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85763发布日期:2019-01-22 18:17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本涉及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麻子菌、狼肚等,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具有海绵样蜂窝状的菌盖,因其形状极似羊肚而被称为羊肚菌。羊肚菌被誉为“四大野生名菌”之首,皇宫贡品,意大利顶级食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

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类大型的食用兼药用真菌。现代化学研究证明羊肚菌具有抗疲劳、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其中对羊肚菌活性成分多糖的研究较多,目前已证实羊肚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单体可达200多克,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羊肚菌有20多种。羊肚菌商业化栽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近5年来全国栽培面积已经由近1000亩发展到了2016年的近25000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羊肚菌大田栽培国,干羊肚菌产量达到了120t以上。然而,目前中国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尚不完善,导致羊肚菌栽培产量低、培养周期长、重复性差、羊肚菌子实体数量少、菌核较小,中国出口的羊肚菌目前仍然大量采于自然野生,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并且野生资源的过度采集造成其产量急剧减少,极大破坏了羊肚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羊肚菌的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技术一直是国际食用菌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不能进行成熟的商业化栽培。

如何解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所面临的子实体数量少、培养周期长、产量低、菌核较小、重复性差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方法,以期获得重复性好、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培养周期短、菌核较大的羊肚菌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种培养基准备:按重量份计,称取如下组分的原料作为原种培养基:26-28份谷壳、25-33份松树枝、椰子壳4-6份、21-26份小麦、3-5份土豆粉、1.5-3份石膏、2.5-5份石灰、0.5-1份草木灰、2-4份乙酸钠、0.8-1.6份氯化钠、0.4-0.6份硫酸镁;

(2)接种:将羊肚菌原种与步骤(1)所述原种培养基按照重量比为1:4-7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混合物与熟土按照重量比1:1混合后进行密封培养;

(3)选择步骤(2)中培养出的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平板培养基的周边,待菌丝相互杂交融合后,将融合菌丝接种到瓶装培养基上,进行低温黑暗培养18-23天,形成菌核;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菌核播种到栽培基质中,出菇管理25-30天即可收获成熟羊肚菌子实体。

从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可知,采用上述方法培养羊肚菌,其重复性好,可获得的子实体数量多、培养周期短、产量较高,且培养所得羊肚菌的菌核较大。

进一步的,所述原种培养基配方为:27份谷壳、30份松树枝、椰子壳5份、24份小麦、4份土豆粉、2份石膏、3份石灰、0.8份草木灰、2.5份乙酸钠、1.0份氯化钠、0.5份硫酸镁。

进一步的,将所述谷壳、松树枝、椰子壳粉碎制成60-80目的粉末,再混合制备成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羊肚菌原种与原种培养基的重量比为1:5。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密封培养的条件为:于18-21℃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6~7d。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熟土的湿度为25~30%,盖土厚度为1~3cm,土面温度为15~20℃。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交叉接种的方式为:选取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各自两块,将一大一小两个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同一平板培养基的对角位置,总共位于平板培养基的四角,并置于20-25℃的黑暗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块萌生的次生菌丝于平板中间位置重叠、融合后,切取融合菌丝块转接于瓶装培养基中进行菌核培养。

进一步的,所述瓶装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土豆粉1%、麸皮1%、kh2po40.5%,mgso40.5%,石膏1%,其余为水。

进一步的,所述出菇管理的温度为8-16℃,光照强度200-1000lux,光照时长8-18h。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黑暗培养的温度为1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较显著的缩短了羊肚菌的培养周期,可快速获得羊肚菌子实体,且子实体数量多;

(2)本发明获得的羊肚菌菌核较大,产量高;

(3)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重复性好,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于平板培养基上进行菌丝块交叉接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选用粗柄羊肚菌926号原种作为培养菌株,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培养:

(1)原种培养基准备:按重量份计,称取如下组分的原料作为原种培养基:26份谷壳、25份松树枝、椰子壳4份、21份小麦、3份土豆粉、1.5份石膏、2.5份石灰、0.5份草木灰、2份乙酸钠、0.8份氯化钠、0.4份硫酸镁;其中谷壳、松树枝和椰子壳均粉碎制成60-80目的粉末;

(2)接种:将粗柄羊肚菌926号原种与步骤(1)所述原种培养基按照重量比为1:4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混合物与熟土按照重量比1:1混合后于18℃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6~7d;所述熟土的湿度为25%,盖土厚度为1cm,土面温度维持为15℃;

(3)选择步骤(2)中培养出的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平板培养基的周边,待菌丝相互杂交融合后,将融合菌丝接种到瓶装培养基上,于10℃进行低温黑暗培养23天,形成菌核;

