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632发布日期:2019-09-29 14:2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中华鲟养殖技术中使用的取卵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



背景技术: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中华鲟进江后,必须在江里滞留一年,于第二年10月到达产卵场所。在这一年里,中华鲟并不是一直溯江而上,而是时游时停,有时在河道坑洼处潜伏几天不动。第二年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繁殖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

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至18岁,体长为170厘米,重为50千克以上,雌鱼长到14至26岁,可达到初次性成熟。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

据研究,在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一般为9-22岁,体重40-125千克;雌鱼为16-29岁,体重172-300千克据观察,中华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快,雄鱼5-8千克,雌鱼为8-13千克。但从幼鱼长到大型成鱼需8-14年。其性成熟较晚,达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繁殖后代了。

通常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组为9-22龄、体长为1.7-2.4米、体重为40-125千克;雌鱼年龄组为16-20龄、体长为2.4-3.1米、体重为172-300千克。怀卵量大,个体绝对怀卵量达30.6万-130.3万粒,平均为64.5万粒。9-11月份至江上游产卵。产卵期需在水温18.0-20.5℃、含沙量0.715-0.915千克/米3、流速为2.2-2.6米/s、透明度为4-6厘米、pH8、溶氧量9.2米l/L、水深5-19.8米的河流。在长江比较集中的产卵场是在金沙江的宜宾-屏山地段。属一次排卵类型。产粘着性沉性卵,卵粘在石砾上孵化。成熟卵椭圆形、绿褐色。卵径约3.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7-18℃时经123-140小时可孵出仔鱼。产卵后亲鱼多数迅速离开产卵场至下游和河口区栖息。

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产出的卵为粘性,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在水温17-18℃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5-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带有巨大的卵黄囊,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14天以后开始摄食。再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厘米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培育生长。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

20世纪70年代,长江里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野生中华鲟逐渐在长江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相关科研机构开始对该江段的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展开监测。多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多集中在11月中旬,少数年份会在11月下旬。

20世纪80年代的科研捕捞指标是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华鲟研究所每年各100尾,但两家机构每年各自能捕到五六十尾已很不错。

2000年后,两家每年加起来也只能捕捞二三十尾。

2008年,农业部组织专家论证,估算繁殖群体不足200尾,野生种群岌岌可危,科研捕捞就此叫停。

2013年,葛洲坝下游的野生中华鲟产卵场,繁殖季节,未监测到任何卵和受精卵,自从葛洲坝建成后截断中华鲟产卵路径,32年来头一次停止自然产卵。

2013年10月31日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就开始进入中华鲟核心保护区中华鲟产卵地附近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葛洲坝水电站坝下15公里江段内。在为期58天的监测中,尽管几家科研单位综合采用了水下摄影、水下声呐探测、走访渔民和组织人工观察等多种途径,但始终未能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

2013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以及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救治监测中心结束了联合监测活动。结果显示,2013年仍未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近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

2013年9月13日,新华网宜昌电,受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重点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情况及现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认定: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2013年10月至12月底针对中华鲟的专项调查中,专家们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而2014年8月,宜昌至上海江段也未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踪迹,这令科研人员的心情更加沉重。如不及时加强保护,野生中华鲟将面临灭绝危险。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水电工程、航运、捕捞、污染等人为因素,被指共同造成了中华鲟的种群危机。为挽救中华鲟,长江应该进行生态联合整治,为中华鲟开辟更多“栖息之地” 。

2014年9月2日,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2014年9月,他们再次调查确认了这一消息。这可能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华鲟这个长江旗舰生物种群面临灭绝。2014年10月底开始,科研机构已继续对中华鲟自然产卵情况进行监测,预计监测结果会在2015年1月发布。

201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及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遗憾地结束了2014年度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联合监测活动。监测结果显示:未能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这也是继2013年度之后,再次未能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983年突破了中华鲟人工繁殖,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1984年也取得突破,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从1983年开始,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不到1万尾,多数年份几乎为零。

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研究人们发现,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中华鲟受环境因素影响,自然排卵率较低,因此大多在雌鱼排卵期采用人工取卵的方法,将鱼卵取出再进行人工授精,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鱼苗不足的问题,而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目前在人工取卵时大多采用创伤性方法,取完鱼卵后的中华鲟存活率不高,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中华鲟取卵采用创伤性方法使取卵后的鲟鱼成活率不高,影响种群延续的问题,设计一种采用挤压方法取卵,取完卵后可再次将鲟鱼送回养殖池等来年再取卵的、能反复取卵的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架1和鲟鱼手术架4,支架1的一端固定有套环2,支架1的另一端偏置安装有套管3;所述的鲟鱼手术架4由T形主杆5、结构相同的两根上围杆6和将两根上围杆6与T形主杆5相连成鱼形结构的能容纳鲟鱼身体的多根弧形连接杆7组成,T形主杆5的直杆端插入所述的套环2中,T形主杆5的横杆的一侧插入所述的套管3中。

所述的弧形连接杆7上包裹有柔性材料层以防止鲟鱼体表受伤。

所述的柔性材料为棉布或泡沫材料。

所述的上围杆6由直杆段和折杆段组成,折杆段与鲟鱼头部尺寸相配。

所述的弧形连接杆7的弧形开口及弧度半径从鱼头部分至鱼尾部分逐渐缩小以便与鲟鱼前大后小的流线形外形相配。

所述的上围杆6的前部还连接有固定带以便将鲟鱼固定在鲟鱼手术架4上防止其从两根上围杆6之间的开口逃逸。

所述的支架1内部还设有挂放收集鲟鱼卵容器的挂钩或搁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华鲟人工繁殖过程中产卵的难题,为中华鲟鱼苗的人工繁殖奠定了基础,且能保证产卵后的中华鲟100%的存活率,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鲟鱼人工催产手术台,它包括支架1和鲟鱼手术架4,支架1的一端固定有套环2,支架1的另一端偏置安装有套管3;所述的鲟鱼手术架4由T形主杆5、结构相同的两根上围杆6和将两根上围杆6与T形主杆5相连成鱼形结构的能容纳鲟鱼身体的多根弧形连接杆7组成,T形主杆5的直杆端插入所述的套环2中,T形主杆5的横杆的一侧插入所述的套管3中。所述的弧形连接杆7上包裹有柔性材料层以防止鲟鱼体表受伤。所述的柔性材料为棉布或泡沫材料。所述的上围杆6由直杆段和折杆段组成,折杆段与鲟鱼头部尺寸相配。所述的弧形连接杆7的弧形开口及弧度半径从鱼头部分至鱼尾部分逐渐缩小以便与鲟鱼前大后小的流线形外形相配。所述的上围杆6的前部还连接有固定带以便将鲟鱼固定在鲟鱼手术架4上防止其从两根上围杆6之间的开口逃逸。所述的支架1内部还设有挂放收集鲟鱼卵容器的挂钩或搁架。

本实施例仅给出一种最为基本的结构形式,具体实施例可根据中华鲟的尺寸规格制作系列手术台供使用,也可将相关部件设计成大小可调的结构,以便根据中华鲟的尺寸调节,以满足催产手术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将进入排卵期而不能自然排卵的中华鲟捕捞出水,用软兜包裹,抬放到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台上,使其腹部朝上,视情况进行绑定,然后人工挤压腹部,从上往下,籽从生殖孔排出,用盆接着。如果挤出时籽出不来,则可通过将手术刀伸入生殖孔划开,再挤压使卵排出。排卵结束后,再将中华鲟放入养殖池中待来年再行人工促排卵。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