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参菌株及其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85753发布日期:2019-01-22 18:17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参菌株及其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参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参(schizophyllumcommunefr.),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人们食用、药用裂褶菌时间较早,在《新华本草纲要》、《中国药用真菌》、《云南食用菌》、《福建菌类图鉴》等著作对裂褶菌都有详细记载。野生裂褶菌多见于枯树、腐木上,其朵型小,无柄或短柄。

20世纪80年代,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白参菌丝,并进行了优化试验。1996年,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对野生裂褶菌菌种进行筛选驯化研究,采用以木屑、麦麸为主的培养料进行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可以采收3茬菇,生物学效率在35%-50%之间。罗新野等人也实现了裂褶菌的引种驯化并栽培成功,改变野生裂褶菌小型、片状使之成为大朵型、菊花瓣状、重叠生长,提高外观和产量。裂褶菌栽培传统模式有大棚栽培、简易厂房栽培,而工厂化栽培目前还未见报道。

由于传统栽培白参的模式受环境影响大,现有技术方法从菌种接入栽培袋到采收其周期(以下均为生长周期)大多在25-40d不等,且鲜菇品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参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白参的方法,用以解决白参栽培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参菌株,所述的白参菌株命名为裂褶菌lzj-5(schizophyllumcommunelzj-5),已在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为2018年8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8576。

本发明所述白参菌株的菌丝体形态特征如下:白色,气生菌丝发达,绒毛状,基生菌丝浓密粗壮,菌落边缘整齐。

本发明采用所述裂褶菌lzj-5培养得到白参菌株菌丝体。并采用所述裂褶菌lzj-5栽培得到白参菌株子实体。

本发明所述白参菌株的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1)栽培培养基制备:栽培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木屑48~52%,棉籽壳14~16%,麦麸22~24%,玉米粉6~8%,菜籽饼1~3%,糖0.5~1.5%,轻质碳酸钙0.5~1.5%,石膏0.5~1.5%;

2)接种与菌丝培养:将提前制备的裂褶菌lzj-5液体菌种接入栽培培养基,在温度为24℃±1℃,空气湿度68~72%的条件下避光培养7~9d;

3)诱导原基:诱导原基2d,温度22℃±1℃、空气湿度88~90%、二氧化碳浓度450~550ppm、光照28~32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4)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期10d,温度22℃±1℃、空气湿度89~91%、二氧化碳浓度550~6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50lx,在孢子七~八分熟,孢子还未弹射时采收。

第一茬子实体出菇采收后,继续以下步骤:

1)停湿养菌:停湿养菌期1d,第一茬菇采收完开口后停止加湿,对菌包进行十字开口处理,22℃±1℃条件下养菌;

2)二次出菇:按上述步骤3)的方法再次诱导原基;

3)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期7d,温度21℃±1℃、空气湿度89~91%、二氧化碳浓度350~4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与现有白参栽培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厂化栽培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自主驯化的裂褶菌lzj-5白参菌株培养栽培白参,白参的生长周期短,单产高,采收两茬菇仅25-30天,单次出菇的生物转化率突出,能稳定及把控产量与质量,适于推广;

2)栽培得到的白参朵型大小一致,菇峰整齐,颜色灰白,鲜菇产品质量一致度高,符合市场需求;

3)栽培菌株不受限于自然环境,避免了其子实体性状不稳定的问题;

4)工厂化栽培方法可实现周年化生产,提高了菇房利用率并保证了鲜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裂褶菌lzj-5母种形态图。

图2是发明的裂褶菌lzj-5原基照片。

图3是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白参子实体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买到。

本发明的白参菌株命名为裂褶菌lzj-5(schizophyllumcommunelzj-5),已在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为2018年8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8576。形态特征如下:白参菌株的菌丝体形态特征如图1所示,呈白色,气生菌丝发达,绒毛状,基生菌丝浓密粗壮,菌落边缘整齐。

本发明采用所述裂褶菌lzj-5培养得到白参菌株菌丝体。并采用所述裂褶菌lzj-5栽培得到白参菌株子实体。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所述白参菌株进行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栽培培养基制备:栽培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木屑50%、棉籽壳15%、麦麸23%、玉米粉7%、菜籽饼2%、糖1%、轻质碳酸钙1%、石膏1%;

将上述栽培培养基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8%左右,然后装袋,123℃条件灭菌1.5h,冷却到常温等待接种;

2)接种与菌丝培养:提前准备母种,制备裂褶菌lzj-5液体菌种,将栽培袋打孔后接种,采用胶带封口,将接好种的栽培袋放进培养室,在温度为24℃±1℃,空气湿度7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8d,期间通风换气1-2次,每次3-5min;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蛋白胨3gkh2po42gmgso41.5g水1l。121℃灭菌30min,冷却到常温后倒平板或试管备用;

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3g、kh2po42g、mgso41.5g、水1l。121℃灭菌30min后冷却;

