并列的第一压膜滚筒(11),该第一压膜滚筒(11)通过第一连接轴(14)连接于机架(32),所述的第二压膜机构包含至少一组第二压膜滚筒(21)和第二连接轴(25),所述的第一压膜滚筒(11)和第二压膜滚筒(21)在机架(32)下方秸秆粉碎机构(33)的前后位置平行排列。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压膜滚筒(11)最好通过摆杆(12)连接于机架(32)上,摆杆(12)与机架(32)之间铰接,第一压膜滚筒(11)通过第一连接轴(14)连接于摆杆(12)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压膜机构最好设有第一仿形机构(15),该第一仿形机构(15)包含支撑杆和仿形弹簧,支撑杆一端与机架(32)铰接,另一端与摆杆(12)或第一连接轴(14)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压膜滚筒(21)通过限深仿形机构连接于机架(32)上,该限深仿形机构包含支撑架(22),该支撑架(22)由至少两块板状体组成一组并固定连接于机架(32)上,支撑架(22)上设有竖向的长条形连接槽(23),所述的第二连接轴(25)设置于该长条形连接槽(23)中并可沿长条形连接槽(23)滑动,同时,第二连接轴(25)与机架(32)之间设有第二仿形机构(24),该第二仿形机构(24)包含支撑杆和仿形弹簧,支撑杆一端与机架(3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25)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秸秆粉碎机构可以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在进行秸秆粉碎之后对地膜进行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秸秆粉碎机构在进行秸秆粉碎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地膜,可以将粉碎机构作业力度和秸秆残茬调整到最佳,并能有效防止地膜被粉碎机构或秸秆卷入,进而大大提高秸秆粉碎和地膜回收作业效果,为之后的地膜回收提供最佳的作业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第一连接轴连接于摆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为第一压膜滚筒,12为摆杆,13为连接架,14为第一连接轴,15为第一仿形机构,21为第二压膜滚筒,22为支撑架,23为连接槽,24为第二仿形机构,25为第二连接轴,31为传动机构,32为机架,33为秸秆粉碎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为秸秆粉碎机构的实施例,包括机架32、传动机构(31)和秸秆粉碎机构33,其特征在于:在秆粉碎机构33的前后各设有一组压膜机构,即在秸秆粉碎机构33前部设有第一压膜机构,在秸秆粉碎机构33后部设有第二压膜机构,所述的第一压膜机构包含两组并列的第一压膜滚筒11,该第一压膜滚筒11通过两根摆杆12和支架13连接于机架32上,摆杆12与机架32之间铰接,第一压膜滚筒11通过第一连接轴14连接于摆杆12上。

所述的第二压膜机构包含一组第二压膜滚筒21和第二连接轴25,所述的第一压膜滚筒11和第二压膜滚筒21在机架32下方秸秆粉碎机构33的前后位置平行排列。

所述的第二压膜滚筒21通过限深仿形机构连接于机架32上,该限深仿形机构包含支撑架22,该支撑架22由至少两块板状体组成一组并固定连接于机架32上,支撑架22上设有竖向的长条形连接槽23,所述的第二连接轴25设置于该长条形连接槽23中并可沿长条形连接槽23滑动,同时,第二连接轴25与机架32之间设有第二仿形机构24,该第二仿形机构24包含支撑杆和仿形弹簧,支撑杆一端与机架3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25铰接。

在实际中,所述的第一压膜机构的两组并列的第一压膜滚筒11镇压于作物植株行的两侧,能够有效地防止秸秆粉碎机构在进行秸秆粉碎时将地膜打伤或卷起,因此秸秆粉碎机构可以调整到一个较低位置,尽可能地少留残茬,第二压膜滚筒则配合第一压膜滚筒对地膜进行防护,进而大大提高秸秆粉碎和地膜回收作业效果,为之后的地膜回收提供最佳的作业面。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二压膜机构包含两组第二压膜滚筒21。

实施例3:参照图4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压膜滚筒11通过一根摆杆12和支架13连接于机架32上,每一组第一压膜滚筒11又分成两个小辊,摆杆12与两个小辊之间与第一连接轴14连接。

实施例4: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前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压膜机构设有第一仿形机构15,该第一仿形机构15包含支撑杆和仿形弹簧,支撑杆一端与机架32铰接,另一端与摆杆12或第一连接轴14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秸秆粉碎机构可以构成的秸秆粉碎还田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在进行秸秆粉碎之后对地膜进行回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