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菇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278发布日期:2018-11-09 20:1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鲜菇栽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鲜菇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种植栽培食用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从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到设施化规模生产和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周年生产,设备和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建立了一套适合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模式。海鲜菇在工厂化品种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每道生产作业环节的设备器具和技术工艺的配套都是至关重要的。

海鲜菇菌包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培养发菌周期和生理成熟后,必须进入出菇前的补水工艺环节,然后进入出菇房上架出菇。目前生产中此道工艺环节主要有几种措施:一是菌包上架后人工直接喷水喷雾,工作量大,加水不均,对菌丝恢复和出菇影响比较大;二是在出菇房内,利用加湿器空间连续加湿使其空气湿度达到过饱和从而瓶口或袋口料面产生凝结水,往往加湿时间过长,设备连续运行,同时出菇房内高湿度带来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且空间湿度过大造成细菌性、真菌性病害易于发生,带来生产上的损失;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喷水装置,由管道、喷头等部件连接而成,但由于布局不合理,导致加水均匀度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人工成本,实现均匀补水的海鲜菇补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鲜菇补水装置,其包括传送轨道、喷水器和载物筐,所述喷水器包括水管,水管架设在传送轨道上方且沿垂直于传送轨道运行方向设置,所述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朝下喷水雾的喷头,所述水管的进水端设有流量控制阀;海鲜菇菌包放置在载物框内,所述载物框放置在传送轨道上进行传送,传送轨道带动载物框经过水管下方。

所述海鲜菇菌包在载物框内逐列分布,每列海鲜菇菌包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喷头的数量及位置一致。

所述传送轨道由一变频电机驱动运行。

所述载物框由塑料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随着传送轨道的运行,带动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载物框运行,架设在传送轨道上方的水管上的喷头将水雾喷入匀速运行的放置在载物框上的海鲜菇菌包内。在确定海鲜菇菌包需要的补水量以后,调节流量控制阀使得进水量控制在所需补水量的范围内,通过控制变频电机改变传送轨道的运行速度,实现对海鲜菇的均匀、定量补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海鲜菇补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喷水器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鲜菇补水装置,包括传送轨道1、喷水器2和载物筐3,所述喷水器2包括水管21,水管21架设在传送轨道1上方且沿垂直于传送轨道1运行方向设置,所述水管21上间隔设有多个朝下喷水雾的喷头22,所述水管21的进水端设有流量控制阀23;海鲜菇菌4包放置在载物框3内,所述载物框3放置在传送轨道1上进行传送,传送轨道带动载物框3经过水管21下方。

海鲜菇菌包4在载物框3内逐列分布,每列海鲜菇菌包4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喷头22的数量及位置一致。

传送轨道1由一变频电机5驱动运行,通过控制变频电机5可以改变传送轨道1的运行速度。

载物框3由塑料成型,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随着传送轨道1的运行,带动放置在传送轨道1上的载物框3运行,架设在传送轨道1上方的水管21上的喷头22将水雾喷入匀速运行的放置在载物框3上的海鲜菇菌包4内。在确定海鲜菇菌包4需要的补水量以后,调节流量控制23阀使得进水量控制在所需补水量的范围内,通过控制变频电机5调节传送轨道1的运行速度,实现对海鲜菇菌包均匀、定量的补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