将保存在冰箱中的菌参5号转接到上述平板中进行活化,25℃条件下避光培养7d备用,将已活化的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方法:用接种针多次挑取母种菌丝放入液体培养基中,放在摇床上120r/min、25℃条件下避光培养5d。

3)诱导原基:将胶带撕开,整齐放在出菇架上,诱导原机2d,温度22℃±1℃、空气湿度89%、二氧化碳浓度500ppm、光照30min/h,光照强度500lx;原基见图2;

4)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期10d,温度22℃±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60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50lx,在孢子七~八分熟,孢子还未弹射时即可采收;子实体如图3,朵型类似菊花,簇状,菇体灰白色,其上着生细小绒毛,菌褶明显;

5)停湿养菌:第一茬出菇采收后,在原本出菇位置的左侧或者右侧开1cm-2cm的十字口,22℃±1℃条件下停止加湿养菌1d;

6)二次出菇:按上述步骤3)的方法再次诱导原基;

7)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期7d,温度21℃±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40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实施例2

一种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栽培培养基制备:栽培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木屑52%、棉籽壳15%、麦麸22%、玉米粉6%、菜籽饼1%、糖1.5%、轻质碳酸钙1.5%、石膏1%;将栽培培养基搅拌均匀,装袋,灭菌,冷却到常温等待接种;

2)接种与菌丝培养:制备裂褶菌lzj-5液体菌种,将栽培袋打孔后接种放进培养室,在温度为24℃±1℃,空气湿度72%的条件下避光培养7d,期间通风换气1-2次,每次3-5min;

3)诱导原基:诱导原机2d,温度22℃±1℃、空气湿度88%、二氧化碳浓度450ppm、光照28min/h,光照强度500lx;

4)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期11d,温度22℃±1℃、空气湿度89%、二氧化碳浓度5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50lx,在孢子七~八分熟,孢子还未弹射时即可采收;

5)停湿养菌:第一茬出菇采收后,在原本出菇位置的左侧或者右侧开1cm-2cm的十字口,22℃±1℃条件下停止加湿养菌2d;

6)二次出菇:按上述步骤3)的方法再次诱导原基;

7)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期8d,温度21℃±1℃、空气湿度91%、二氧化碳浓度4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实施例3

一种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栽培培养基制备:栽培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木屑49%、棉籽壳14%、麦麸24%、玉米粉8%、菜籽饼3%、糖1%、轻质碳酸钙0.5%、石膏0.5%;将栽培培养基搅拌均匀,装袋,灭菌,冷却到常温等待接种;

2)接种与菌丝培养:制备裂褶菌lzj-5液体菌种,将栽培袋打孔后接种放进培养室,在温度为24℃±1℃,空气湿度68%的条件下避光培养9d,期间通风换气1-2次,每次3-5min;

3)诱导原基:诱导原机2d,温度22℃±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550ppm、光照32min/h,光照强度500lx;

4)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期9d,温度22℃±1℃、空气湿度91%、二氧化碳浓度6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50lx,在孢子七~八分熟,孢子还未弹射时即可采收;

5)停湿养菌:第一茬出菇采收后,在原本出菇位置的左侧或者右侧开1cm-2cm的十字口,22℃±1℃条件下停止加湿养菌2d;

6)二次出菇:按上述步骤3)的方法再次诱导原基;

7)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期7d,温度21℃±1℃、空气湿度89%、二氧化碳浓度3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实施例4

一种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栽培培养基制备:栽培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木屑48%、棉籽壳16%、麦麸23%、玉米粉8%、菜籽饼2%、糖0.5%、轻质碳酸钙1%、石膏1.5%;将栽培培养基搅拌均匀,装袋,灭菌,冷却到常温等待接种;

2)接种与菌丝培养:制备裂褶菌lzj-5液体菌种,将栽培袋打孔后接种放进培养室,在温度为24℃±1℃,空气湿度7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7d,期间通风换气1-2次,每次3-5min;

3)诱导原基:诱导原机2d,温度22℃±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500ppm、光照30min/h,光照强度500lx;

4)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期11d,温度22℃±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5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50lx,在孢子七~八分熟,孢子还未弹射时即可采收;

5)停湿养菌:第一茬出菇采收后,在原本出菇位置的左侧或者右侧开1cm-2cm的十字口,22℃±1℃条件下停止加湿养菌2d;

6)二次出菇:按上述步骤3)的方法再次诱导原基;

7)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二次出菇子实体生长期8d,温度21℃±1℃、空气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450ppm、光照10min/h、光照强度300~500lx。

白参菌包的处理:由于白参转化率较低,菌包营养仍然残留较多,可将其作为平菇、榆黄蘑等食用菌栽培料的添加物,以便资源循环利用。

将本发明的工厂化栽培管理方法应用于白参规模化栽培,缩短了白参生长周期,两茬菇周期仅为30d。此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稳定了白参的产量与质量,单朵鲜菇均重45g,呈白色或灰白色,菊花瓣状重叠生长,品质好。本发明的工厂化栽培管理将代替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克服了环境限制问题,可实现周年化生产,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