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612发布日期:2019-05-03 18:4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组培苗移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达到快速繁育果树脱毒苗木的目的,且苗木具有整齐一致性好,遗传亲本优良性状等优点,因此在现阶段果树工厂化育苗中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组培苗的下地移栽是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由于组培苗在下地移栽初期主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待发生新根系后再逐步转由根系吸收水分供树体利用为主,因此在移栽前期保证叶片表面水分吸收和移栽环境的空气湿度、温度是关键所在。实践证明通过雾喷的形式水分吸收效果良好,同时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但目前此环节多采用人工雾喷为主,费时费工,增加成本投入。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雾喷方式来提供组培苗所需的水分,费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雾喷方式来提供组培苗所需的水分,费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包括:

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水源相连通,所述净水装置内设置有能够盛装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水的空腔;

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包括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抽水端、与所述空腔连接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且所述抽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端均没在所述空腔内的水面以下;

与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固定在所述组培苗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与第二出水端相连通的导水管和固定在所述导水管管壁上的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导水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喷头包括两个喷射方向不同的喷嘴。

优选地,所述抽水端通过抽水管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空腔连通,且所述抽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均没在所述空腔内的水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来固定所述抽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支架。

优选地,所述抽水管的进水口设置有双层过滤网。

优选地,靠近所述净水装置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相贯通,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培苗上方的拱棚,所述拱棚上覆盖有遮阳网。

优选地,所述喷雾装置设置在所述拱棚的顶部。

优选地,还包括抽水泵,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抽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泵通过管道抽取所述水源中的水,通过所述进水管将水输送到所述净水装置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包括净水装置、加压泵和喷雾装置,净水装置用于沉淀水中的泥沙,净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水源相连通,净水装置内部设置有空腔,进水管把水导入到空腔内,使水中的泥沙在空腔内沉淀,加压泵包括抽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通过抽水端抽取空腔内的水,并将水通过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排出,抽水端和第一出水端均没在空腔内的水面以下,以保证在抽水顺畅的同时,能够保证加压泵的压力平衡,第二出水端与喷雾装置相连通,喷雾装置固定在组培苗的上方,以保证随时能够对组培苗喷水,并且无需人工手持喷雾装置,省时省力。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雾喷方式来提供组培苗所需的水分,费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迷雾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迷雾装置的喷雾装置的局部图。

图中:

1-水桶,2-导水管,3-喷头,4-加压泵,5-拱棚,6-支架,7-抽水管,8-第一出水管,9-开关阀,10-喷嘴,11-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照附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果树组培苗移栽环节的迷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净水装置、加压泵4和喷雾装置,净水装置用于沉淀水中的泥沙,净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水源相连通,净水装置内部设置有空腔,进水管把水导入到空腔内,使水中的泥沙在空腔内沉淀,加压泵4包括抽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通过抽水端抽取空腔内的水,并将水通过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排出,抽水端和第一出水端均没在空腔内的水面以下,以保证在抽水顺畅的同时,能够保证加压泵4的压力平衡,第二出水端与喷雾装置相连通,喷雾装置固定在组培苗的上方,以保证随时能够对组培苗喷水,并且无需人工手持喷雾装置,省时省力。

迷雾装置还包括抽水泵,抽水泵与净水装置通过进水管相连接,抽水泵通过管道抽取水源中的水,再通过进水管将水输送到净水装置的空腔中,这样,能够保证水源中的水能够进入空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净水装置可以为具有空腔的塑料水桶1,进水管的出水口伸入到空腔内,以对空腔加水,抽水端和第一出水端均没在空腔内的水面以下,抽水端从空腔中抽取时一部分水通过第一出水端流入空腔中,一部分水通过第二出水端流入到喷雾装置中,这样,以保证在抽水顺畅的同时,能够保证加压泵4的压力平衡。

操作人员操作时,只需将抽水泵打开,将水源中的水抽取到净水装置的空腔内,再将加压泵4打开,通过抽水端抽取空腔内的水,使其进入到喷雾装置中,水从喷雾装置中以水雾的形态喷出,以对组培苗提供水分。

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雾喷方式来提供组培苗所需的水分,费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如图2所示,喷雾装置包括导水管2和多个喷头3,导水管2与第二出水端相连通,导水管2的中部管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导水管2相贯通,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二出水管通过通孔与导水管2相贯通,并且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伸入到通孔内,并与通孔紧密配合,如此,能够保证第二出水端排出的水能够流入到导水管2内;其中,多个喷头3沿导水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以使导水管2下方的组培苗都能够获取到水分。喷头3的数量可以为10个,或者为15个,具体可以根据导水管2的长度或组培苗的数量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喷头3通过短管11与导水管2连通,即在导水管2的管壁上设置与喷头3数量相对应的通孔,使其短管11伸入到通孔内并与导水管2相贯通,以使喷头3与导水管2贯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迷雾装置还包括拱棚5,拱棚5设置在组培苗的上方,并将组培苗罩起来,喷雾装置固定在拱棚5的顶部,即导水管2固定在拱棚5的顶部,并沿着拱棚5的轴向方向固定;喷头3包括两个喷嘴10,均为扇形喷雾,两个喷嘴10的喷射方向不同,以位于拱棚5下方组培苗均能获取到水分。

特别地,在拱棚5上覆盖固定有双层遮阳网,且喷雾装置固定在双层遮阳网的下方,双层遮阳网的一侧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在地面上,另一侧可以通过砖块压住,或者其他重物压住。这样设置,在移栽前期可以有效减少高光强对组培苗的伤害,也可以有效保持拱棚5内高湿环境以及温度的相对稳定,并有效减少导水管2内绿衣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拱棚5的长度为6米,宽度为1.3米,高度为0.8米,具体可以依据组培苗的数量来调整拱棚5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加压泵4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7与空腔连通,加压泵4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8与空腔连通,将抽水管7的进水口和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口没在空腔内的水面以下,以保证在加压泵4能够抽取空腔内水的同时,保证加压泵4的压力平衡。

为了保证抽水管7的进水口和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口时刻处于水面以下,在空腔内固定设置有支架6,抽水管7和第一出水管8固定在支架6上,可以在支架6上设置绳索,通过绳索将抽水管7和第一出水管8绑在支架6上。

其中,支架6的高度为20厘米左右,具体可以依据水桶1的高度和水桶1内水面的高度决定支架6的高度,以防止抽水管7将空腔底部的泥沙随水流一起抽取。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6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其他材质,比如,不锈钢材质,具体可依据实际需求决定。

为了便于清洁空腔底部的泥沙,在靠近净水装置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空腔相贯通,在开口的外侧设置有开关阀9,开关阀9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当需要清洁泥沙时,只需打卡开关阀9,将空腔中的水排出,空腔底部的泥沙一部分会随水流排出,剩余的一部分,可以人工清除,即可以将清洁工具从开口处伸入到空腔内,对空腔底部进行冲洗、清洁。

上述,导水管2、进水管、抽水管7和第一出水管8的材质可以为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材质,PVC材质耐腐蚀,牢固耐用,并且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