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1646发布日期:2019-10-28 21:3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疫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鸡胚作为基材的疫苗生产中,通常也需要养殖一定数量的鸡苗用于进行疫苗类的动物实验。鸡苗一般养殖在隔离器中,通过将洁净饲料和洁净用水送入隔离器,实现对鸡苗的育养。在上述养殖的过程中,为鸡苗提供洁净饮水一直都是个难题,由于鸡苗的养殖量通常较大,因此对洁净饮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在洁净饮水输送至隔离器的饮水槽之前,洁净饮水需要恢复室温才能够进行饮用。现有的灭菌饮水系统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通常导致饮水不足或者水温不适,导致鸡苗的养殖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供水量大的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包括缓存罐、第一灭菌罐和第二灭菌罐;在缓存罐的顶部设有缓存罐顶阀、底部设有缓存罐底阀、侧壁底部设有缓存罐侧阀,在第一灭菌罐的顶部设有第一灭菌罐顶阀、侧壁底部设有第一灭菌罐侧阀,在第二灭菌罐的顶部设有第二灭菌罐顶阀、侧壁底部设有第二灭菌罐侧阀,在第一灭菌罐内安装有第一灭菌组件,在第二灭菌罐内安装有第二灭菌组件;还包括送水管路,送水管路连接至缓存罐顶阀;在第一灭菌罐顶阀与缓存罐底阀之间设有带有第一流量泵的第一供水管,在第二灭菌罐顶阀与缓存罐侧阀之间设有带有第二流量泵的第二供水管;还包括上水总管,第一灭菌罐侧阀通过第一输出管连接至上水总管,第二灭菌罐侧阀通过第二输出管连接至上水总管;还包括与上水总管连接的多个上水分管,各上水分管分别延伸至各隔离器内饮水槽的饮水阀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与现有的饮水提供系统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缓存罐、第一灭菌罐和第二灭菌罐,令缓存的水源分别进入两个灭菌罐中进行灭菌处理,供应饮水时采用交错供应的方式,在处于非供水状态的灭菌罐内进行灭菌和冷却至室温的步骤,如此交替进行能够保证饮水足量、不发生中断事故。整个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因此本自助灭菌饮水系统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转,节省了人力。供应的水源做到充分灭菌、冷却至室温两个指标,因此对养殖的鸡苗十分有益。

优选地:在缓存罐的侧壁上设有缓存液位传感器,在第一灭菌罐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在第二灭菌罐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优选地:在第一灭菌罐的底部设有第一灭菌罐底阀,在第一灭菌罐底阀上连接有第一溢流管;在第二灭菌罐的底部设有第二灭菌罐底阀,在第二灭菌罐底阀上连接有第二溢流管。

优选地:在缓存罐侧壁的顶部设有缓存排气管,在第一灭菌罐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在第二灭菌罐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排气管。

优选地:第一灭菌组件选取为紫外灭菌灯或者电加热棒;第二灭菌组件选取为紫外灭菌灯或者电加热棒。

优选地:缓存罐、第一灭菌罐和第二灭菌罐三者采用支架并排固定在同一支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水管路;2、第一灭菌罐顶阀;3、第一排气管;4、第一灭菌罐;5、第一灭菌组件;6、第一液位传感器;7、第一灭菌罐底阀;8、第一溢流管;9、第一灭菌罐侧阀;10、第一流量泵;11、第一供水管;12、缓存排气管;13、缓存罐顶阀;14、缓存罐;15、缓存液位传感器;16、第一输出管;17、缓存罐底阀;18、缓存罐侧阀;19、第二输出管;20、第二灭菌罐;21、第二流量泵;22、第二供水管;23、第二灭菌罐顶阀;24、第二排气管;25、第二灭菌组件;26、第二灭菌罐;27、第二液位传感器;28、第二灭菌罐底阀;29、第二溢流管;30、上水总管;31、上水分管;32、饮水阀;33、隔离器;34、饮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隔离器的自助灭菌饮水系统缓存罐14、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其中缓存罐14用于对水源进行暂存,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两者用于对水源进行灭菌以及冷却。

如图中所示,缓存罐14、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三者采用支架并排固定在同一支架上,或者安装固定到车间的墙壁上。

在缓存罐14的顶部设有缓存罐顶阀13、底部设有缓存罐底阀17、侧壁底部设有缓存罐侧阀18,在第一灭菌罐4的顶部设有第一灭菌罐顶阀2、侧壁底部设有第一灭菌罐侧阀9,在第二灭菌罐26的顶部设有第二灭菌罐顶阀23、侧壁底部设有第二灭菌罐侧阀20。

本实施例中,在缓存罐14的侧壁上设有缓存液位传感器15,在第一灭菌罐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在第二灭菌罐26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27。为了对内部液位高度进行明示,进一步地,可以在缓存罐14的正面设置液位显示管、在第一灭菌罐4的正面设置液位显示管、在第二灭菌罐26的正面设置液位显示管。

在第一灭菌罐4的底部设有第一灭菌罐底阀7,在第一灭菌罐底阀7上连接有第一溢流管8;在第二灭菌罐26的底部设有第二灭菌罐底阀28,在第二灭菌罐底阀28上连接有第二溢流管29。上述各溢流管分别用于对缓存罐14、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进行溢流排水,令各罐内的水量保持在合适的液位值,既不过少以导致水源不足也不过多以导致罐内压力异常。水量过多时或者设备不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各自的溢流管将内部水源适量排出或者完全排出。

在缓存罐14侧壁的顶部设有缓存排气管12,在第一灭菌罐4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3,在第二灭菌罐26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排气管24,分别用于对各罐进行排气,避免压力升高。

在第一灭菌罐4内安装有第一灭菌组件5,在第二灭菌罐26内安装有第二灭菌组件25。两个灭菌组件分别用于对各自罐体内的水源进行灭菌处理,本实施例中,第一灭菌组件5选取为紫外灭菌灯或者电加热棒,第二灭菌组件25选取为紫外灭菌灯或者电加热棒,也就是灭菌组件可以选取为紫外照射灭菌和煮沸灭菌两种形式。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采用其它满足要求的形式进行灭菌处理。

还包括送水管路1,送水管路1连接至缓存罐顶阀13,将管网内的水源输送给缓存罐14进行存储。

在第一灭菌罐顶阀2与缓存罐底阀17之间设有带有第一流量泵10的第一供水管11,在第二灭菌罐顶阀23与缓存罐侧阀18之间设有带有第二流量泵21的第二供水管11。上述两个供水组件将缓存罐14内的水源分别输送给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

还包括上水总管30,第一灭菌罐侧阀9通过第一输出管16连接至上水总管30,第二灭菌罐侧阀20通过第二输出管19连接至上水总管30。

还包括与上水总管30连接的多个上水分管31,各上水分管31分别延伸至各隔离器33内饮水槽34的饮水阀32上。

工作过程:

送水管路1将管网水源输送给缓存罐14存储;第一供水管11和第一流量泵10、第二供水管22和第二流量泵20两组组件分别将水源输送给第一灭菌罐4和第二灭菌罐26,第一灭菌组件5和第二灭菌组件25两者启动灭菌程序;之后冷却至室温,先是第一灭菌罐4内的水源井第一输出管16、上水总管30和各上水分管31供应给各隔离器33内的饮水槽34,空罐后第二灭菌罐26内的水源井第二输出管19、上水总管30和各上水分管31供应给各隔离器33内的饮水槽34,在此过程中第一灭菌罐4装满水并进行灭菌和冷却室温程序;待第二灭菌罐26空罐后启动第一灭菌罐4供水,如此交替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