上述交叉接种的方式为:选取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各自两块,将一大一小两个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同一平板培养基的对角位置,总共位于平板培养基的四角,并置于20℃的黑暗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块萌生的次生菌丝于平板中间位置重叠、融合后,切取融合菌丝块转接于瓶装培养基中进行菌核培养;所述瓶装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土豆粉1%、麸皮1%、kh2po40.5%,mgso40.5%,石膏1%,其余为水;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菌核播种到栽培基质中,出菇管理25-30天即可收获成熟羊肚菌子实体。出菇管理的温度为8℃,光照强度200lux,光照时长18h。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培养过程中统计3天内平板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得平均菌丝生长速度为4.68cm/3天,培养21天后统计平均菌核数为25个,培养所得菌核的平均大小为2.15mm,出菇效果为得到100个子实体/m2,单位面积羊肚菌子实体原基数量约比常规方法提高5倍,鲜菇产量为亩产560kg,所得子实体朵形端正、大小均匀、菌盖肉质肥厚,子实体较大,且长度均匀,粗细均匀。

实施例2

选用尖顶羊肚菌405号原种作为培养菌株,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培养:

(1)原种培养基准备:按重量份计,称取如下组分的原料作为原种培养基:28份谷壳、33份松树枝、椰子壳6份、26份小麦、5份土豆粉、3份石膏、5份石灰、1份草木灰、4份乙酸钠、1.6份氯化钠、0.6份硫酸镁;其中谷壳、松树枝和椰子壳均粉碎制成60-80目的粉末;

(2)接种:将尖顶羊肚菌405号原种与步骤(1)所述原种培养基按照重量比为1:7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混合物与熟土按照重量比1:1混合后于21℃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7d;所述熟土的湿度为30%,盖土厚度为3cm,土面温度维持为20℃;

(3)选择步骤(2)中培养出的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平板培养基的周边,待菌丝相互杂交融合后,将融合菌丝接种到瓶装培养基上,于15℃进行低温黑暗培养23天,形成菌核;

上述交叉接种的方式为:选取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各自两块,将一大一小两个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同一平板培养基的对角位置,总共位于平板培养基的四角,并置于25℃的黑暗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块萌生的次生菌丝于平板中间位置重叠、融合后,切取融合菌丝块转接于瓶装培养基中进行菌核培养;所述瓶装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土豆粉1%、麸皮1%、kh2po40.5%,mgso40.5%,石膏1%,其余为水;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菌核播种到栽培基质中,出菇管理30天即可收获成熟羊肚菌子实体。出菇管理的温度为16℃,光照强度1000lux,光照时长8h。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培养过程中统计3天内平板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得平均菌丝生长速度为4.57cm/3天,培养21天后统计平均菌核数为22个,培养所得菌核的平均大小为2.01mm,出菇效果为得到120个子实体/m2,单位面积羊肚菌子实体原基数量约比常规方法提高4倍,鲜菇产量为亩产572kg,所得子实体朵形端正、大小均匀、菌盖肉质肥厚,子实体较大,且长度均匀,粗细均匀。

实施例3

选用美味羊肚菌918号原种作为培养菌株,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培养:

(1)原种培养基准备:按重量份计,称取如下组分的原料作为原种培养基:27份谷壳、30份松树枝、椰子壳5份、24份小麦、4份土豆粉、2份石膏、3份石灰、0.8份草木灰、2.5份乙酸钠、1.0份氯化钠、0.5份硫酸镁;其中谷壳、松树枝和椰子壳均粉碎制成60-80目的粉末;

(2)接种:将美味羊肚菌918号原种与步骤(1)所述原种培养基按照重量比为1:5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混合物与熟土按照重量比1:1混合后于20℃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7d;所述熟土的湿度为2830%,盖土厚度为2cm,土面温度维持为18℃;

(3)选择步骤(2)中培养出的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平板培养基的周边,待菌丝相互杂交融合后,将融合菌丝接种到瓶装培养基上,于13℃进行低温黑暗培养20天,形成菌核;

上述交叉接种的方式为:选取不同大小的羊肚菌菌丝块各自两块,将一大一小两个菌丝块交叉接种于同一平板培养基的对角位置,总共位于平板培养基的四角,并置于22℃的黑暗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块萌生的次生菌丝于平板中间位置重叠、融合后,切取融合菌丝块转接于瓶装培养基中进行菌核培养;所述瓶装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土豆粉1%、麸皮1%、kh2po40.5%,mgso40.5%,石膏1%,其余为水;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菌核播种到栽培基质中,出菇管理28天即可收获成熟羊肚菌子实体。出菇管理的温度为12℃,光照强度600lux,光照时长10h。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培养过程中统计3天内平板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得平均菌丝生长速度为4.85cm/3天,培养21天后统计平均菌核数为31个,培养所得菌核的平均大小为2.23mm,出菇效果为得到180个子实体/m2,单位面积羊肚菌子实体原基数量约比常规方法提高5.5倍,鲜菇产量为亩产597kg,所得子实体朵形端正、大小均匀、菌盖肉质肥厚,子实体较大,且长度均匀,粗细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